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給“天才”下的定義
毛澤東在批判林彪的主觀唯心主義“天才論”時,也曾給所謂“天才”下過一個定義,這就是“所謂天才,無非就是聰明一點”。我認為,毛澤東同志對“天才”的這個定義,是唯物主義的,也是科學的、正確的。
毛澤東是在否定林彪鼓吹主觀唯心主義的“天才論”的前提下,給“天才”下的這個科學定義的。
大家都知道,林彪在《毛主席語錄》的前言中闡述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時,就加了“天才地”這個副詞。林彪所鼓吹的“天才論”,是脫離物質的本原,脫離實踐基礎的唯心論,他只是出于政治的需要而鼓吹天才論,當然就一定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反映論。因此,不管他如何能說假話,深諳阿諛奉承之術,也難以逃過毛澤東唯物辯證法大師的銳利眼睛。所以,他根本就不相信,也不承認林彪所鼓吹的所謂“天才”,毛澤東知道,這個鼓吹是對自己的吹捧,其本質是林彪相當國家主席。
但是,從毛澤東同志對“天才”的精確的定義中,我們是否應當得出這樣兩個結論:一是毛澤東是承認有天才的,二是他所承認的天才,“無非就是聰明一點”。那么,毛澤東同志所說的“聰明一點”的“天才”,與林彪之流所鼓吹的“天才論”有何本質區別呢?為什么我們說毛澤東所定義的“聰明一點”的天才是屬于唯物辯證法范疇的科學定義呢?
“天才”有兩個本質的特征,一個是先天的物質屬性,再有就是后天的實踐性,也即精神屬性。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物質與精神的最佳的矛盾統一的結果。
先說天才先天的物質屬性。人的智慧、思想、意識和經驗,是人的大腦先天的(物質的)與社會實踐在頭腦中的反映(后天的、精神的)相結合的產物。道理十分簡單,一個沒有大腦或大腦不健全的人,是不會產生超越別人的智慧、思想、意識和經驗的。大腦是什么?大腦是物質的,由無數個大腦細胞科學地組成的,它是用于思維的物質整體,這恐怕是沒有人懷疑的。人的大腦先天的就有千差萬別的差異,這也是一個無人可以否認的客觀存在,不然,我們的科學家們為何現在還在精心研究列寧和愛因斯坦的大腦呢?為什么人在治療大腦炎時,損傷了大腦細胞,人就會產生智力和思維上的低下的變化呢?為什么男人與女人的大腦就有質量上的輕重,因而在思維方式上也就有所不同呢?迄今為止的一切人腦科學研究的結果均表明,人的大腦質量區別和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這種普遍存在結果,昭示的就是人有先天聰明與愚蠢笨之分。毛澤東同志所定義的“聰明一點”的天才,就是以這個普遍的物質區別的客觀存在為基礎的,因此,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
現在,我們再說天才的后天的實踐的屬性。這個命題就更簡單了。即使具有再好的先天的大腦的物質本質,如果沒有后天的實踐的精神升華,那大腦依然只是一個包在腦骨里邊的一種純粹物質,這種先天的物質只有與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所具有的先天的物質屬性才會轉化為后天的思想、精神、經驗等種種成果或者叫結果。
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實踐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也就會產生千差萬別的精神產品。即使同樣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精神產品也不盡一樣。這是因為人的大腦的物質質量不同和社會具體實踐也不同的原因。毛澤東同志與十幾萬紅軍戰士和幾百個紅軍將領,以及十幾個黨和紅軍的領袖人物在五次反圍剿和萬里長征、抗日戰爭中的社會環境和革命實踐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為什么別的紅軍戰士、將領和領袖人物指揮反圍剿作戰就導致戰略上的失敗,而毛澤東則能指揮那么少的紅軍作戰,就能轉危為安,以少勝多,最后走向勝利呢?為何別的戰士、將領和領袖人物寫不出那么多充滿戰略智慧和馬列主義水平的理論著作和動人詩篇,而毛澤東則在幾十萬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中,在指揮千軍萬馬的作戰間隙中,依馬而待,寫出了那么多充滿戰略智慧和馬列主義水平的不朽理論著作和傳唱千古的革命詩章呢?
結論恐怕只有一個,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無非就是聰明一點”的政治、軍事、文化天才,是一位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深受最廣大群眾敬佩的人民領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