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對囤積農副產品打擊不力 冬季將會出現社會動蕩
岳喜源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各地菜價和農副產品價格出現了輪番上漲,大蒜、土豆、白菜、辣椒、花椒、綠豆、玉米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有的還在漲價,現在,棉花和化工原料也加入了漲價的隊伍,受棉布漲價影響,各地的服裝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吃穿用住一起瘋漲,弄得老百姓不但怨聲載道,苦不堪言,也使得老百姓產生了恐慌心理,對社會的治安環境也產生了疑問。
有傳言說大量熱錢轉戰農產品市場,五谷雜糧一夜之間已經變身為投資品,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雜糧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影響,沒有證據證明游資大量進入農副產品市場。
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所謂專家已經完全放棄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毛澤東思想的法寶,憑著自己是專家的頭餉,不去調查研究,不去深入實際,沒有第一手材料,任憑主觀臆斷,不分場合和地點,胡言亂語,糊弄人民群眾,且將簡單的道理說得神乎其神,不但亂造詞語,還亂造概念,人民聽了他們這些花里胡哨的理論,著實上當不小,吃虧不淺。其實現在所謂的專家觀點,也不過是其鉆在家里,胡亂想想,胡亂寫寫,再胡亂發表,又臭又長,毫無新意,不讀還好,讀了就害人無數,害人不淺。
統計局的專家一口否認游資炒作農副產品,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的戴中久也這樣認為。不過他還補充了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需求增加。一個是價格上漲跟蔬菜運輸成本也有關系。這兩個原因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要問這些專家為何要千般回避游資炒作農副產品一事哪?我們除了從利益關系上尋找原因及其甘愿當資本家的走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答案了。
針對專家們不符合事實的胡言亂語,有可能繼續造成農副產品漲價,導致人們的不安和恐懼,國家發改委的官員立馬站出來,對專家們不負責任的胡說予以了迎頭痛擊。
5月28日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流動性相對充裕,在樓市降溫、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游資容易把目光投向農產品。由于目前國內農產品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所以那些能夠較長時間保留的農產品很可能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
這就說到點上了,找準了問題的根源,就好對癥下藥了,政府就可以把精力用到打擊不法商人對農副產品的囤積居奇上面來了。
5月29日,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第七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又大談物價上漲的原因。其中一種原因是輸入型通貨膨脹,我國對國際大宗基礎性商品依賴度很高,如原油進口依存度已達到50%左右,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可能推動國內物價上漲。
可是,據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自2010年6月1日零時起,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供軍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儲備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30元和220元。
這個消息的公布,不但是對姚景源荒謬理論的否定,也狠狠扇了其一記有力的耳光。
其實,有些專家的觀點是不攻自破的,如說棉花的漲價是雪災造成的。我是農家子弟出身,可糊不住我。棉花在春天播種,秋天就收摘完畢,雪是在冬天下,春天之初融化,對棉花的生長只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只會讓其增產,不會讓其減產。老家的人都經常去新疆摘棉花,那里的棉花生長情況和中原的情況基本一樣。可見,不法商人欺騙老百姓也是會鬧出笑話的。
夏季是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不法商人囤積居奇的最好時間,極容易將蔬菜、農副產品等都低價收購上來,然后囤積起來,到冬天和來年春天再高價出售。
既然國家發改委感覺到了有熱錢在囤積蔬菜、農副產品,就應該在夏季開展一項打擊囤積蔬菜、農副產品的嚴厲斗爭。如果看到了問題的根源,而沒有采取果斷措施,致使蔬菜和農副產品在冬季和來年春天出現大幅上漲,導致百姓的恐慌和社會的動蕩,那就是政府官員的嚴重失職。
在春天,北方各地已經出現了對蒜薹、大蒜、豬肉、油菜等大量低價收購的現象,這其中肯定有不法商人的囤積居奇的行為。在秋季到來之前,各種蔬菜和農副產品都有可能成為游資炒作的對象,這就要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堅決打出重拳,嚴厲打擊不法商販對蔬菜和農副產品的囤積居奇行為。
太行愛國力量 2010.6.1
浙商出資3億囤積綠豆 溫州資本瞄準工業原料
2010年05月31日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部分農產品價格近乎瘋狂和失控地集體暴漲,已開始導致供求關系的失衡。似乎每個角落都暗藏著圍獵的資金獵手。而這些生猛異常的資金獵手的東突西進,亦使其成為全民的公敵。
5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重要議題就是部署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違法行為。透過信號的表象,外界已窺測到,日益嚴峻的CPI警戒線面前高層整飭價格風暴的決心。而在強烈的信號之下,對被視為這場價格圍獵最大獲利者的江浙游資將意味著什么?
5月27日,記者趕至號稱游資大本營的溫州,力圖追尋江浙游資在這輪“價格暴動”中所扮演的真實角色。
千億資金受挫回流
涉獵范圍極廣的江浙游資,并非如外界想像般捷報頻傳。自去年山西煤改、迪拜危機等事件以來,大量的江浙游資已呈回流之勢。
記者調查獲知,早在上述系列事件發生之前,江浙游資已進入到房地產等領域。而多個領域遇挫帶來的投資渠道進一步窄化,使得江浙游資的回流日益增大。
因逐利的天性,江浙游資在投資渠道不暢的形勢之下則更多地涌向本已洶涌膨湃的房地產領域,并衍生出諸如“溫州炒房團”、“溫州炒蒜團”之類的炒作大軍。
“我們已密切關注到這一現象。”26日,溫州民間資本代言人、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表示,僅一季度,溫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就已高達5608億元,同比增加15%。
“存款增長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民間資本的大量回流。”周德文進而表示,自去年以來,溫州民間資本在多個領域遭遇挫折。去年,山西啟動煤改,之前大批進入煤炭領域的江浙民間資本只好無奈撤出,市場預計這筆資金可能在千億之巨。此外,俄羅斯“灰色清關”、迪拜危機及去年年底以來的房產調控,使得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渠道驟然變窄。
5月27日,已從打火機制造商轉型為房地產商的溫州人張朝告訴記者,早些年溫州炒房炒作資金就因國家宏觀調控受到很大損失。“在目前的情勢下,有資金只是觀望。”多日來,記者采訪的多名手中擁有億元資金的溫州商人證實了溫州民間資本回流的事實。“的確,之前一些在外地的溫商都回來了。”溫州市宏得利樹脂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隆稱。
回流現象更加壯大了溫州當地民間資本的實力。周德文表示,外界稱溫州民間資本有6000億之巨,不過他認為現在或已達到8000億元。而據預測,從去年以來,大約有超過1000億元的溫州資金重回當地。
買樓?不,她們直接買盤!
一向嗅覺靈敏且生性好動的溫州民間資本,不會輕易將錢攥在手中。
種種跡象顯示,資金回流的同時,溫州民間資本正在尋找新出路,不變的是,炒作依然是其重要的投資渠道。
“溫州民間資本的行動極其迅速。”當地一名邵姓商人稱,拿炒房來說,只要圈子中一人有炒房打算,其他人認為合適,便會往這個人的卡上打錢。“往往只需考慮一晚上,第二天此人的賬上便會有幾個億。”不過,該人士說,在當地做實體經濟的,不會把主業放到炒房上,一般只是業余行為。
但很多溫州老板“無事可做”的太太們卻大多傾心于房地產炒作。“大多是太太們在炒,一個人一出手往往就是十幾套。”一位當地人稱,溫州老板太太們組成的炒房團有著極大的威力。
據多名溫州當地商人介紹,溫州人非常講究圈子,而一個圈子代表的很可能就是一個行業,由于較為熟悉,資金運作就很簡單。“我有一個朋友,幾個人湊了15億直接到上海買了一個盤。”前述邵姓商人介紹說,買完之后,他們零散銷售,獲利不小。
當然,目前溫州資金的集結,并非僅局限在房地產領域。“現在調控很厲害,一些人不愿意去搞了。”他說,目前很多資金開始炒作工業原料、黃金、農產品或放到擔保公司,有的還拿去做股權投資。
資金回流的同時,溫州民間資本同樣在蠢蠢欲動。一名婁姓溫商說,如果有好的投資項目,的確在短時間內便能融到大量資金。
有人出資3億囤積綠豆
記者調查獲知,溫州民間資本的確已進入農產品市場。自今年以來,大蒜、綠豆等農產品均出現暴漲。對此,外界一定程度上將其歸結為江浙游資炒作的結果。
在綠豆市場,當下市場流傳的一個著名炒作版本是,一名浙商手握3億巨資,大量購進并囤積綠豆,致使市場價格暴漲。“這一事情有可能是真的。3億元對于溫州資金來講,并非一個大數目。”張曉隆表示,如果有幾個溫州商人看好綠豆市場,3億元短時間內就可湊齊,且還能有后續資金的支持。
而對于這種存量并不大的農產品,囤積后馬上就會出現漲價的市場反應。“的確有溫商參與炒作農產品。”張朝也表示,他聽說有浙江商人參與了前段時間的中藥材炒作。
5月初,記者在金鄉調查金鄉大蒜時,的確發現了有浙江商人的身影,且這些人資金多在千萬以上。“農產品范疇太小了,這邊炒農產品的只是個別人,數量很少。”張朝等人稱,對江浙民間資本而言,“炒作農產品只是小打小鬧”。
如果大量溫州民間資本進入綠豆等農產品市場,只需大量買入囤積,價格就會持續上漲。而經過前段時間的暴漲,綠豆價格并沒再次拉高,這意味著溫州民間資本進入的程度并不大。“還是小打小鬧。”張朝強調說。
但記者獲知的消息卻顯示,江浙游資參與炒作農產品的范疇還在擴大。浙江湖州人士楊民生表示,今年以來,由于倒春寒等因素,當地有不少資金參與到了茶葉的囤積中。
工業原料才是埋伏重地
如果說農產品的炒作只是小打小鬧的話,那么工業原料才是部分溫州民間資本埋伏的重地。
“他們賭的是通貨膨脹,并且也在期貨上做套期保值,炒工業原料的的確不少。”熟悉這一行當的張朝表示。
恰巧的是,在調查時,一名參與工業原料炒作的邵姓溫商向記者自曝了其炒作的內幕。
這名人士告訴記者,他在工業原料上的炒作資金有2億元。如果看好了一種工業原料,他便大量購進,只買不賣,如果看到市場貨源已經充足,供過于求時,他便會聯合其他炒家以低于進價的價格大量拋售早先囤積的原料。“如果我每噸6000元購進的,很可能會在5800元甚至5600元賣出。”
而這樣的舉措勢必造成價格的大跌。因為大量拋售,價格很可能會跌倒5000元,這時他便以更低的價格再次大量購進這一品種的原料。“這樣就降低了成本,而當貨源再次緊缺時,我可能會以6000元之上的價格出貨。”
“浙江沿海比如寧波港等處的大量倉儲基地均為溫州人控制。”前述邵姓溫商告訴記者。而這樣的結果,就使更多市場炒作資金擁有者獲得了更多的囤積空間,并最終通過一系列的騰挪完成獲取巨額利潤的程序化的操作過程。
對于工業原料的炒作,記者調查的多名溫商均表示,更多的江浙商人會選擇與實體經濟聯系密切的工業原料。上述邵姓人士便介紹說,他的一個拜把兄弟,4月份在有色金屬上的炒作資金便達到了超紀錄的9億元。
記者調查獲知,這些市場圍獵者大多對市場信息的變化有著敏感的把握能力,而這些炒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人”,往往會聯合行動,這樣才能確保成功的可能性。
“當然還是有風險,我們也會在期貨上做一些相反的操作,確保將可能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5月27日,多位手中握有過億資金的溫州老板對記者稱。(魯中晨報)
相關閱讀:
發改委決定自6月1日起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2010年05月31日 17:20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自2010年6月1日零時起,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供軍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儲備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30元和220元。
通知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物價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綜合考慮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降低成品油價格。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供軍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儲備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30元和220元,調整后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7190元和6460元。其他成品油價格相應調整。調整后的成品油標準品價格見附表一。非標準品價格由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品質比率確定。
二、供交通、民航等專項用戶汽、柴油最高供應價格等額降低。調整后的汽、柴油標準品最高供應價格每噸分別為7590元和6860元。非標準品最高供應價格由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品質比率確定。其中,供鐵道、漁業、林業、農墾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暫按供軍隊用油價格執行。
對符合資質的民營批發企業最高供應價格,按最高零售價格扣減400元確定。當市場零售價格降低時,對民營批發企業的供應價格也要相應降低,保持價差不小于400元。
具體供應價格可在不超過最高供應價格的前提下,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三、各地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等額降低。調整后各省(區、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水平見附表二。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按規定的品質比率調整汽、柴油非標準品最高零售價格。
成品油零售企業可在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體零售價格。
四、汽、柴油最高批發價格等額降低。合同約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業的,最高批發價格按最高零售價格倒扣300元確定;合同未約定配送的,最高批發價格由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在300元的基礎上,再考慮運雜費因素確定。當市場零售價格降低時,批發價格也要相應降低,保持批零價差不小于300元。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按規定的品質比率制定非標準品最高批發價格。
成品油批發企業可在不超過最高批發價格的前提下,與零售企業協商確定具體批發價格。
五、液化氣最高出廠價格按照與供軍隊等部門用90號汽油供應價格保持0.92:1的比價關系確定,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最高出廠價格的前提下協商確定具體價格。
六、調整后的價格自2010年6月1日零時起執行。
七、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要做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的銜接,確保市場供應。同時,要督促所屬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
八、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的穩定。同時要加強成品油市場動態和價格監測,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并配合有關部門采取應對措施。
九、各省(市、區)價格主管部門及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要在6月1日18:00前將調價方案的執行情況、市場價格情況和存在問題報告我委價格司(傳真電話:010-68502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