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網絡實名制不如先搞官員財產公示制
鐘 聲
喧囂已久的欲搞“網絡實名制”,終于在“國新辦首次確認”(見中國日報網 5月4日 消息)下粉墨登場。雖然對網上有些“馬甲”比較反感的草民深表支持,但仔細想來,卻覺得必要性不是很大,甚或只會畫虎不成,勞民傷財,招致不良反響。因為與其如此,還不如先搞官員財產公示制更為好些?! ?/p>
其實欲搞網絡實名制者十分清楚,許多所謂“新聞跟帖‘匿名發言’”都與反映和揭露官員們腐敗及所引發的諸多重大問題有關。在實名舉報常遭打擊報復甚至遇害的情況下,許多網友身披“馬甲”作“匿名發言”,既為揭露、泄憤和慮及安全,也實屬無奈。假如有“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著名的“四大”保駕,篤信“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國人焉能如此?!
“先搞官員財產公示制”而后搞或不搞網絡實名制,并非說前者是“包治”腐敗及所引發的諸多重大問題“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意在揭示一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問題,即沒有因腐敗及所引發的諸多重大問題,以及舉報渠道不暢、舉報了也難解決和實名舉報者經常慘遭打擊報復的主要矛盾,作為次要矛盾的“新聞跟帖‘匿名發言’”甚或根本就難以發生和幾無必要?! ?/p>
當然,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到底還是道破了“推動網絡實名制”的天機——“當前我國處在社會轉型期、快速發展期、矛盾凸顯期,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網上”,所以,“工信部門負責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公安部門負責安全監管和打擊犯罪”,以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的激化,才是推動網絡實名制的真實目的。而所謂“只要我國互聯網對公眾開放,網民的各種言論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網上反映”,剛好印證了這個問題?! ?/p>
然正像“官員財產公示制”不能“包治”腐敗及所引發的“百病”一樣,“網絡實名制”不僅難以防止和減少“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的激化,而且恰恰因為“網民的各種言論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網上反映”受到嚴格控制和堵塞,還將物極必反,造成比“不實名制”的“匿名發言”尤為強烈而直接的社會矛盾,使所謂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化為泡影。何為“和諧”?“和諧”就是要讓人人有飯吃和都有講話的機會和地方,否則豈止是沒有“和諧”!為保住國企乃至飯碗而發生的通鋼工人階級最終不得不用拳頭發言,說明了什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