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成功發射了北斗導航衛星,這立刻引起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媒體的極大關注,甚至也讓這幾個國家的政府高度重視中國這一壯舉。它們為什么要高度關注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呢?因為,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終于打破了西方國家在太空信息領域的壟斷,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形成了美、俄、歐、中在衛星導航系統上的“四強爭雄”格局。
1973年,美國的國防部就開始著手準備和實施GPS衛星定位系統的開發,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發明國,目前GPS系統有28顆衛星組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壟斷了全球的軍用和民用衛星導航市場。而中國民用車載導航系統基本被美國GPS所覆蓋。
美國有了GPS衛星定位系統以后,俄羅斯也不甘落后,在衛星導航的研發上下了大功夫,研發出了“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導航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開發,主要用于軍事領域,1982年發射首顆導航衛星入軌。2001年俄羅斯與印度合作,將其升級為軍民兩用全球導航系統。目前,“格洛納斯”系統完成24顆衛星的部署工作后,衛星導航范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實現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精度將達到1.5米以內,“格洛納斯”的定位精度雖然比不上美國GPS和歐洲的“伽利略”,但是它的抗干擾能力卻是最強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被敵方干擾。
當然,歐洲各國對發展衛星導航系統也是不甘落后的。1999年,歐洲提出了建立“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歐洲各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于2002年3月26日,歐盟15國交通部長會議一致決定,正式啟動“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目前,歐洲各國已推出了30多顆衛星組成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精度比GPS高10倍,對物體的誤差范圍在1米之內。這也就是說如果把衛星定位系統比作一輛汽車的話,美國的GPS只是找到了街道,而歐洲的“伽利略”卻能準確找到汽車的停車位。
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的升空,意味著中國成為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后,第4個掌握衛星導航的國家。美國《太空評論》認為中國的“北斗”可以大大提升中國軍隊的精確打擊能力。
在2003年3月20日,爆發了伊拉克戰爭。美軍動用了大量的轟炸機、巡航導彈襲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而這些炸彈、導彈幾乎萬無一失地準確地命中目標。而這些炸彈、導彈之所以都能夠實現如此精確的打擊,正是因為它們都是通過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來實現定位的。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英國、法國等美國的北約盟友卻并沒有享受到GPS的好處,歐洲的飛機也無法享受到美國提供的“精確制導”。
其實美國用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現在供給各國使用的是精確度不高的民用GPS,而精確度很高的軍用GPS只有美國自己使用。美國軍用的GPS精確度都是在1米左右,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米以內,尤其是它的第二代GPS,可以達到0.3米、0.2米。然而,美國為北約盟友提供的GPS的精確度則是在10米以外的。而歐洲各國正是覺得不能受制于美國,所以他們才聯合起來開發了自己的衛星導彈系統——“伽利略”。
美國對自己的北約聯盟都是這樣,那么對中國又如何呢?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中國中遠公司有一條遠洋貨輪,在通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后,被美國艦船攔阻,要求檢查船只。當時雖然美國在伊拉克作戰,有劃分臨檢區的權力,但是美國不能把臨檢區劃到整個印度洋。中國貨輪沒有買美國的賬,沒有停船接受美國的檢查。本來大家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這條船又航行了沒有多長時間,發現船用的GPS失效了,船被迫停了下來,當時船長以為是GPS出了故障,于是派技術人員檢查,但卻沒發現一切正常。后來才明白是美國海軍對中國貨輪GPS進行局部屏蔽,GPS信號通過干擾消失了。因為這個GPS衛星定位系統是美國研發的,所以它能輕而易舉的進行定點干擾。
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外國,必須依靠自己。如果中國的軍事裝備和通信聯絡也使用GPS,等真正要發生戰爭的時候很可能發生災難性的悲劇。
其實,中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種原因而夭折。70年代后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后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設想,并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夠得到實現。
中國的“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正是80年代提出的“雙星快速定位系統”的發展計劃。北斗導航系統的方案于1983年提出,突出持點是構成系統的空間衛星數目少、用戶終端設備簡單、一切復雜性均集中于地面中心處理站。中國第一顆“北斗一號”衛星于2000年10月31日首次升空;同年12月21日第二顆“北斗一號”發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目前“北斗一號”已有四顆衛星在太空遨游,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資訊。
據悉,“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布:將在未來5年啟動五大航太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4年內完成部署。
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消息稱,中國自主研制的北斗二號系列衛星今年起進入組網高峰期,在今年和明年兩年要發射10顆左右的導航衛星,預計在2015年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目前我國的各種導航定位設備都要靠美國的GPS系統提供服務,“北斗”系統建成后,將使我國在衛星應用方面擺脫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我國也將在太空信息領域有立新功,“北斗”將成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驕傲的代名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