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5月30日發表文章“中國富人再掀移民潮專家:用“仁至義盡”留富豪”,為中國富豪大批移民國外而憂慮。中國富豪大批移民國外已經好幾年了,原因眾說紛紜。但是這些專家的怪論倒是讓人長了見識:
“我選擇這條路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讓,他讓投的不掙錢;二、各種稅費太高;三、現在貧富差距這么大,說不定哪天又要均貧富,太沒有安全感了。”
北京大學的夏學鑾:說到中國的應對,在政策上,就應該早點看出這種傾向,把工作做到前頭。現在,不能用強迫的辦法使其不走,應該用各種辦法吧,比如說,他們擔心子女教育,那么就給其子女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其他的方面,給他們各種名譽地位什么的,包括讓他們在政治舞臺、民間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有的人真的是愛國者,不用這些東西,也會留下來,關鍵就是怎樣做到仁至義盡,把工作做到家,讓他們沒話可講。只要工作做到家,大多數人還是看得見的,會留在中國的。
看看這些狗屁專家的胡說八道,你就明白了,中國的改革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引到邪路上來的,下面我講講在加拿大的感受。
加拿大曾經有一個統計資料,數據令人震驚。2009年來加拿大的投資移民中,中國人站80%以上。(這個資料我剛才從網上沒找到)就是說中國的投資移民比世界各國加起來還要多4倍,可見問題的嚴重程度。最近5年我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親身體會到來自中國洶涌的投資移民浪潮。有個洋人在文章中描述:現在提起溫哥華,人們會嘴一撇,“哦,哪個中國城市!”在這個城市生活,可以時刻感受國內那種富豪炫耀財富的氣氛。他們盛氣凌人地開一輛BMW的汽車,車號999 或888。有時候,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開輛豪華跑車,在馬路上飛車。在每周上班時間的早上10點左右,餐館外面停滿了豪華汽車,進到餐館看一眼,大部分是華人,主要是中國大陸人在享受早茶。尤其瘋狂的是這里的房子價格,本來加拿大是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可現在其房子的價格已經是世界最昂貴的。在華人聚居的列治文,一套舊的有地住宅需要90萬美元左右。同樣的房子在美國的西雅圖只需要40萬,而西雅圖本身還是美國相當昂貴的地方。所以我上一篇文章里面寫到,當地的白人也受不了,“80年以后出生的列治文居民基本上買不起房子”。
溫哥華這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凡是住百萬豪宅的人,大部分是低收入家庭。原因是這樣,這里的低收入是按照當年的收入來判定的,這些富豪,生意在中國,在加拿大沒有工作,只是吃喝玩樂,當然沒有收入,肯定是低收入家庭了。所以,這里奇怪的是高收入家庭(年收入10萬以上)買不起房子,低收入家庭住著百萬豪宅。種種的奇怪現象指向一個源頭—中國大陸的移民。
持平地講一句,這些富豪移民國外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孩子教育問題,治安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人帶到國外的錢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比如說,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他可以用微軟的錢去加拿大買套房子嗎?不行,那是犯法的。他可以動的是自己的錢—自己的工資,或者賣股票的收入。但這些既然是個人收入,就要交所得稅。以加拿大為例,如果年收入超過10萬,這個稅率是26%。中國的富豪,他們交過所得稅了沒有?他們在加拿大買房子的錢是哪里來的?
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是個資金管制的國家。那么這些人是如何把這么大筆的錢弄到國外來的?我告訴你,他們的錢都是通過香港匯過來的,當局是睜一眼閉一眼。我常常想,別看中國的外匯儲備那么龐大,其實說不定已經被高官富豪搬空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初,印尼號稱經濟很健全。確實是的,從統計數據來看,其經濟增長,外匯儲備,對外貿易都是非常正常。可是金融風暴來了以后,當局發現其外匯儲備早已經被搬空了,結果印尼盾對美元的匯率由2000猛跌到12000,跌掉了85%。印尼的殷鑒不遠,為什么中國當局對此無動于衷呢?
另一方面,這些人到了加拿大就是進了天堂嗎?錯了。象加拿大,美國,歐洲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財產稅收方面的犯罪處罰是非常嚴厲的。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法律是完全相反。比如,對于謀殺,他們往往判決非常輕。但對于偷竊,逃稅,洗錢等犯罪處罰非常嚴厲。按照加拿大的法律,任何人每年要申報自己在全世界的收入,看到沒有,全世界!這些中國富豪,你在中國的工廠收入申報沒有?沒有申報,蓄意逃稅,馬上就是嚴重的刑事案件。所以這些人,來了國外也要時刻擔心被外國政府追究。
現在回頭看看中國這些狗屁專家的言論,什么提供最好的教育,什么開放投資領域,純粹是扯淡。第一,必須馬上堵死中國財富外流的血口。
第二,作為緊急措施,禁止中國人投資移民加拿大一年。
第三,對于這些假洋鬼子(拿了加拿大公民,在中國賺錢)要嚴格清理。
加拿大對于中國非常不友好,象賴昌星案,中國司法當局提供的證據,加拿大統統不采信。中國人,不管在國內殺人放火,只要一到加拿大,這些罪統統不予追究。所以這里成了犯罪的天堂。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到2002年,很少有中國人移民加拿大,尤其很少投資移民。中國禁止公民移民加拿大一年,有什么了不起?關鍵是某些人軟骨頭,不敢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大家閉住眼睛,想想這樣一幅圖畫:中國以污染水源,污染環境,污染食物為代價,以2億農民工的健康為代價,以執政黨的信譽為代價,招商引資,賺了一點錢,而發達國家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只需要一個移民官,手上拿一支筆,審批1000個投資移民,這些錢就全部跑到發達國家去了。留給中國的是血淚,絕望,怨恨,動亂,兇殺,而這構成了這個無恥時代的慷慨悲歌。
中國富人再掀移民潮 專家:用“仁至義盡”留富豪
新聞來源: 現代快報 于May 30, 2010 07:28:51
5 月22日《經濟觀察報》一則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繼2003年前后出現上一輪國內富人移民潮后,新一輪國內富豪移民潮在2009年升溫很快。而在4月的一期《南風窗》上有人認為,“預計2010年申請美國投資移民人數至少翻一倍。”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顯而易見的國度外,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也正積極向國內富豪們兜售他們的移民資格。圣基茨和尼維斯聯邦這個小國,對上海富豪劉青山最大吸引力就是低稅率。熱評留痕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敢于拍胸脯保證中國的教育,能造就世界頂尖人才,那么,富豪的移民潮,也不會如此高漲吧。”
——評論人謝浮名說
“怎么均貧富的理想也成了問題?豈不是現實版的杞人憂天?”
——評論人李振忠5月24日在天山網評論說
富人竟然擔心“說不定哪天均貧富”
《經濟觀察報》報道引述稱,根據4月初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估算,中國目前有5.5萬名億萬富豪。沒有可信的數據顯示這些富豪已經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再次掀起投資移民海外的熱潮,2009年到美國投資移民的EB-5類簽證的中國申報人數已經翻了一番,從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過1000人。
《經濟觀察報》報道分析說,內地富人海外移民的主因,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別是子女教育和尋找安全感。第二個原因令人反思國內的社會環境。一是國內的投資環境,離法治化和規范化還有不小的距離,許多投資渠道限制民營資本進入。二是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中國社會對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仇富”心態也讓富人們如坐針氈。
中國的富人一直以來多數都是夾縫中生存的尷尬群體。一方面,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必須仰仗權力才能生存發展,而現代行政壟斷制度,又使他們時時處處面臨巨大的 “權力和制度天花板”,無法在市場上實現公平競爭;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社會“腐敗”和“富裕”往往有相當大的重疊,因此,中國的富人群體往往被視為仇恨對象,一旦社會矛盾激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成為權力的祭品和替罪羊,成為權力打擊和清算的對象。
“我選擇這條路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讓,他讓投的不掙錢;二、各種稅費太高;三、現在貧富差距這么大,說不定哪天又要均貧富,太沒有安全感了。”富豪老李說。
富豪流失引深層次擔憂
《經濟觀察報》報道指出,富人的流失是社會的凈損失也是窮人的凈損失。富豪群體的移民,就是中國精英與財富流向海外的雙重流失。即使富人真的有原罪,公權力也難辭其咎。無論是預防腐敗,是防止權錢交易,還是防止壟斷導致不合理財富分配,根源都在公權力本身。
對于富人群體,應該在法律的框架內讓他們更自律,更安全,更自由。比如,減少行政管制,打破行政壟斷,讓富人資本能夠自由準入。
“其實很多人很矛盾,知道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好的國家,但是又感到不安全,進而想往產業鏈的上游發展,所以要投資金融業、能源業,但是這些行業又不是完全開放的行業。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繼續改革,讓不公平更公平,讓不安全變得更安全。”著名評論人吳曉波說。
《經濟觀察報》在刊發《富人移民進行時》的同時,又在頭版配發社論《富人的離開值得追問》,對中國富人階層移民海外的動向予以強烈的關注和憂心。
而 5月25日《南方都市報》即發表社論《正常的社會該給富人怎樣的預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馬少華認為,此篇恰好可以看作是對《經濟觀察報》報道和社論的回應。由于兩報社論在一些觀點上有所不同,《經濟觀察報》長期以來傾向于表達關注中國中產階層乃至富人階層的價值、立場。而《南方都市報》則在利益的表達上,似乎更傾向于代表更廣泛的社會公眾,或者說社會的中下層。“所以,這也可以代表不同階層的兩個媒體的交鋒。”
《經濟觀察報》提到整個社會的“仇富情緒”,還提到:是剝奪富人,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實現“均貧富”,還是讓更多的人分享財富增長紅利,實現共同富裕,輿論包括一些政策選擇傳遞的信號,也在將財富階層推向更遠處。而對于“仇富”之說,《南方都市報》社論并不認可:用“仇富”來說事有時更像矯情甚至是要挾。
《南風窗》的報道用一種擔憂的口吻寫道:“中國會不會再現俄羅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現在已有苗頭。”
快報記者 劉方志 綜合
對話
民政部專家:國家和窮人均受損
富人掀起移民熱潮不是第一次了,為什么是這個時候,又為什么他們的“出走”有那么多的原因?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富豪的移民潮?就這些問題,柒周刊與民政部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進行了對話。
擔心“均貧富”顯幼稚
星期柒新聞周刊:新一輪富豪移民潮又出現了,您有何評價?
夏學鑾:過去,比如說上世紀90年代,好像都是些高知人才在移民,因為國外比較發達,教育方面做研究的條件比國內好,這是一波潮流。現在是另一波移民潮,出去的好像都是大款。
星期柒新聞周刊:對,都是一些被稱作富豪的人,2003年前后出現過國內富人移民潮。
夏學鑾:這種現象,多麗絲·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認為,現代化過程中,資金、人才、技術從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的轉移是世界的趨勢之一。現在咱們國家不是這個趨勢,中國的財富、人才應該向西部轉移,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但是現在一些有財富的企業家們卻把財富向發達國家轉移,這說明這些大款或者說企業家對國家的認同感不強,社會責任感不夠強,出現了對國外的一種盲目的“追隨”,也就是“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各種制度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文化也是,中國文化是最有包容性的文化,幾千年的文化綿延不絕,經久不衰,說明它還是很有內在魅力的,可以說既古老又常青。
星期柒新聞周刊:有的移民富人擔心“說不定哪天均貧富”,且不說這種說法多有幼稚之處,就社會責任而言,這些先富者也忘記了帶動窮人致富的責任或義務,光想著“仇富”,為什么不想著去幫助窮人呢?
夏學鑾:這種說法確實是幼稚的,對于很多企業家來說,他們是靠了國家的政策致富的,如果沒有“先富”政策,沒有各種優惠政策,他們不可能富,而富了之后,他們當思報效國家,報效人民。但是現在他們中的不少人自己走了,把錢也帶到國外去了,對國家、民族可以說是不夠忠誠的行為。
這是逆向而動的潮流
星期柒新聞周刊:他們能成為富豪,離不開背后千千萬萬的窮人,現在他們拍拍屁股走人,帶來了什么樣的深層次隱憂?
夏學鑾:“先富”政策屬于工具理性的范疇,先富者理應帶動后富者致富,而他們移民,把財富帶走,對國家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對窮人既不公平也不利,對其個人來說,也意味著他們進行的是一次錯誤的選擇,我相信他們將來有一天會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并且受到良心的責備。
星期柒新聞周刊:說到錯誤的選擇,據《南風窗》報道,2010年年初,中國公安部發布了一則關于美國EB-5投資移民項目的通報,指出該項目,本質上屬于私募行為,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性。而有報道說,一些人也確實被風險撞了一下腰。
夏學鑾:這些移民的富豪往往對國外的認識陷入某種誤區。上個世紀90年代的移民潮過后,很多人不是也回來報效祖國了嘛,包括一些在國外功成名就的人,真正有水平有知識的人不會把在美國等國家生活當成一個忠誠的選擇的。在國外充其量也只能做一個二等公民,沒知識沒文化的人到了國外能做什么公民?有的人選擇投資移民,但投資移民看的是你的錢,沒有錢不會讓你移民。
星期柒新聞周刊:如果投資失敗那就更難說了,估計什么公民夢都會破滅。
夏學鑾:對,有可能是要飯都沒門。現在的國內條件比過去好多了,我就不知道這些急于移民的人是怎么想的,知識分子在紛紛回國,他們卻紛紛出國,這是逆向而動的潮流。
星期柒新聞周刊:《南風窗》有報道說, “中國會不會再現俄羅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現在已有苗頭。”
夏學鑾:我覺得媒體不要這樣標定,中國人有從眾心理,這樣就容易起暗示作用,使更多的人跟風,何況這種行為本身是錯誤的。
用“仁至義盡”留富豪
星期柒新聞周刊:如何留住富豪的心,這個問題比較大,那么我們從“子女教育”看,如何增加對于富豪的吸引力呢?
夏學鑾:研究生教育可能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在世界上,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最棒的,即使為了子女教育,也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他們送到國外去,如果要出國的話也應該是在中國進行完基礎教育后再送到國外去接受研究生教育。一些人語言不過關,到國外上中學有什么用呢?一定要送自己的子女到國外接受基礎教育,這也是個誤區。
星期柒新聞周刊:不管怎么說,富豪們是紛紛在移民,中國怎樣應對這種現象呢?
夏學鑾:說到中國的應對,在政策上,就應該早點看出這種傾向,把工作做到前頭。現在,不能用強迫的辦法使其不走,應該用各種辦法吧,比如說,他們擔心子女教育,那么就給其子女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其他的方面,給他們各種名譽地位什么的,包括讓他們在政治舞臺、民間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有的人真的是愛國者,不用這些東西,也會留下來,關鍵就是怎樣做到仁至義盡,把工作做到家,讓他們沒話可講。只要工作做到家,大多數人還是看得見的,會留在中國的。
快報記者 劉方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