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宣布全面上調基層員工薪資,其中作業員從原來每月基本薪資900元上調至1200元,線組長在原有薪資標準上調30%以上。6日晚,富士康再次發布公告稱,自10月1日起,對富士康集團深圳地區各廠區經考核合格的作業員及線組長的標準薪資再度上調為每月2000元,調薪幅度超過66%。
在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共產黨資本家代表曾慶洪的周旋下,南海本田中方工人4日下午15時開始,至21時結束,派出15名代表與資方就加薪額進行了長達6個小時談判,工人的月工資大約提高到2044元,薪酬上調34%,約增加500元。
富士康12條鮮活的生命,終于換來了連續兩次提高薪資的結果。廣州本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工人的罷工,達成資方提高工資,工人復工的協議。罷工在6月4日晚上結束。
這是誰的光榮?誰的恥辱?誰的勝利?誰的失敗?
這是工人的光榮和勝利!資本家的恥辱和失敗!
想想看:如果沒有12個失去的生命,沒有廣州本田工人的罷工,資本家絕不可能這么快增加工資,而且一次增加30%。雖然中國工人的工資依然還非常低,但是,如果沒有工人的斗爭,資本家絲毫不會放松對雇傭勞動力“仁慈”的榨取和掠奪。
這是中國工人的光榮和勝利!資本家的恥辱和失敗!
想想看:堂堂工人階級先進代表,代表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卻眼睜睜看著12個鮮活的生命失去,無動于衷。大言不慚的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國家,充當主人,卻惡狠狠把工人推進血汗工廠,給資本家當奴隸。如果沒有12個失去的生命,沒有廣州本田工人的罷工,富士康和本田的工人,依然每月只拿1000元左右的薪資,共產黨內資本家絕不可能發出一丁點善心,表示同情,而且會認為已經達到了他們制定的最低“人性化”工資標準。
想想看:在資本家專政的國家里,工人除了勞動力一無所有,生產資料被“先進代表”化公為私,工人只能出賣勞動力。工農大眾失去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的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的領導,依然敢于犧牲,敢于斗爭,這種自發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讓資改派原形畢露。
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工人階級敢于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客觀存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客觀存在。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掌握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繼續革命是客觀存在。真正的共產黨人知道工人階級斗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勞動力的價值,“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工人的犧牲和罷工勝利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并沒有完成。富士康和南海本田工人的勞動力價格提高了,資本和雇傭勞動制度依然存在。
在先進資本家代表及其領導的資本家黨,資本家工會,資本家政府,與富士康和南海本田的中外資本家聯合一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的“和諧廣東”,血汗工廠里,勞動力價格會隨著改革開放第一線生產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利潤的增加,日益“公平合理”。
哈哈!多么“體面、尊嚴”的資本與雇傭勞動的小康社會,高科技、高質量,先進的勞動力商品,物美廉價的現代化機器人。這就是“社會主義”廣東, “先進”的“特色”中國,工人階級的幸福“好日子”。
不管奴隸多么“體面”,也是奴隸主的牛馬,不管雇傭勞動力多么“尊嚴”,也是資本的生產工具。共產黨人革命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工人 “體面尊嚴”的出賣勞動力,不是為了工人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勞動力價格,而是為了消滅雇傭勞動制度。這是160年前共產黨人的宣言,這是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的誓言,這是今天共產黨內資本家早已拋棄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核心價值觀”。
和尚 2010-6-10
附:北京6月6日新華社調查報告摘錄:
這是一組令人稱羨的數字:
在中國大陸的年銷售額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在深圳地區的年出口額占深圳出口總額的20%,中國大陸員工總人數80多萬……
這是一家快速擴張的企業:
1988年進入中國大陸,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
——“它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贏得客戶。”
——“它總是能在不可能完成的時間內完成客戶的要求。”
在蘋果、諾基亞、戴爾等世界知名廠商眼里,富士康是高效率的合作伙伴。
——“細節管理,信息化管理,半軍事化管理……”
——“優美的環境,漂亮的泳池,標準化的運動場……”
富士康無疑是一家現代化的企業。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這一切為何沒能給員工帶來他們所期盼的幸福和快樂。
請看一份富士康員工的工資單:
“時間:2009年11月。底薪900元;正常工作21.75天,平時加班60.50小時,報酬469元;周六日加班75小時,報酬776元;工資總額2149.50元。”
這名員工當月收入的60%靠超時加班掙得,總計136小時的加班,比勞動法規定的最高加班時間整整多出100小時!“這一點兒都不稀奇,我們中的很多人每天加班都在兩三個小時以上。”一位富士康員工說。
深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5044名富士康員工的抽查顯示,72.5%的員工超時加班,人均月超時加班28.01小時。
超時加班給員工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的是他們的身心健康。
從流水線上取電腦主板——掃描商標——裝進靜電袋——貼上標簽——最后重新放入流水線,忙的時候,一分鐘至少要裝7個——這是21歲的富士康員工鄢遠江8小時工作的全部內容。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機械的重復性勞動,而是在8小時以外不得不在流水線上繼續重復,否則,連生存都困難。”他說,盡管加班造成身心疲勞,但為了掙錢,愿意選擇加班。這,代表了不少員工的心態。
微薄的薪酬常常使員工陷入兩難。而這樣的現象絕非富士康獨有,記者在沿海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采訪發現,超時加班并不罕見。
我國代工企業普遍執行基本工資+“自愿”加班的工資模式:基本工資高,加班就少,基本工資低,加班就多。
“用員工超時、超量、超強度的勞動追求利潤,旨在壓低成本的薪酬游戲常常被演繹到極致。”表面“自愿”的背后,其實是不得已和無奈。
“不到1000元的底薪想維持生活都難,我必須加班!”在蘇州華碩電子廠工作了一年的朱洪英說,“持續加班,我有時嘴里含著飯就睡著了。”
因為加班,來自甘肅隴南的陳俊在富士康工作已經一年多,至今還沒有去過深圳市區一次。
正是他們的超強度付出,支撐著企業的高速發展,不斷書寫著速度和效率的奇跡。
富士康的飛速發展始于1996年。
——8億元,40億元,400億元,4000億元……他們創造的銷售紀錄不斷刷新;
富士康員工的工資水平卻一直“低飛”在當地最低工資線的邊緣。
——310元!600元!900元!他們的工資增長“步履艱難”。
統計顯示,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規模和效益逐年增加的情況下,一線工人的平均收入現在也只有1000元上下。
以富士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國際為例,2009年公司財報顯示,當年員工數量11.87萬名,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員工成本總額卻從上年的6.72億美元減少至4.85億美元,同比減少28%。
為了以低附加值勞動換取市場競爭優勢,企業一再壓縮生產成本,壓縮工資成本,進而壓縮著員工業余空間。
“以前8小時加工6000個零件就可以拿基本工資,現在要做到9000個才行。”在深圳一家日資電子企業打工的李燕說,廠里跟著“最低標準”調工資,調一次,我們的任務量就增加更多。
拼命加班直接造成員工的高流動性。深圳富士康45萬員工中,工作5年的員工只有2萬人左右,而工作不到半年的員工高達22萬人,每年員工流失率達35%以上,這意味著富士康幾乎每3年就要完全換一批人。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執筆記者:陳蕓 謝登科 陳芳;參與記者:宋振遠 車曉蕙 崔峰 彭勇 蔡國照 劉大江 詹奕嘉 孫聞 杜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