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逢國悼之日,我無意中在手機新聞里看到一條新聞“鹽城一名常年撿拾破爛的82歲老人張忠泉,13日作出驚人的舉動:將自己多年主要靠撿破爛積蓄的10萬元巨款,統統捐給鹽城慈善總會(本報曾報道)。報道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深入采訪獲悉,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張忠泉就開始樂善好施,半世紀以來已捐款數百次。這種執著也讓他遍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痛:遭人非議,妻離女散……”
10萬元對于我們的“公仆”們來說也許只是一桌尚且豐盛的酒席,對于我們的各位“老總”們來說不過是一個連衛生間都買不起的房款,但是對于我們普通的市民來說,也許是幾年的伙食,或者一輩子的家底。
但是對于一個僅靠撿拾廢品的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那是他一生的血汗。哪一張張紅色的錢幣上,都留下過老爺子低下老邁的身軀,在祖國的土地上,撿拾著每一個我們都可能丟棄過的垃圾時低下著的汗水。
時而想起,上學之時,老師曾跟我們說什么叫英雄。的確呀!戰時,每一個為祖國和平留下鮮血甚至生命的人都是這個國家的英雄。現在戰時已遠,出生的孩子已聞不到硝煙的氣息。英雄這個詞仿佛也離我們日盡漸遠,的確是這樣的嗎?我想不是。
每當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受到重大的自然災害之時,我們會看到他們的身影,的確那就叫做英雄。因為災難就是戰爭,營救就是贏得勝利。在這樣與死神爭搶生命的戰爭中,每一個人都該做些什么,也許你不是身纏萬貫又很會做秀的無恥商人,沒關系,那位老爺子的職業應該比你強。也許你不是一個從戎沙場的士兵軍人,沒關系那位老人的年齡應該比你大的不只是三四歲。他既然可以做到,為什么我們不可以,那些茍活與世上靈魂上最貧瘠的富翁們怎么不可以?
既是我們沒有十萬的財產,我們有一雙手,我們可以再網路上在心靈里為他們祈福,這些也已足夠,起碼比那些只會顯示支票不會擁有人性的東西強很多。
不管這個世道會變成什么樣,人心會走向哪里。英雄永遠存在,而且離我們并不遠……
人類內心中最偉大的精神不會變,那是比百萬美金還要富裕的財富。是比身居首府還要高貴的榮譽。是比戰死疆場還要風尚的行為。只要每個人心中有他人,2012就不會是末日。世界就不該會覆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