任志強遭鞋襲,政府最該警醒!
前些天,房產大鱷任志強說自己“是中國人最想揍的人之中排在第三”。這話還冒著熱氣的時候,任志強在大連就出其不意地遭到鞋襲,不僅令主辦方尷尬萬分,也讓任志強在不經意間當了一回“總理”。
“鞋襲門”事件發生后,許多網友持續地在網上寫文章,發帖子,表達了對任志強的強烈不滿,有人甚至將他說成是中國人民的“公敵”;也有些網友這樣認為,在“鞋襲門”事件中,最該警醒的是我國的房地產市場。
持這類觀點的網友,也許是心存顧忌,不好直白地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而代之以房地產市場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不滿。這怪不得他們。雖然我國時下的言論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但還是有相當大的限度的。譬如,無論人們怎么評價毛主席,不管是歌頌的,還是誹謗的,某些擁有制衡權的人都會用“百家爭鳴”來對待、處理之;而對于其他的人,其他的社會現象,我們見到過真正的言論自由嗎?非但沒有,有些還會因言獲罪。譬如前些日子曾經上演的“跨省追捕”等鬧劇,不是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嗎?
咳!這話說得有點遠了吧?還是回歸本文的主題好一點。對于“鞋襲門”事件,我不想隱瞞自己的觀點,我想直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認為,它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人們心中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由期待到失望長期的郁憤心理的一次另類噴發,一個無聲抗議,最該警醒的不是什么房地產市場,而是為這個市場推波助瀾的各級地方政府!
眾所周知,我國自實行市場經濟改革以來,出現在人們眼前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經濟,而是一個“四不象”。
本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要在總體上、全局上運用法制的力量,實行強有力的調控,引導市場經濟盡可能地實現“帕累托最優”,以克服市場機制中最顯見的市場失靈、兩極分化和宏觀經濟不穩定這三個最主要的缺陷。而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形態,既不健全,也不成熟,更不理想。譬如,講到這個房地產市場,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在這樣的語境下,象任志強這樣的房產大鱷不全心全意為房地產牟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難道不是嗎?有人就這樣說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是政府說了算,不是總理說了算,而是代表特殊利益集團的總經理說了算。房地產商想怎么綁架政府,就怎么綁架政府;想要政府出臺什么調控政策,就出臺什么調控政策。某些政府官員,為了GDP的不斷攀升,為了土地財政的長期運轉,始終圍著房地產市場轉,圍著房產大鱷轉。不僅任由房價一漲再漲,而且還為其推波助瀾。在房地產市場中,人們幾乎看不到政府這只手的作為和作用。即使偶爾有過一次、兩次所謂的“調控”,表面看,舉起的是“鐵拳”,而落下的,卻是“棉花”。因為利益的關系,始終不能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對我國混亂、失控的房地產市場,幾乎沒有任何震懾和調節作用。
而某些精英和官員還用自己曾經的“蝸居”,來掩飾和推卸自己失控的責任。你們怎么就不想想,現在“蝸居”了嗎?
某些黨政官員雖然經常在電視上露臉,雖然常常高喊著要全面實施科學發展觀,要讓老百姓“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居有所屋”,但實際上,百姓的勞動報酬占GDP的比例,卻連續22年下降;百姓“吃進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在新的三座大山的深重壓榨下,流淚又流血,改革開放成果成就了少數人的財富夢想。
當人們看到這樣的社會現狀,不由得產生這樣的疑問,鄧小平當初設計和推出的改革開放,即使是謀劃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共同富裕好象也是他明確提出的,對吧?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共同富裕的影子在哪里,人們不僅沒有看到,甚至連改善一下自己簡陋甚至是破敗的現實居住條件,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就是一套廉租房,都成為一種奢望。活著當房奴,死了當墓奴!這應該不是鄧小平設計的改革開放的初衷吧?
我對改革開放既不懷疑,也不抱怨,但 “摸”了30多年,“貓”了30多年、推行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竟然出現這樣的局面,竟然呈現這樣的亂象,難道不值得人們很好地反思和總結嗎?地方各級政府官員難道不應該警醒嗎?
令人欣慰的是,胡錦濤同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反復倡導,身體力行,已經呈現可喜勢頭。完全可以這樣說,胡錦濤同志的科學發展觀,是對改革開放經驗教訓的理性認識,是對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方向的準確定位,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全面回歸。
社會主義陽光不僅要普照大地,還要真正地溫暖全體人民,發展成果讓56個民族共享,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最深刻的內蘊。只有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理念下的改革開放,中國才有前途,民族才會復興,房地產市場才能走向理性、健康的發展軌道,“鞋襲門”事件才不會重演。
推薦閱讀:渡癡禪師:維護憲法尊嚴,就是維護社會和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