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的重生
renmingongpu
·
2010-06-21
·
來源:烏有之鄉
寒春這個名字現在知道的人大約不是很多,媒體報道很少,畢竟她身上的理想主義標簽與當今的中國特色不太融洽。對于她的離去,雖然總理、副總理們都表示了哀悼,但主流媒體卻是非常默契地選擇了集體沉默,不特意去搜索很難在幾大門戶看到她的消息,但我想這沉默并非一個時代遠去的回聲,卻是遠去的那個時代必將回歸的注腳。
寒春原是美國曼哈頓工程的研究成員之一,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的爆炸讓她驚醒,從此開始思考純科學研究的社會意義,她懷疑、拋棄、進而追求,于四十年代末來到中國,奔向延安。在中國她沒有繼續從事核物理研究,與丈夫陽早一起在中國養牛,為中國奶牛改良、奶牛機械化養殖、農業機械奉獻了60多年。有人說她像白求恩,有人說她像格瓦拉,還有人說他像陳永貴,更多俗人喜歡說她是楊振寧的同學,然而偉人的偉大不像大山一樣可以一比高低,她在自己獨特的人生軌跡上做到了近似完美,寒春就是寒春,她不需要用像誰更不需要用誰的同學來標榜。
昨天的追思會上,很多人用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延安過苦日子來說明寒春的偉大,而她的長子楊和平卻說:“她來到中國是為了追求自我的解放,所以她不是放棄了什么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是擺脫了拜物主義的困擾。”莊子也曾說“物物而不物于物”,試想當下有誰不是權利、金錢、豪宅、美妻的奴隸?有誰是在利用外物而不是被外物所奴役?莊子、陶淵明的逍遙既遙遠又虛渺,所以在擺脫物欲或擺脫外物束縛的道路上,寒春無疑是卓越而又現實的榜樣。
寒春死了,但在她的追思會上卻絲毫沒有悲痛的氣氛,這是因為她的存在主要是精神的而非肉體的,肉體遲早得幻滅,精神卻可以永存。寒春死了,寒春同時也在很多人的肉體上重生,雖然沒有她那么純粹,但我們將一起去追求純粹。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