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關系與歷史發展
兵哥
·
2010-06-09
·
來源:烏有之鄉
最近,一直在思索血緣關系與中國歷史的哲學問題,中國領導團隊的穩定強大來自于由血緣關系維系的首領。這個問題幾千年了現在還沒解決好。中國由于歷史發展的很完整,所以一直保留著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很重要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就有血緣關系。比如,我們知道人類很早前是氏族社會,即以血緣為紐帶結成的社會基層單位,亦是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一個氏族有十幾個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氏族之間可以相互通婚?;矩灤┯谛率鲿r代始終。氏族社會初期,以母系血緣為紐帶,即母權制,稱母系氏族社會。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末期,逐漸過渡到以父系血緣為紐帶,即父權制,稱父系氏族社會。中國皇帝的傳承完全體現了中國從氏族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剛開始時一個家族人還不是很多,年紀最大的男性是家長,后來慢慢的一個家族大了,就選有德望,能力的年紀大的為族長;再后來,各族之間相互通婚,人口增長,就變成一個姓氏的首領;隨著不同姓氏之間的通婚,尤其是領導團隊家族與其他姓氏的通婚,不同的姓氏之間結合組成一個更大的團體,并逐漸發展成一個民族,隨著一個民族的強大,人口的眾多,為了生存發展,他們就不斷擴展。到后來,就通過征服其他民族,組建更大的團體----小的諸侯,最后,擴展成一個大的國家。秦朝贏氏族的發展歷史非常完整的體現出了這一點。后來社會的發展,雖然不需要完整的呈現這個過程,但是首領領導權力的傳承還是非常完美的保留了這個特征,直到現代才逐漸打破這個規律。但要說真正徹底的擺脫這個規律的約束還為時過早。大家看看朝鮮,看看曾經的蔣家王朝,多近的事情啊。
西方的歷史,王室基本也是按照血緣關系確定繼承順序,男性優先考慮?;蛘咴谔厥馇闆r下,男性繼承人過幼或夭折或實在不堪大任,才會選擇家族里的女性,前國王的子女優先,然后是兄弟姊妹或侄子侄女之類。有時實在是在王室里找不到人,還會從王室的表親里尋找,因此女性作為該血統的載體也相應的享有繼承權。
顯然,西方相對東方,在權力繼承方面沒有東方這么嚴厲的長子繼承制。這也決定了西方在最高權力繼承上有更多的空間,這也是西方民主選舉制能夠產生于西方的原因。
當然,隨著長子繼承制帶來的人才枯竭問題之后,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問題多到不能解決之后,就需要改朝換代了。中國幾百年一次的改朝換代就是一次全國性的領導競選,能者上。經過戰爭等殘酷的考驗后,有能力者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領導者(皇帝),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基本就是按照這個規律運行的。
當然一個朝代存在的長短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個是最高領導者(皇帝)的才能,一個是產生一般領導者的機制。最近電視里放的《三國》,感想漢朝400多年了,這么強大的國家最后也不得不退出舞臺,既有漢朝歷史上領導的無能造成社會的混亂,也有制度性問題,士族太多太強大,又沒有可行的全國性人才選拔制度,最終環境變化無力回天。唐朝能發展300年跟科舉制度的推行有很大關系,國家發展后問題總是不斷的,有人才來解決,問題就好辦了。我們不能忘記三個具有開拓性,建設性的朝代,秦,隋,民國。他們都為建立一個全新的開拓性制度做出了貢獻,秦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去除了分封制的弊端,隋的科舉制度給從平民選拔人才建立了渠道,民國的三民主義,開始了更大范圍了集體領導形式。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