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中國經濟抉擇的“兩難”被政府時常掛于嘴邊。真有那么難嗎?
其實,我們看問題重要的是抓到問題的根本。目前如果說有“兩難”,那也是對內持續“搞地皮”---GDP導向,對外無原則性搞利益交換造成的。造成了現在內部無同志,外部無戰友,社會無高尚理想追求,一切都只有金錢利益的交換和博弈!
過去的不多說。目前要解決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最理想的選擇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地進行結構調整。其前提是國家、中央要保證強大的財政。其手段是保持人民幣升值,增加資本(特別是房地產)擁有稅、利得稅的征收,大力控制政府公務開支,堅決徹底反腐沒收腐敗收入,重提勤儉建國---以此充實國庫財政。如此則可以用強大的國家財政支付經濟結構調整成本、支持有前景活力的民營企業、補貼工薪層和低收入者、發放失業救濟,加強社會保障,保證他們生活質量不下降。犧牲3年左右的GDP高數據面子,堅決地完成經濟結構和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
當然,這樣做必然會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國內那屁被資本家洗了腦甚或已經賣了身的經濟學”磚家”的什么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攻擊,其實在這點上,我贊同貓論,經濟形式無非是個工具,在人類智慧還沒有證實出最完美的、最無缺陷的經濟模式之前,現階段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下,什么經濟對我國家利益、國家發展、社會公平最有用,我就用什么經濟為主!在這點上,普金下的俄羅斯到是可學習借鑒的。
其次的選擇就是繼續以面子為主,以所謂“穩定”、GDP保不了8就會社會動亂為忽悠,繼續與資本利益集團(外部是以美國華爾街為首、內部是既得利益集團)虛與委蛇,繼續出讓民眾利益,模糊自己的理想、主義,希望他們不要翻臉,希望說服他們認可所謂可以“雙贏”,以圖爭取多點時間,讓我們慢慢來。但別忘了,當你覺得時機成熟了,可以從容調結構時,別人是有能力再搞一次什么危機,逼你再來個什么幾萬億刺激之類的。況且總有一天,別人是要讓你明確態度的-----到底是要資本“民主”,還是要人民民主!而且這個時點主要是掌握在別人手中。
第一種選擇如能實行,也許階段性經濟代價是要付出一些的,但主導權在我,其具體策略和力度的調整也在我。
第二種選擇則變數甚多,即便順利,中國也無非是實現到日本式的資本主義社會----否則別人怎么可能容忍。一但受挫,則后果不堪設想,因為以中國的龐大和歷史人文,想做日本都不可得----蘇聯就是前車。如果中央有人對此還抱有奢望,那我真不敢想像其原因或動機。因為別人一直支持的臺灣、民運、藏毒、疆毒其實早就向我們表明了態度。
第二種選擇則如果作為一種階段性的策略并非不可階段性為之-----實際上我們20年(1990~2010)來用的就是這招,別人不是不清楚,得利是明顯的,弊病也是明顯的----如整個社會重商主義、拜金主義、犬儒主義橫行,道德、倫理和信仰體系面臨崩潰。這樣的情況再延續發展下去,所謂民族的偉大復興,即便不說是實現無望,也必然是要大大推遲,必然是要付出更大的、甚至血的代價。
相信歷經5000年滄桑,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決不會容許:在1949年后的新中國面前,美國是一只紙老虎。在改革開發30年后,中國在美國面前變成了一只紙老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