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嚴厲批評房地產“新國十條”的虛偽性!
國務院三月份推出了一系列所謂的地產調控新規,近幾天還來了個什么“新國十條”,讓地產商老老實實的閉了幾天嘴巴,其實,他們心里都在暗笑:哈哈!國務院還是不敢來真的,我照樣賺大錢。商人最聰明的地方就在于對政策的嗅覺,他們總能夠盯上有縫的蛋,他們總能夠看到政策的高明之處,一般人都是湊熱鬧的,包括易憲容、牛刀,時寒冰之類的所謂專家也不過是發些牢騷圖一時口舌之快,我再次告訴大家,“新國十條”又是一輪虛偽的房地產調控,GDP還是政府最愛的東西,大家必須施加壓力,要求出臺真正的調控政策,否則,新一輪反彈為期為遠。
為什么說“新國十條”很虛偽呢?不要看太多內容,就看三個關鍵點:1,暫時停掉什么之類的?2,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什么之類的?3,各商業銀行可根據什么之類的?
先說說地方性。中央允許地方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地方政策,本身就很荒唐,為什么呢?因為這八年來房價之所以調控不住,根子就在地方政府,我想問問:中國現在有哪個地方政府愿意房價下降的?有哪個地方首長不想房價上漲?你給他們再來一次自我約束的機會,那不是把人民當弱智嗎?人民還相信這樣的政策嗎?告訴大家,現在有些地方電視臺就已經開始為商人吆喝了,明確代表地產商說話:想買房的快買,中央政府只是盯著幾個房價過高的城市,只要房價不過快上漲,只要不在國務院緊盯的名單之上,房價是不會降下來的,也不會受到中央打壓的,現在不買,以后還會漲,只是慢慢漲。多么的赤裸裸啊!這不是明確告訴國務院: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有人說,這一次中央出手很重,對地方領導實行問責制,地方領導肯定很怕這招。這是開國際玩笑,中央對地方的問責制還少嗎?有哪一種問責制起到了震懾的作用?又問責了幾個地方大員?況且這一次問責還有個前提:如果房價過快上漲引起社會不穩定。這就很有意思,一個國家調控的底線居然是社會到了不穩定的程度!太佩服某些人了!也是世界少見的底線警示!我就想問兩點:1,如果地方政府對老百姓采取高壓,讓房價天天小漲,老百姓卻不敢鬧事怎么辦?北京、上海房價高不高?老百姓敢鬧嗎?鬧就弄死你,誰敢?2,這不是逼老百姓鬧事嗎?鬧事以后才有房價回歸,那么會不會有些人借機鬧事呢?他們借口因為不滿房價太高鬧事,你能把他怎么樣?總之一句話:這樣的問責制是荒唐透頂的問責制,是不可行的問責制。
再說說暫時性。大家請注意:“新國十條”只是提到暫時性停掉部分地區第三套房貸,而且是跨地區購房者,我想問問政策制定者:為什么要以第三套為準?為什么不是第二套?難道從房屋的居住性來講,一個家庭需要住三套嗎?要改善有兩套也夠了吧?以第三套為準實際上是在告訴炒房者,只要你們不過分,該炒還是可以炒的,只要能變著法子搞到身份證,炒房者的路還是寬得很。為什么是暫時性的?是否意味著隨時準備向地產商低頭?是不是為了應付民眾壓力,搞一個暫時妥協性政策以取得社會效應?這個暫時性就曝露了徹頭徹尾的虛偽性,地產商和背后的官僚一施加壓力,政策惡性循環又會再現。
最后說說銀行自主性。商業銀行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地產商的鐵把兄弟,他們本來就是穿同一條褲子的,現在要它來脫掉褲子不穿,他們愿意嗎?有哪個商業銀行愿意房貸下降?有哪個商業銀行不是跟地產商伙同作假?既然中央再次給予銀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權,那銀行自有對策,據我所知,有些商業銀行明確表示:除少數房價過高城市之外,其它城市三套房繼續可以貸款,首套房繼續可以享受7折優惠,這項政策告訴地產商一個明確訊號:請大家不要在國務院盯著的城市炒房,盡快轉移戰場,到非重點、熱點地區去炒房,一旦中央再盯上又再換,這樣就可以輪流把大中國炒個遍地開花。有“地方自主加銀行自主”的緊密配合,炒房仍然是個好行業。
說完了政策的錯誤之處,我想再質問一下有關方面:房價調控真的會導致中國經濟崩盤嗎?這是哪些經濟學家的結論?是哪個課題組的結論?難道說中國就只有靠房地產一條路嗎?不允許炒房真的意味著相關行業倒閉嗎?我看就不是這樣,只要允許多形式、多渠道、多產權的各類住房建設同步進行,高價商品房再跌也不會導致經濟崩盤,更不會導致相關行業倒閉,這種危言聳聽的話居然被執政聽信是何等的荒謬!?退一萬步講,如果一個國家到了只能依靠房地產炒作來維持,那晚死不如早死,早死早投胎,別浪費子孫的幸福。
近幾年來,我一直在聽一個理由:中央希望經濟軟著陸,而不希望硬著陸。可是,我就不理解,到底什么是軟、什么是硬?怎么個軟法?從2003-2010年長達八年的時間里,調控政策年年出臺,就是看不到效果,八年還沒有軟著陸,還是在天上飛,那要多少年才能軟著陸?還是讓經濟在空中飛多久?我多次批評政府調控混亂導致不和諧的人身攻擊,現在看來我還是要批評,經濟冷幾天就大劑量吃藥、熱幾天又大劑量吃藥的行為是不對的,再這么下去,中國的老百姓都會這么輕浮地飛下去,沒有人、沒有企業會踏踏實實地做實事、做實業,都搞房地產得了。中國不缺人才,也不缺開明人士,當然也不缺漢奸和腐敗份子,缺的是聽取民意、尊重民意、落實民意的決心和魄力。
房地產再這么調控下去,真的要出大問題,我最后想講“三個必須”:地產調控必須動真格,必須全國一盤棋,必須不留余地。
如果有些人不高興,聽起來不順耳,再來抓我吧!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