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個帖子早已認為土耳其主導的闖關行動實屬蓄謀已久,對于此事件的是非曲直國際社會早有定論,無論是聯合國還是俄中都表明了立場,以色列的可恥海盜行徑昭然若揭,殘暴血腥揭露其本質。土耳其人設置了一個人道陷阱,以色列落入觳中。
舉以披露的信息,事件的真相應該是這樣,以色列情報機構可能獲得虛假情報,土耳其船只上有武器和哈馬斯武裝人員,所以決定突襲,在遭到船上人員反擊后,更加確認了以色列的判斷,于是決定使用武力,因為以色列在獲得的情報中確認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船只有這些武器和人員,一旦獲得這些證據,以色列可以占據輿論優勢,而不必擔心國際社會的譴責,然而土耳其人不知采取何種手段,所有這些完全就是一個圈套。
當然土耳其付出的人員傷亡的代價完全是時間發生后失控所致,從已知的情況顯示,以色列一開火,土耳其船只就舉白旗投降,而以色列一方并沒有停止攻擊,從而導致事件超出雙方的意料,從而完全失控。
在此事件中以色列是大輸家,首先情報工作完全失敗,對一艘完全裝載人道物資的船只在公海上使用武力突襲,喪失國際社會的道義支撐,出于空前的孤立。事后以色列方沒有在扣押船只上找出任何違禁武器,可以說是空前的失敗,完全是自己處于尷尬的地位,不得不承認己方的錯誤,只能無奈地把責任推到用鋼管攻擊的所謂暴行上,這顯然站不住腳。
土耳其方顯然也付出了意料之外的慘重代價,顯然一旦以防開火,其目的已然達到,但是以防的過度攻擊顯然不在土耳其方的意料之中,這就使土耳其方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有導致直接對抗的風險,顯然土耳其并沒有做好準備,陷于國內和國際的巨大壓力之中。這可能也是土耳其尷尬的地方。
事件最后的結果進入了一個對雙方都非常失控的狀態,土耳其人給以色列下套,結果把雙方都給套住了。這其中完全顯示了國際社會中的事件很多都無法預測和控制,不排除其中有多種未知因素的存在,從而導致現在的結果。
假使以色列方在事件中能夠比較克制,有限的使用武力,這完全是以方可以做到的事,那么就不會產生今天的局面,是什么因素導致以方的過度使用武力呢?我想,歸根結底是以方確信自己可以再 土耳其船只上找到證據。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以方中的某些勢力刻意想給逐漸抬頭的土耳其方一個警告,但是這顯然不符合以色列的政治需要。在中東,以色列已然非常孤立,對于土耳其這個北約成員國如此做法,只能是激化矛盾,使土耳其迅速直接攤牌。
土耳其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顯示己方對YSL盟友的支持,對于日益做大的以色列勢力給予壓制,目前在中東,土耳其有可能對四周的YSL伙伴施加自己的影響,做龍頭老大的意圖比較明顯,土耳其組織的闖關活動無非是告訴YSL世界自己有能力無視以色列的權威,然而事件的結果使土耳其非常難堪,這以后的事就很難收場了。
土耳其或者灰溜溜的淡出,或者徹底和以色列翻臉,公開支持哈馬斯和其他中東YSL國家,更有可能的是利用此次事件在中東挑頭組織反以聯盟,自己充當老大的角色,未必采取實質性的行動,后者的可能性倒是非常大,這對土耳其重拾YSL領袖身份倒是非常有益處。
長期以來,之所以以色列能在阿拉伯世界越戰越強,除了美國的支持,主要是阿拉伯世界長期的不團結,互相之間勾心斗角,能夠充當領袖角色的有相當軍事實力的阿拉伯國家實際寥寥無幾,土耳其卻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次假使土耳其順勢承擔這個角色,對以色列絕對是個巨大的威脅。
對于貓眼的某些人士對于土耳其對“東突”的支持的擔憂,我想假使翻翻地圖和了解歷史就知道,這是完全的杞人憂天,首先俄土矛盾一直是焦點,綿延上千年,土耳其之所以加入北約最主要的是防備北方的俄羅斯,當下俄羅斯不在是矛盾焦點,這對土耳其突然關注中東也是個很好的注腳。中東地區離土耳其更近,與其利益更加相關,對“東突”的支持無非是其擴大影響力的表面文章而已,而且從力量對比來看,土耳其的支持根本和美國對“東突”的支持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再退一萬步來說,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直接對抗,無疑對于中國解決“東突”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事,這兩方的對抗肯定不是短期的行為,不存在一方的壓倒性優勢,中國外交在此擁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無論如何都是好事。
以色列這個國家給我國最大的啟示就應該是絕對不能允許“東突”建國,以色列在美國等西方勢力的支持下建國是個非常值得警醒的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