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康乾盛世之說與斷裂的文明

風起撒哈拉 · 2010-04-30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從遠古傳說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帝的華夏祖先至今,中國已經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這其中更是華夏領先世界2500多年的文明,至今這片土地曾經誕生的文明令現代人都難以想象,但是到了近代,這樣的優勢并沒有維持下去,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完成,還是這片土地卻成了西方列強的天下,任人宰割,受盡屈辱。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其余三個竭以消亡,唯獨中國在2500多年的時間里,一度在東方維持著世界的超級文明中心,但是近代文明卻突然斷裂,這其中所隱藏的問題,可能至今也沒有被人們所關注和察覺。對于一個國家的是否強盛,筆者認為史書的記載并不可靠,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新政權取代舊政權之后,必然對舊政權所殘留的對自己統治不利的一切,進行全方位的清洗,這其中尤其表現在文化上,而在古代又以史書為重,這其中任何統治階級,無異會選擇對維護自己統治有利的地方,打擊會自己政權不利的地方,比如會有意識的瓦解前朝百姓對前朝的認同,而有意美化自己的形象,潑臟水和貼金的手段是肯定的,其二,掌握文化的一般是古代的士大夫,因為有時候陷于個人利益,以及個人認識等等,在某些方面要么會做出違心的事情,要么認識上有偏差,其三,因為歷史久遠,很多傳承的東西極可能在某個環節出現差錯,隨著時間推移,而變的無從考證,所以筆者認為對歷史應該更多的用其所創造的文明衡量,而不僅僅是看自己為自己寫的史書。

    現在,史學界的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清朝是當時的第一大國,或許這僅僅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看看我們所謂的“康乾盛世”時期,我們在文化,科技,經濟,軍事等等方面又留下了什么?在清政府以天朝大國自居的時候,而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卻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革命,這兩百年的差距卻造成了中國近代史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以至于1840年,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政府竟然沒有任何力量去抵抗,還是老百姓自發的拿著大刀長矛去跟這幫用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強盜抵抗,甚至還用上了四百年前明朝留下的紅衣大炮去抵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再看看我們的老百姓為了抵抗帝國主義的義和團運動,竟然認為用所謂的拳腳就可以去對付這幫強盜,只要練好拳腳就可以在槍林彈雨中行走,老百姓竟然被愚民到這種地步,單從這兩點來看,史學界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本站不住腳,確實有統治者為自己美化之嫌,因為對于一個朝代的是否文明,先進,強盛必須要拿到全世界比,當時的滿清統治者還沉睡在所謂的康乾盛世的大夢里的時候,西方國家卻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卻即將完成,當時的中國已經被西方資本主義遠遠拋在身后,我們的史學家如何證明所謂的“康乾盛世”?

     回過頭,在看看滅亡的明朝,明朝一直被史學界所詬病,認為其太監專權,極其腐敗,這是不是與接替它的滿清政府為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別有用心的宣傳有關系哪?明朝曾經有著當時世界最前大的航海艦隊,鄭和更是七次下西洋,能夠進行這樣的海航的艦隊在當時全世界也只有明朝,鄭和進行的遠洋航海比西方的麥哲倫竟然還早半個世紀,支撐這樣的航行的背后如果沒有國家超級的軍事,文化,科技,資金等等,這樣的航行時根本就無法想象的,對于鄭和的航行,筆者想在這里提一點,最近對于鄭和航行的目的的不同認識,以前很多人是認為鄭和航行僅僅是炫耀皇威,最近發現的很多史學資料卻發現,鄭和遠洋航行的目的是海上貿易,而且甚至有壟斷海權之嫌,這是我們所一直所低估的,還有明朝的全世界十個第一:

    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國力強弱有直接關系。在萬歷年間,明朝的耕地總面積是七百萬頃,明末時達到七百八十多萬頃,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來的康乾盛世都沒有被打破。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形容明朝的,中國的耕地像花園一樣井井有條,沒有一塊荒地,中國產的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美。

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爭議。3323在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大部份人留離失所,但有戶可查的人口仍然達五千萬,所以保守估計當時明朝的人口大約在七千到八千萬左右,當時全世界的人口又不超過四億,所以明朝絕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礦產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鐵產量是宋朝的兩倍,萬歷年間達9000多噸,冶金工業極其發達,天工開物對這方面有詳盡記載,后來的兩百多年,世界上都沒有國家能破這個紀錄。

白銀占有量世界第一:
在 16和17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并在那里得到大量的黃金和白銀。當西班牙和葡萄牙貴族得到這些財富后,他們第一件要干的事就是向中國荬絲綢,瓷器和茶葉,到最后這些白銀和黃金大部份都流到了中國。美國佛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種說,在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通過貿易流向了中國。

軍隊數量世界最龐大:
據記載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扎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一帶的經濟圈為皇侯和軍閥把持,中央政丨府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政丨府已養不起那么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后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軍工產值世界第一:
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一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丨,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

間諜機構世界最龐大:
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是當時世界上最有組織和最旗幟鮮明的間諜組織,在鼎盛時期人數達到六萬人。在武俠小說里面,錦衣衛,東西廠常常被描寫成是一群武功高強的殺人機器。但實際上,明朝間諜機構的主要作用是打擊貪污,叛臣,維護國家穩定,但不排除有部份人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跟專門從事顛覆敵國政權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比起來,明朝的間諜組織其實并不太可怕。

船只總噸位世界最大:
在明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明朝最大的寶船長150米,寬30多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除了寶船外,鄭和的船隊還有二百多艘平均長度達七,八十米的大帆船。到了明朝中葉,雖然朝廷再沒有進行像鄭和那樣的大航海,但中國的水師卻仍然控制著政個南太平樣,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的國王都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建國的。對明朝的海上實力,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描述的,只要中國的皇帝愿意,他們可以一夜之間征集到從大陸連接致馬六甲海峽的那么多船只。到了明末,由于要抗擊倭寇,聯朝抗日,明朝政丨府無瑕南顧,最后被葡萄牙和荷蘭鉆了空子,把勢力伸展致南太平洋。即使是這樣,荷蘭的殖民者依然要每年向盤踞在臺灣的鄭氏政權進貢。

第三產業世界最大:
據阿丨拉伯旅游家記載,當時在中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產業,在北京從事第三產業的工作者保守估計就有近兩萬人。跟歐洲和回丨教世界不同,當時第三產業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員不以掃蕩第三產業為政績,明朝讀書人又獨愛風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數巨大,第三產業為世界之最并不奇怪。

國土面積世界最大:
明朝的國土面積在大部份時間都保持在900萬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時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都要大,明朝在東南亞的海外殖民地也絕不比當時的英國要少。

防御工事世界最多: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排第二長的防御工事,據傳教士記載,中國的城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墻保護,城上有大炮,城墻外還有溝,戰爭時灌滿了水,中國人認為那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首先,我們先看明朝的精神文明:

明代的中國,在伏爾泰眼中是西方學習的榜樣。那時的皇帝似乎不很勤政,但良好的體制和各級官僚很好地維持著帝國的運轉。那時的知識分子也不再僅僅是皇權的依附物,而把書院作為抗爭的陣地,并敢于在朝堂上與皇帝據理力爭,而且象王夫之、唐甑這樣的學者則開始關注人Quan等問題。中國全境亡于蒙古的痛苦經歷和關外落后民族的不斷侵擾,也使得知識分子開始把目光投向“民族國家”的構建問題。書院的廣泛分布、生活的富足、教育的普及,使得各種學術活動遍地開花,也使得更多的中國人有條件與同期脫離了宗教束縛的西方人一樣思考著人性問題。那時,以中原華夏貴胄自居的明代知識分子,是自信的,也是開放的,從皇帝到各級官僚,再到一般知識分子,對西方先進技術的掌握和引進抱著熱忱的歡迎態度。以往被看得很低的“奇淫技巧”,在明代也獲得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當時中國人的思想自由和創造力都極其驚人。

1、在政治思想上,許多思想家都把思想鋒芒都達到了“民權”高度。王夫之提出了虛君立憲思想,他說:“預定奕世之規,置天子于有無之處”,“以法相裁,以義相制,……有王者起,莫能易此”。憲法高于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輕易改變憲法。即使今天,這樣的道理又有幾人知道?黃宗羲則怒批君主專Zhi:“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則提出:“天下之是非,自當聽之天下”,如此明確的輿論監督思想,今天又有幾人知道?

2、在人文思想方面,明朝思想家們普遍主張以人為本,張揚個性。王陽明說:“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王艮說:“知得身是天下國家之本”。湯顯祖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反自賤者,何也。”陳確說:“天理正從人欲中見,人欲恰到好處,即天理也”。同時,他們都主張學術要沖破一切網羅,自由馳騁,即使孔子之言,也不能盡信。王陽明說:“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又說:“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而400多年后,中國還有“兩個凡是”之論!真不可以道里計!唯物主義思想巨人王廷相還把“惟先儒之言是信”的教條主義者人嘲笑成“函關之雞”,他說:“學者于道,不運在我心思之神以為抉擇取舍之本,而惟先儒之言是信,其不為函關之雞者幾希”。馮夢龍在《廣笑府敘》中說:“又笑那孔夫子這老頭,你絮絮叨叨說什么道學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這樣的話與魯迅等啟蒙精英在五四時期的言論豈不是如出一轍?

3、在經濟思想方面,王夫之明確主張皇帝也不能侵犯私有財產:“王者雖為天地之子,天地豈得而私之,而敢談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為己土乎”。他又指出人君也不能干涉經濟自由:“人則未有不自謀其生,上之謀之,不如其自謀,上為謀之,且弛其自謀之心,而后生計愈蹙”。而這個道理,在400多年后,治國者還是不知道,他們的智慧還不如小崗村的那些冒著殺頭危險私搞“承包”的農民!

其次,我們再看看明朝的科學技術:

自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100年間,是我國科學技術史上一個群星燦爛的高峰時期,各種科學成果異彩紛呈,同時出現方以智、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五位科學巨人以及朱載堉、李之藻、王征等眾多科學家。中國的科學學科體系已具雛形,與西方相比毫不遜色。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序言說:“中國這一文明古國與歐洲難分軒輊,雙方處于對等的較量中”。李約瑟也認為,由于歷史的巧合,近代科學在歐洲崛起與耶穌會傳教團在中國的活動大體同時,因而近代科學幾乎馬上與中國傳統科學相接觸。在明代,中國的傳統數學、天文學由于西學的到來而復興。到1644年中國的和歐洲的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已經沒有顯著的差異,它們完全融合,渾然一體。在明朝,各種技術和原始機器的發明和創新嘗試在各個領域不斷涌現。在北京保衛戰中,明朝軍隊竟然出動了中國人制造的“噴火坦克”,足見當時中國社會之開放自由、創造力之勃發。

1634年,即明朝滅亡前十年,在徐光啟的主持下《崇禎歷書》修編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譽為近代科學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羅馬教廷判處終身監禁,晚年極其悲慘。而徐光啟當時的職務是“東閣大學士”和“文淵閣大學士”,得到崇禎皇帝的寵信。這是西方和中國明朝在天文學上的對比,可以說,中國明朝崇禎皇帝對天文學的支持遠超過歐洲。這部集歐洲天文學所有經典為大成的《崇禎歷書》不僅代表“西學東漸”的學術成果,還代表著中國對西方天文學的接納,而更為可貴的是這在歐洲還尚且不能。

1、徐光啟提出建立以數學為基礎的整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學科構架。崇禎2年(1629年)7月26日,徐光啟給崇禎皇帝上奏折《條議歷法修正歲差疏》,論述了“數學和其他科學的關系,數學在生產實踐中作用”,他是把數學作為其他一切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礎來看待。

2、方以智對自然科學和哲學進行了科學劃分和論述。那時西方連哲學和科學的區別都弄不清楚,而方以智已經明確提出概念的區分和關系的論述。

3、在軍事科學方面,徐光啟在崇禎2年(1631年)上疏建議組建全火器裝備的現代化陸軍。他建議,一營陸軍用“雙輪車”120輛、“炮車”120輛、“糧車”60輛。“西洋大炮”16位,“中炮”80位,“鷹銃”100門,“鳥銃”1200門,戰士2000人,隊兵2000人。……練成15營6萬人,并推舉孫元化先訓練一營。此計劃得到崇禎皇帝的激切贊賞和大力支持,并投入實施。孫元化是徐光啟的學生,也是徐光啟新軍事思想的大力實踐者。孫元化本身在科學上也有相當造詣,著有《幾何體論》、《幾何用法》、《太西算要》。可以說沒有孔有德的叛變,他會訓練出一支相當強大的火器部隊來,徹底殲滅滿清應該也沒有問題。但孫元化很快被叛軍孔有德俘虜,后雖放回卻因瀆職罪而被處死。徐光啟訓練新式陸軍的計劃雖然落空,但他卻已經指明了中國近現代軍事的發展方向。沒有滿清的中斷,中國在軍事上是不會落后于西方的。

4、在機械工程學與物理學方面,王徵自制出自行車、自轉磨、虹吸、鶴飲、刻漏、水銃、連***、代耕、輪壺,同鄉人把他當作諸葛孔明復出。王徵和金尼閣合作翻譯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中國第一部羅馬字注音專著。王徵和西方傳教士鄧玉函合作翻譯編寫創作了《遠西奇器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引進西方機械工程學與物理學的著作。

5、現代醫學也開始萌芽,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實事求是,不迷信古人,其正確性超過了以往所有本草學著作。而吳有性的《瘟疫論》則透露著中華新醫學的曙光。

第三,我們再看看物質文明:

明朝代表著當時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水平。明代末年的中國生產力高度發展,永樂年間的鐵產量高達9700噸,而17世紀歐洲產鐵量最多的俄羅斯才2400噸;無論是鐵、造船、建筑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明朝在世界上都遙遙領先,工業總產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與此同時,明末的對外貿易量也相當驚人。根據已有研究成果推算,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間,由歐亞貿易流入中國的白銀在7000到10000噸左右,約占當時世界白銀總產量的1/3。那時,不是歐洲而是中國占據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

第四,我們再看看明朝的對外交往:

明朝人對外極其開放。在對待外國文明的態度上,瞿太素主張應以文化的高低來區分是否文明國度,他說:“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雖遠在殊方,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鮮恥焉,雖近于比肩,戎狄也”。流亡到日本的朱舜水也說:“世人必曰:‘古人高于今人,中國勝于外國。’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語。”徐光啟說:“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必須翻譯”,“令彼三千年增修漸進之業,我歲月間拱受其成”。這一主張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全力支持。事實上,明朝中國民間和官方已經同時展開對西方科技思想書籍的大規模翻譯。現在我們把林則徐,魏源看成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實比他們早兩個世紀,徐光啟等一大批明朝知識分子已經把視野轉向世界,并且認識到中國以后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西方列強。徐光啟說:“今之建賊,果化為虎豹矣,若真虎豹者,則今之閩海寇夷是也”。也就是說,雖然那時關外的建州滿人雖然是明朝的大敵,但象徐光啟、崇禎皇帝那樣的人已經知道西方將是中國更兇惡的敵人,因此在內憂外患之中還不忘加緊引進西方科技。

明朝,中國人不僅走了出去,而且還獨占中國近海以及東南亞的海上霸權,確保了祖國的海上安全。更為關鍵的是,由于我們不僅沒有關上國門,而且還走了出去,這樣使我們的航海與軍事技術都始終與西方世界始終接軌,不至落后。

鄭芝龍在明朝官方的支持下曾經發展成為擁有三千多艘海洋貿易船只,超級龐大的海上貿易集團。當時鄭芝龍集團勢力已經達到“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二千金,歲入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崇禎元年,荷蘭人和漢人許心素聯手在東山島海面上向他發動攻擊,鄭芝龍盛怒之下出動千艘船只進行還擊,捕獲荷蘭人的兩艘大船和85名荷蘭船員。不久又攻入廈門港,把許心素抓獲處死并再捕獲一艘荷蘭船和一艘快艇。等到強大的中國海盜集團劉香勢力崛起之后,“荷蘭人與劉香勾結,在1633年7月12日突襲廈門,把港內鄭芝龍水師的二、三十艘戰船擊沉或燒毀,這些被破壞的船只每艘上面配備有16門、20甚至36門的大炮,可見鄭芝龍的明軍水師實力強大到什么程度。而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鄭芝龍竟能連續對荷蘭人發動兩次龐大的海上反攻。出動包括五十艘特大戰船在內的150艘戰船,使劉香海盜集團和荷蘭人遭受到重創。最后徹底消滅了強大的劉香海盜集團,并使荷蘭殖民強盜受到沉重打擊。這種戰果在中外交鋒的歷史上是罕見的。也奠定了鄭芝龍的明軍海上力量在這片海域上的霸主地位。荷蘭人在見識了他的厲害之后,改變了對他敵對的態度,與他合作,以求在幾乎完全由他壟斷的貿易中得到一些好處。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根本無法和鄭芝龍集團競爭,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貿易上,都是如此。德國學者Aldreehewiltn說“他除靠那一項強暴的營業稅收(每舶例入二千金),又靠本身的投機生意,而終于積攢起一筆莫大資產,他的船只計有三千,他令其船主們巡航到暹羅、馬尼拉、馬六甲等地,就豪華以及財富而論,他凌駕在他君主之上”。當時就連鄭氏家族手下其他成員,都富可敵國,如戶官鄭泰“守金門,資以百萬計”“富至千萬”“少者百萬”。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些方面看看這個中國的海上集團當時強大富裕到什么地步。《明末中國的私人海上貿易》中說:“崇禎元年,臺灣荷蘭長官與鄭芝龍訂立為期三年的購貨合同,議定鄭芝龍每年向荷蘭交付生絲一千四百擔,糖五千擔,糖姜一千擔,絹綾五千擔,荷蘭人支付29萬9700元,這項合同后因荷蘭東印度公司缺乏現金作罷。”

總之,明末華夏文明處于進入人類文明更高級階段的前夜,前程未可限量。雖然因為饑荒西北起了民變,但以明朝的實力是完全可以鎮Ya下去的。而事實上,民變之起也跟由于平定滿人而增加稅收有關。增加稅收,江南尚不覺得吃力,而西北卻承受不了。假如滿人不在關外鬧事,一是西北民變未必會起,二是明朝也可傾力鎮Ya,而左支右絀而致流寇坐大。

中國自宋以來,北宋、南宋、明從根本上說都不是亡于內,而是亡于外。假如,沒有被少數民族滅亡,華夏文明成果都將會得到進一步積淀,也許會創造更加燦爛的前景。但這一切卻被女真、蒙古和滿人這些敵人毀掉了!

明末傳教士利瑪竇對那時的明朝社會有過這樣描述:“這里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利瑪竇中國札記第十章)。這多么像今天西方的景況呀。

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個什么情況呢:
1.古人的記載: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這樣概括中國社會經濟狀況的:
(根據日本學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時期,從此以后在人口壓力下,中國的人均GDP開始一路下滑)清興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于食,布帛賤而艱于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貲,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
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兇,良賈無籌。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于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乾隆朝詩人魏來朋的《鬻子行》寫道:
濰北邑當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煙。無麥無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懸。膝下嬌兒莫能蓄,百許銅錢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饑餓,寧甘下賤為人仆。交錢交兒說分明,錢交兒不隨人行。翁亦無奈強作色,驅之使去終不能。望兒揮手頻頻打,旁觀誰是解救者?頻打頻來懷中藏,兒聲長號翁如啞。
2.西人的回憶
明末西方傳教士還在贊揚中國物產極為豐富,物質生產能力遠勝歐洲,聲稱"大明人"是"衣飾華美,風度翩翩".而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在乾隆時期的出使日記中卻說:
“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節。〕在馬戛爾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這樣的..."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
3.一些有良知的歷史學家的記載
山西產好鐵,滿清就向山西的冶鐵戶征鐵,所征之數不斷增加。雍正時征2.5萬斤,乾隆時增加到5萬斤,嘉慶時又增加到20萬斤。征鐵給的鐵價、腳費不到市價的1/6,近于掠奪!潞安府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絲織業中心,潞綢精美,被滿清列為貢品,每年派造的數量,大大超過機戶的承受力。明朝盛時,潞安府有機織1.3萬多張,明朝派造3000匹。經過明末戰亂,清代僅剩織機300張,居然還是派造3000匹,致使“機戶支價賠累,蕩產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滿清朝廷并不因此放棄派造,直到機戶完全逃光,潞綢在歷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成為明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蘇松財賦半天下”,蘇州、松江兩府的田賦位居全國榜首,其上繳中央的錢糧總額超過了浙江全省。當時松江的面積是蘇州的十分之三,而賦稅額卻是蘇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賦稅額為全國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紡織業到清代開始退步,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說:明朝“標布盛行,富商巨賈操重資而來市者,白銀動以數萬計,多或數十萬計,少亦以萬計”,而到了清朝,“標客巨商罕至,近來多者所挾不過萬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聞開礦之事,甚無益于地方,嗣后有請開采者,悉不準行"。對于不能封閉的冶鐵廠,則抽十分之二的重稅。到乾隆時,全國合法的鐵礦廠只有九十三處了。
第一個對康乾盛世提出質疑的人大概是魯迅,他看了外國人的一些記載,懷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獄吹出來的.康乾盛世的工業總產量其實不及明末萬歷年間。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業極為發達,而明朝則有進一步發展,鐵產量為北宋的兩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為紡織品的主流產品.無論是鐵,造船,建筑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雖然人口數倍于明朝,然而鐵和布匹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結束不久,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6%.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康乾盛世”都遠遜明代,具有歷史上罕見的全面頹廢崩潰之勢。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區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明朝存活下來會變成什么樣子?歷史選擇了滿清,滿清的本源就是游牧民族,從滿清鐵蹄入關那一刻,就注定了另一種文化的強勢推廣,滿清所作出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實際上對一些進步的文化進行了人為的隔斷,如果滿清能夠好好利用前朝留下的寶貴文明,對各民族采取更寬容的政策,或許滿清也淪落不到與世界發展那么大的差距,但是歷史總是寫滿遺憾,滿清實行的民族奴化政策,以及實行各種措施如文字獄,對明朝文化進行的打壓,抹黑,篡改,隔斷,讓整個中國陷入一場生死存亡的百年危機,最終導致世界文明中心從東方向西方的轉移,而漢民族也終于在滿化的漢文化中沉睡過去,變成了滿清統治者眼中地地道道的奴才,滿清征服了中國,而中國卻失去了世界。

      歷史曾經給過滿清政府一次機會,這就是歷史上的民族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但是筆者認為戊戌變法失敗背后隱藏著一個更深刻的原因,因為號召變法的都是漢族開明的官僚知識分子等,這讓滿清皇室加劇了他本身統治的擔憂,滿清統治者極度反對漢族勢力的強大,慈禧太后:“寧給洋人,不予家奴”便是滿清統治者最真實的思維態度,后來也便有有了鄧世昌,丁汝昌的以身殉國,中國就這樣在風雨中走進了她百年的恥辱。

     縱觀現實,看看我們被西方遠遠甩在身后的文明,看看我們自1840年以來所簽訂堆成山的不平等條約,看看我們的賠出去的銀子,回頭看看我們的史學界對滿清政府的“康乾盛世”,再看看電視上一遍遍的歌功頌德的滿清劇,最后再看看那些僅僅為了捍衛自己的衣服而寧愿掉頭的祖先們,我們不去正視歷史,反而一遍遍將自己的落后挨打歸結自己祖先的愚昧,歸結為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我們才是中國最大的罪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资源AV每日更新不卡 | 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