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精彩片段,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即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首都師大教授侯會近日接連發文,以為它充斥著暴力血腥,教壞了少年,該從中學課本里刪除。( 6月3日《新京報》)
博主不同意侯教授的意見,沒有聽說青少年因此學壞。反而認為這是一篇好教材。其實,很多人對水滸的認識與喜歡,都是從它開始的,對促進了古典文學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什么說是好教材,主要有一下原因。
一是宣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俠義精神。從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開始,俠義精神正式進入官方正史中,俠義精神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水滸英雄正是俠義精神的體現,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無私助人的品德,正如清代文學批評家金圣嘆所評魯達:“寫魯達為人處, 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當然,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俠義精神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但畢竟是白玉微瑕嘛。
二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文中關于人物性格的立體描寫,比如救助金翠蓮時,關于李忠的摸出二兩銀子,魯達丟還給李忠,丟摸二字反映出魯的豁達,李的吝嗇,史進的仗義。而且從情節也能反映出人物的出身和對金錢的態度,賣藝的李忠與出身地主的史進絕然不同,也正暗和存在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理論。
三是正確對待血腥。應當區分正義與非正義,侯教授只看到了魯達拳打鎮關西的血腥,難道沒有看到鄭屠強占金翠蓮的血腥?!對待邪惡的鎮關西,當然只能用血腥的手段。害怕血腥還不革命了。在昏暗的社會里,走所謂的正常途徑是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難道要求金老父女起訴鎮關西,水滸里的官司哪一個是公正的?武松在武大死后不是也想打官司,不是也不成嗎!
中學語文課本里先是趕走了魯迅,又要趕走魯達,就徹底取消了批判與反抗精神。教育難道要培養漢奸奴才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