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的胡填亂報必將禍國殃民
岳喜源
日前,據媒體報道,全國將檢查以GDP為重點內容的統計作假現象,且由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司法部三部委聯合執法,力度空前。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檢查要實現“要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進一步凈化統計工作環境”的目的?! ?/p>
看了這則報道,還真鼓舞人心的,但能得到上述效果嗎?我看很難?,F今的政策和措施往往是忽雷大,雨點小,到頭來是我行我素,該咋樣還咋樣。為什么哪?這和當今的官僚體制和官員的思想有關?! ?/p>
在毛澤東時代,各級官員的所作所為完全地置于廣大的群眾監督之下,即便想弄虛作假,也做不出來。如果真的那樣搞了,群眾就會出來批斗他,不但升不了官,還要落得個下放改造的結局。毛澤東同志正是看出了在1958—1960年的大躍進中各級官員的權力失控所造成的惡果,才毅然決然不怕粉身碎骨地將權力交與人民,發動了世無前例震驚中外的文化大革命。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多偉大成就是在這10年中搞出來的?! ?/p>
在毛澤東去世之后,資改派靠欺騙和卑鄙的手段掌握了政權,將人民的監督權力完全剝奪殆盡,各級官員的私欲膨脹,功利之心到處泛濫。由于資改派完全拋棄了毛澤東思想,也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丟進了垃圾隊。各級官員最感興趣的兩件事就是權和錢。為了升官,為了出政績,就靠胡亂填報經濟數據,一騙就騙進了黨中央。而失去了監督權力的人民就成了這些經濟數據之下的受害者。在毛澤東時代,官員的升遷是人民說了算,而現今的官員升遷是上級官員說了算,誰要是欺壓和盤剝老百姓最重,誰的官就生得最快最大。而胡填亂報經濟數據所造成的惡果卻無人追究,要是老百姓有意見上訪了,就當做精神病人關進精神病院。因此,老百姓也被整怕了,變麻木了,再也不問此事了。
正是中國注水的GDP數據才使中國擠進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才使中國的房地產狂熱地膨脹發展,才使中國財大氣粗地去高成本購買國外的資源,才使無數的豺狼虎豹涌進國門狂吃亂啃,才使中國敢于打腫臉買下9000億美國國債,才使無數的血汗工廠遍布華夏大地,才使鴉片戰爭至日本侵華之后又遭到了西方列強的掠奪,才使經濟危機之后人民又遭到了一次血腥的掠奪,才使中華民族又到了極為危險的時候,才使中華大地呼喊毛澤東的聲音震天動地。
可以肯定地說,毛澤東思想一日不回歸,經濟數據就一天不會有真實性?! ?/p>
太行愛國力量 2010.6.12
三部委聯合打假能否終結GDP數據注水引關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5日 00:30 工人日報
問:“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卻搞一大堆數據證明你實際有100元的是什么人?”
答:“騙子?!薄 ?/p>
“錯,是搞統計的。”
這是個笑話,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真話”。經歷過2009年的“被之年”,有人斷言,2010年將進入統計年?! ?/p>
統計檢查來了!日前,據媒體報道,全國將檢查以GDP為重點內容的統計作假現象,且由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司法部三部委聯合執法,力度空前。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檢查要實現“要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進一步凈化統計工作環境”的目的?! ?/p>
統計數據霧里看花
統計注水,一個敏感的詞,近10年來,一直都未曾離開公眾的視線?! ?/p>
2001年,湖北省英山縣一位干部上書國務院,直陳統計工作造假觸目驚心:國家要求數據提供者反映真實、準確的數據統計資料,人民也呼喚黨的“實事求是” 路線得以貫徹,然而我們英山縣、乃至更大的范圍,十幾年來,在統計工作中,年年玩數字游戲,天文數字無限膨大,“假大空”花招層出不窮,20世紀50年代的浮夸風死灰復燃,越刮越猛,人們所編的“統計加估計,一級騙一級”等順口溜,是對我縣統計工作的真實反映。
2003年,據《人民日報》報道,黑龍江省肇東市某鄉實際只有21頭奶牛,但經過各級干部的浮夸虛報,最終“統計”結果竟達到2100頭!
之后,再次曝出湖北省漢川市脈旺鎮在全國經濟普查期間,因為全鎮初步匯總的個體戶經營收入只有8000萬元,與前幾年上報的“約10億元”差別太大,鎮領導認為“經濟普查要考慮去年年報數和今年目標數”,要求普查員們重新填表,并將“10億元”的數字分解到20多個村,還明確要求,如果落實不到人,就虛擬到人。結果,有個收入只有63萬元的村,“分配”到了6820萬元的“任務”?! ?/p>
2008年12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攀升到了9.4%,已經超過了7%的國際警戒線;但2009年3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卻公布,2008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僅是4.2%。統計數據打架,已經無法掩蓋我國統計中存在的問題?! ?/p>
及至2009年至今,很多與公眾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數據與普通民眾的感受相去甚遠,從而出現大學生“被就業”、工資“被增漲”、房價“被穩定”等熱詞,統計數字中水分含量究竟有多少的疑問,成為社會關注的敏感話題?! ?/p>
一方面是統計數字中無法掩蓋的水分與造假質疑,另一方面卻是統計信息查處中的疲弱無力。在公開的查處統計造假的信息中,被查處的大多是一些企業在上報職工工資收入上的造假事件?! ?/p>
2010年3月,福建省統計局通報了2009年福建各級統計機構查處統計違法行為的情況,共發現有違法行為的單位940家,其中立案查處了645起。在通報的20例案件中,以單位瞞報從業人員工資較為突出。2010年1月,四川省統計局對外通報了2008年9月30日以來全省統計部門查處的13件統計違法案件,無獨有偶,瞞報單位從業人員工資依然是較為突出問題?! ?/p>
避重就輕的統計查處,令每年向外通報的統計違法行為與地方官員絕緣,而企業卻成為這一查處行為的重災區?! ?/p>
《統計法》執行難
統計數據造假,致使國家重大決策發生偏差,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相關部門曾經三令五申,指出“統計造假是嚴重的政治問題”。但是,雖有統計法等多部法律,但這些法律在執行方面仍存在操作性差、處罰權限不明確等弊病,致使統計數據失真危害日深?! ?/p>
2009年中國GDP增幅8.7%,但地方GDP總量相加遠高于此。這種現象至少2004年以來幾乎年年如此。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少階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在全國政協大會發言時作上述表示。他建議,建立統計問責制,對“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造假行為依法嚴懲。
事實上,200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對此,國人寄予厚望。但現實情況卻是統計數據屢屢失真,禁而不止?! ?/p>
統計數據亂象絕不只是表現在“打架”。一方面,一些部門、單位隨意公開統計數據也屢見不鮮。細察源頭,所有與統計數據有關的部門和個人,都有可能因失職造成統計數據失真。具體而言有三類人:對統計工作負有領導責任的領導人員,包括地方、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員;負責組織實施統計調查活動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具有統計資料報送義務的統計調查對象?! ?/p>
實踐中表現突出的是,有的領導干部為追求所謂政績,授意、指使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有的單位和人員為騙取榮譽和利益,“按需要報數”,或者為了完成任務“按計劃報數”?! ?/p>
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統計造假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今年年初就曾公開表示, 2010年是新統計法施行的第一年,國家統計局將聯合有關部門對統計法和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馬建堂強調,要更加著力打造透明統計。要及時公布重大統計改革和政策的主要內容、相關背景,及時公布重要統計工作的進展,將政府統計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
統計檢查來了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承諾的那樣,6月3日,來自官方的消息稱,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2 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大檢查要實現“要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進一步凈化統計工作環境”的目的?! ?/p>
由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司法部聯合部署的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消息一出,立刻成為當日輿論關注熱點?! ?/p>
檢查負責人表示,GDP等指標將是這次檢查的重點內容。從全國來說,要集中力量檢查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糧食產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城鄉居民收入、國內生產總值(GDP)、節能減排等重點指標。要從數據的采集、匯總、上報、公布等各環節,對這些重點統計指標的采集過程、調查方法和數據質量等進行全面檢查?! ?/p>
與官員們出師前的嚴肅表態不同,來自網民的評論,對這次檢查的最終結果卻持謹慎態度?! ?/p>
網民“高出下的土地”發表評論:這是好的開始,希望不是銅鑼開道那種。建議先拿報表然后深入群眾調查對比就能發現問提啦,請不要坐在空調下只看表面文章?! ?/p>
網民“柳葉刀”直言:因為造假的違法代價很小,而造假的利益收獲非常顯著,所以,長期以來,已經習以為常,這不是一次運動式的整改能夠解決的!
網民不太樂觀的預期形成有其背景——此次統計檢查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檢查分四個階段進行。5月中下旬是宣傳動員階段,6月開展自查,7、8月組織抽查,9月進行整改處理和總結。對查處的統計違法違紀案件,要公開曝光。同時將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 ?/p>
單看檢查的四個階段,其中從宣傳動員到開展自查,很容易被理解成為地方統計數字自圓其說留有時間與空間?! ?/p>
此間,有評論發出疑問:四五個月運動式的檢查問責就能根絕統計數據造假嗎?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措施,檢查過后數據造假是否還會死灰復燃?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不單單是GDP統計數據水分嚴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有關民生的一些統計數據已經成為繼GDP數據注水之后的又一重災區?! ?/p>
2010年,“幸福指數”成為屢屢被地方政府提及的熱詞。這一指標,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取代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來佐證政績突出的綜合指標。很多地方都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鉤,有的甚至出臺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為了在城市幸福指數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員紛紛現身各種媒體和公眾中間,為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展開了新一輪的幸福指數排名爭奪。這種熱情的背后隱含著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 ?/p>
實際上,希望數據好看、希望好看的數據佐證自己決策正確的個別地方領導,往往才是統計造假的幕后推手。國家統計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程子林做客新華網時就曾表示,統計造假有很多復雜的因素,有的領導干部為了追求所謂的政績,授意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篡改統計資料?! ?/p>
一部新《統計法》+一次運動式統計檢查年,能否擰干各種統計數據中的水分?
個別地方領導成為統計造假的幕后推手,但他們是否會因此而承擔責任?
如果這兩個問題有了很好的答案,統計注水就一定會終結有時。本報記者 李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