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新任駐美大使如何走出農門?--兼駁人民日報海外版《寒門走出的駐美大使》

taihangbuyi · 2010-05-0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讀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則消息(人民網新聞網均有刊載),說中國新任駐美大使張業遂出身寒門,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第九任駐美大使。文中為了表述張業遂出身“寒門”這樣一個觀點,把毛澤東時代貶損為吃不飽穿不暖特別貧窮的時代,記者說, 僅僅想象一下要填飽8個孩子的肚子,便可知張家當年的艱辛。事實上,饑餓曾如夢魘一樣,在張家8個孩子的童年留下陰影。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時七八歲的張業遂,同樣經歷過樹皮粉、野菜粥果腹的歲月。“蘿卜、青菜,還有野菜,加一點米煮成稀飯,沒油水,不飽肚子。” 1970年,17歲的張業遂被村里推薦上北京外國語大學。上學時,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還是堂弟張業闊的父親把身上的衣服脫給了他。“那個時候家里真的很窮,是他叔叔給了他一件衣服,嫂子把陪嫁的被絮、枕頭給他帶去上學。”  

我們既不想追究記者的無知,也不想與無良編輯過不去。只是想知道,這樣一個貧窮的家庭,按照訴說的家庭條件,要讓孩子們上學是如何解決經濟困難的?一個連吃飽穿暖基本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家庭,居然還有能力供孩子們上學,這讓當代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看看現在許多農民和工人家庭養活一個孩子都十分困難,那么當時張家是如何養活八個孩子,居然還供得起孩子上學的呢?更何況,憑借張家的年收入,既然連棉被單衣也沒有,如何供給一個孩子上的大學呢?這些問題記者沒有給出答案,編輯們也刻意回避,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看得出,現在的媒體記者編輯都是豬腦子,只要給點好吃的,吃飽了睡覺就足夠矣。要他們認真思考問題,給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恐怕比登天還難。  

按照記者的表述,像張業遂這樣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上得起學,尤其上得起大學,應該感謝的大概不會是鄧小平吧,也不是胡耀邦,更不是趙紫陽之流,也與后三十年任何領導人無關。他首先應該感謝毛主席,正是因為毛主席和毛澤東時代的免費教育,才使他這樣的貧農孩子能夠上得起學,才有機會被推薦上大學。如果早點實行教育產業化,按照記者所講的張家條件,張業遂別說上大學,就連上小學的機會恐怕也要失去。看看現在許多工農家庭養活一兩個孩子都覺得困難,許多家庭為供一個孩子上高中乃舉全家之力,為供一個孩子上大學需傾家蕩產就清楚了。張業遂的媽媽劉福星如果在現在要養活八個孩子,絕對不可能有經濟能力供給張業遂上大學的。  

如今的記者做人的良心大大地壞了,信口胡謅,人云亦云,只能誤導青年一代。編輯們更是無知到了極點,居然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這樣的文章,貶損祖國前三十年的偉大成就。這其中的貓膩一看就知,此風不加以批駁,任其胡作非為下去,那還了得。寫出這樣文章的記者如果年輕無知尚可原諒,如果老于此道就是別有用心,編輯們也是如此。人民日報海外版充當貶損毛澤東時代的打手,尤其不能原諒。媒體人良心不能叫狗吃了,宣傳戰線不能為了宣傳一個人而背離實事求是的基本精神。難怪如今的黨報不受歡迎,主要原因是他們善于胡說八道,信口雌黃,人云亦云,缺乏實事求是。他們不再是人民的喉舌,而是資改派的幫兇,是資改派宣揚封資修腐朽思想的陣地,是資改派毒化人們思想的輿論工具。  

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張業遂的成長經歷只能證明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的偉大。如果沒有新中國的建立,像張業遂這樣貧困農民家庭的孩子,只能一輩子與土坷垃打交道。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實行小學中學大學的免費教育,像張業遂這樣農民家庭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希望上學,更別說被推薦上大學,所以他的中國的外交官之夢是毫無希望實現的。如果教育產業化六十年前就實行,或許當年的張業遂,也將像今天許多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樣,早已輟學,成為一個農民工,奔波于城市和家鄉之間,整天忙忙碌碌地討生活呢。寫于2010年5月6日  

   

   

附文:  

張業遂 寒門走出的駐美大使  

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  

  3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任命張業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 3月14日 ,中國第九任駐美大使張業遂正式在華盛頓就職。在中美關系涉入深水區的當下,張業遂的任命備受國際輿論關注。  

    全家曾靠樹皮果腹  

    湖北省天門市岳口鎮健康村一棟兩層高的房屋,便是張業遂的家。房子與村中心一字排開的民居并無兩樣。  

    健康村如今已是湖北新農村的樣板之一,從村內規劃整齊的小洋樓和筆直的水泥路便可見一斑。然而,在張業遂的孩提時代,這里是全然不同的貧窮景象。  

    僅僅想象一下要填飽8個孩子的肚子,便可知張家當年的艱辛。事實上,饑餓曾如夢魘一樣,在張家8個孩子的童年留下陰影。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時七八歲的張業遂,同樣經歷過樹皮粉、野菜粥果腹的歲月。“蘿卜、青菜,還有野菜,加一點米煮成稀飯,沒油水,不飽肚子。”張業遂83歲的母親劉福星回憶說,“有一回,張業遂吃完稀飯后很驚奇地問,媽,我怎么吃了6碗?我跟他說,吃稀飯不算碗數。”  

    成績優秀性格穩健  

    小學離家兩里路,張業遂和其他農村孩子一樣,每天放學,便趕回家幫忙干活。  

    當年,劉福星的大兒子張業標也上了小學,并且是當年全村4個考入鎮上岳口中學的孩子之一。然而,農村子弟中的老大,天生要分擔父輩的責任,張業標沒能上成初中。“我跟老師說,業遂讀書也很聰明,我把他送來。”果然,1964年,11歲的張業遂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岳口中學。  

    在今年69歲的語文教師李仁康的記憶里,張業遂的語文和外語成績特別優秀,這可能是張業遂日后被推薦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優勢。“他對老師特別尊敬,很守紀律,但性格穩健、處事冷靜,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學生。”李仁康說。這種學業與性格上的特點,恰好完美地契合了張業遂日后的外交職業生涯。  

    1970年,17歲的張業遂被村里推薦上北京外國語大學。上學時,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還是堂弟張業闊的父親把身上的衣服脫給了他。“那個時候家里真的很窮,是他叔叔給了他一件衣服,嫂子把陪嫁的被絮、枕頭給他帶去上學。”劉福星回憶起當年的艱難,眼淚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轉。  

 夫人亦是位大使  

    22歲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張業遂作為外交部當時挑選的外語人才之一,專門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與張業遂同年進入該學院學習的還有后來成為張業遂夫人的陳乃清。現任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副部長王光亞則比張業遂先一年入校學習。  

    陳乃清與張業遂同齡,山東人,畢業于大連外國語學院,曾任職于駐英大使館,外交部翻譯室、西歐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外交部政策研究室,2003年任駐挪威大使,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女大使之一。2007年至2009年任負責朝核問題的朝鮮半島事務特使。  

    行事低調悄然返鄉  

    憑著求學這一途徑,出身貧寒、毫無家世背景的青年學子張業遂,一步步走向理想的高峰。  

    按照慣例,即便是外交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張業遂在家鄉也是一個名人,是天門的驕傲。然而,無論官至何職,他從學生時代養成的低調性格一直未變。甚至在3年前,除了他的母校師生和親友,地方上都不知道岳口鎮健康村飛出了這只“金鳳凰”。最近10年,因為工作繁忙,張業遂只回了3次老家,每次都是住在家中,悄然而來,悄然而去。  

    去年9月,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的張業遂回鄉探親后返京。堂弟張業闊去武漢天河機場送行,工作人員得知張業遂的身份,便請他去貴賓通道,欲安排專人服務,但被他拒絕,堅持與其他乘客一同接受安檢。  

    在健康村,左鄰右舍只知道張家出了個在北京的官員,很少人知道張業遂任什么職務,在何處工作。張業遂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大使的消息,也是因為一個村民上網看到消息后,這才在村中傳開。  

履新迅速開展外交  

    張業遂 3月14日 抵美后,迅速投入工作,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等人會面。  

    張業遂性格溫和,擅長多邊外交斡旋,將更有利于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據了解,張業遂曾任職于駐英大使館,后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禮賓司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2003年任外交部副部長,分管歐洲事務和政策研究工作,后分管軍控和裁軍;2008年任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有分析認為,張業遂履歷完整,曾主管外交部的政策研究、涉港澳臺外交事務、禮賓、軍控以及歐洲事務等;在當前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大動蕩、體系大變革、格局大調整的大背景下,張業遂此番從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一職轉任駐美大使,使中美關系及中國參與多邊國際事務協調發展,更加適應中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趨勢,為中國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張業遂對美國事務并不陌生。在任副外長期間,他曾負責對歐美地區的政策協調;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期間曾多次隨同國家領導人出訪美加,并負責美國領導人來華訪問的具體安排,與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有大量接觸。其前任周文重評價這位繼任者為“非常能干的外交官”。(尹維納)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 宅男宅女一区二区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