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中科院農業政研中心主任黃季焜說假話。
直言了,2010-04-27。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9230285_d.html
上周末,一些老網新友來信說,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是轉基因利益官員,要我說說看法。拜讀了轉來的報道資料等,本人認為,在轉基因問題方面,該中心負責人黃季焜說了假話。不做全面剖析,就說媒體議論常見的幾點。
一、轉基因作物和農藥用量問題。
科技時報報道黃季焜的言論說:黃季焜“對湖北、安徽等地農戶進行調查,然后利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發現轉基因抗蟲水稻可減少農藥施用量80%,增加稻谷產量6%~9%,同時減少了稻農因施用農藥而造成的中毒現象”云云。
不管用什么經濟學模型做分析,首先請把原始數據拿出來,否則一切都是瞎掰的廢話假話。而國家統計局和工信部通知的原始數據說明,多年前直到2009年,中國農藥生產用量都是年年增加。譬如,工信部2010年03月29日通知說:“2009年,化肥與農藥保持較快增勢。2009年化學農藥原藥226萬噸,同比增長12.3%。其中:殺蟲劑80萬噸,增長5.1%;除草劑82萬噸,增長18.3%,殺菌劑24萬噸,增長8%。2010年,預計2010年農藥總產量將達230至240萬噸,主要品種可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該數據欄目可見國家統計局統計。
美國國家科學院最新報告和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也說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以來14年,除草劑用量是持續增加的。問題:黃季焜所謂的農藥減少80%的原始數據是什么、調查統計方法是什么、誤差矯正方法是什么?黃季焜有留學經歷,應該知道,這些信息是對數據證據的起碼要求,否則,您那數據就涉嫌不完整甚至作弊。學經濟學出身且是當國家機構政策研究主任的,若連這些基本數據方法說明都沒有或不知道,嘿嘿,不管您用什么經濟學模型,您的結論都是廢話或假話。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就中國稻谷產量而論,2005年增長幅度為7%、2006年為8.8%、1989年為6.5%,且1985年比1980年增產20%以上,天然種植產量增長絲毫不亞于轉基因水稻所承諾的增長幅度。就是說,黃季焜所謂的轉基因水稻“增加稻谷產量6%~9%”之說,除了折騰現有生產系統就再無其它意義。
再說了,國家還沒批準轉基因水稻種植,黃季焜的轉基因水稻種植和農藥用量的一般化結論從何而來?那不是明擺著的編造假話大話的作弊嗎?當然,黃季焜的話也證實了社會議論多時和前陣子報道所說的,國家還沒批準的轉基因水稻在湖北安徽等地居然已有規模種植,那整個是嚴重的非法經營和犯法活動。對此,作為國家機構負責人的黃季焜不是出來批評和制止,反而為之張揚、甚至拿了作為國家政策研究的依據,那不是官方人員涉嫌知法犯法了嗎?
一、經濟貿易和成本效益問題。
黃季焜還說:“研究表明,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同樣能為我國宏觀經濟帶來巨大效益,將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每年帶來30億美元左右的福利。……考慮轉基因水稻商業化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即使國外對我國的轉基因水稻全部采取技術壁壘政策,由于轉基因水稻產量增加,其他農產品對水稻種植面積的替代而導致的其他農產品與非農產品出口的增加,將使我國的貿易總平衡凈增3.9億元。”
那說法是胡言亂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福利是什么?是法規規定的就業福利和社會福利、主要體現是工資勞保等開支,根本就不是轉基因公司的貿易收入、更不是出口貿易利潤。把預想的既得利益公司收入當作全民福利,純屬是弄虛作假的胡言亂語。如果轉基因作物真是如同黃季焜所說那么神奇和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那么,為什么中國的農村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年年加大?為什么種植轉基因棉花省份的農村農民收入依然不如全國平均水平、也比不上許多沒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民收入?還有,中國棉紡織品出口給轉基因棉花農村農民帶來多少所謂“福利”?國家統計說明,那些農村農民的“福利”跟沒種植轉基因的農村農民的沒什么不同。(附后見統計圖表)。
美國農業十四年的實踐證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直接獲利者是專利擁有者商人、而并非生產者和消費者。正因為如此,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并沒有給美國經濟和廣大民眾帶來什么“巨大效益”或上幾十億美元的“福利”;相反,在農業生產開支中,轉基因種植商業化使農藥和種子成了開支最大的成本項目、根本就沒兌現所謂減少用量和降低價格的承諾。這一點,路透社的最近專題報道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的最新報告有充分說明、且為此而有美國政府的幾個重要反思反省動作:重審轉基因公司申報數據、司法部門調查有關部門管理和防止轉基因技術泛濫,成為當前美國轉基因作物管理的三個重要課題。(附后見統計圖表)。
由于中國轉基因水稻種植管理失控,譬如國家沒批準而市場頻見轉基因水稻卻毫無管制,所以,歐美市場為減少風險成本,許多進口商干脆“一刀切”、減少或停止了進口中國大米,結果,在西方市場,原本以“天然健康”食品著稱的中國大米等農產品幾乎被“不可信任”所替代。就是說,國際市場貿易的事實證明,黃季焜的那些所謂轉基因水稻給中國外貿出口帶來多大效益的言論,整個是說假話搞忽悠,--- 這些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那種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失控的狀態,不但沒給中國外貿出口帶來任何效益,反而帶來相當大的損失、其中包括中國農產品的信譽聲譽的損失。簡單說,黃季焜關于轉基因作物種植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福利”的政策研究言論,都是信口開河的瞎掰。
一、農作物回報周期和糧食飼料供應安全問題。
在網友轉來的《黃季焜:發展轉基因農作物符合國家利益》一文中,有這樣的文字:“黃季焜還特意提到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對專家、各主管部門、15個從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科研單位的調查及市場模擬顯示,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投資的回收周期較短、投資效益高;相應的,推遲產業化的政策成本則會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看了那段更是胡言亂語的文字,本人哭笑不得:不管是天然水稻還是轉基因水稻,只要是水稻,其播種到收獲的周期就都是按照自然季節走,不會是一個水稻用六個月就可收獲、另一個用六個星期就可收獲。就是說,某個農作物品種的回報周期時間長短是作物本身先天自然生命周期的時間長短決定的,即便在實驗室環境種植也是如此(譬如,可以不受春夏秋冬環境的限制,但作物本身成長時間還是大致原樣),而不是由什么“市場模擬”決定的。看看美國農業部統計,有所謂回報欄目,都是按照作物的農業年度季節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場模擬”。
問題:不知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的官員黃季焜是否當過農民、或哪怕是種過一季農作物?別說海外留學研究生畢業了,找個小學畢業水平的老農來說說農作物的回報周期,或自己在房前屋后種過哪怕僅是一次小菜花草,也不會鬧出黃季焜的那個“市場模擬”能決定農作物回報周期長短的荒唐笑話。換句話說,負責國家農業政策研究的負責人居然連起碼的農業常識都沒有,實在是滑稽搞笑到家了。
一、出爾反爾和自打耳光的政策研究。
其實,做個簡單對比看,由于黃季焜說的是假話,所以,其言行是出爾反爾和自打耳光的。譬如,這些年,黃季焜為既得利益而鼓吹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把中國糧食供應安全說得懸乎乎的、好象不搞轉基因水稻商業化、中國就面臨糧食危機了。可是,中科院2004-11-25發表的文章說明,就在2004年,黃季焜自己親口說,自1983年到2003年、中國大體成功地解決了糧食飼料的供應安全問題,且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 嘿嘿,1983年到2003年,中國農業并沒有任何轉基因糧食飼料種植商業化。對比看,黃季焜搞的政策建議是出爾反爾和自打耳光的。如此給國家決策提供建議,那不是說假話搞忽悠、還是什么呢?
所謂轉基因作物能解決糧食危機之說,已被事實證明是神話編造。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上市以來十四年,全球發生過數次糧食危機,沒一次是轉基因作物種植解決的,相反,轉基因公司壟斷市場價格加深擴大了全球糧食供應危機。最近,華盛頓郵報轉發了路透社發表的專題報道,其要點之一就是轉基因公司壟斷種子價格給全球糧食供應帶來負面影響、需要相關國家政府嚴加管制。
至于生態環保等安全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最新報告指出,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將得不償失,即:過了暫短初期效益后,轉基因種植將給生態環保帶來安全威脅,而人類目前還沒有預見、防治和彌補該類威脅及其造成的危害損失的科技水平。就此問題,美國農業部20年來的政策法規的一個要點是:必須對轉基因作物及其種植和供應嚴加觀察管制和防止轉基因技術泛濫,為此,建立了聯邦政府資助的全國“天然農業”項目和“天然作物”標簽等法規規范。
一、國家決策和利益沖突的問題。
網友來信除了報道資料之外,還說到一些利益沖突的事,譬如,黃季焜的家人是轉基因公司的既得利益者、同時還是國家審核機構的成員;如此,不奇怪,黃季焜言行是假公濟私而充滿假話。網友來信還說,其實,多年來鼓吹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的官方人員,幾乎都是既得利益者或他們的親友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把自身利益置于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其言行正在給中國農業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和安全威脅。
網友來信說得夠尖銳,提出了國家決策和利益沖突的迫在眉睫的國家安全問題。就此大問題,超出本文討論,因此,就簡單說些個人看法。
首先,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上市失控且毫無管制,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頒發沒有科研數據證據公開支持,頒發證書也沒有公開誰申請、誰批準、批準內容等等,也都說明涉嫌弄虛作假和違法亂紀的可能。當然,為親友商業利益而假公濟私和對國家決策機關提供虛假信息,則是明擺著的違法亂紀了。就此類涉及國家安全的嚴重問題,需要國家公檢法和中紀委介入調查處理。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本月27日,美國司法機關開始重審孟山都等轉基因公的司數據和相關部門的管理;中國相關機構和人員尾隨照搬美國做法多年了,如今是否也應該開始重審相關數據和相關部門的管理呢?
其次,美國農業部和美國FDA-都始終明確聲明,批準或召回某個作物食品,并非意味著推薦某公司某產品;按照法規規定,他們不推薦任何公司或任何產品。對比看,中國且不說農業部官員撥出多少國家財政資金資助利益關系者搞轉基因產品開發,且公開推薦有利益關系的人的公司和產品;面對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和上市的嚴重安全問題,他們不管不問,有時還拒絕接受民眾或相關機構組織的舉報;更有甚者,他們還自編自導搞虛假新聞,迫使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等官方媒體發表和制造輿論誤導社會民眾、揚言“三五年轉基因水稻上餐桌”。--- 國家管理失控到了這嚴重程度了,公檢法、國家審計和中紀委還不介入做調查處理,那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第三,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等學術教育機構有關于治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明文規定,譬如沒有數據證據或使用虛假數據證據做結論,屬于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多年來鼓吹轉基因的言行中,充滿了虛假數據證據,相關部門是否依法辦事和做了調查處理呢?不但不做調查處理,中科院等機構的直屬媒體反而張揚鼓吹那些言行。--- 國家管理失控到了這程度了,公檢法、國家審計和中紀委還不介入做調查處理,那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一、農業政策研究要杜絕假公濟私、講究求真務實。
改革開放開始時期,中國大陸曾有個農村發展研究小組,其中有些成員如今已擔任國家管理高層職務。通過參與中美交流活動,本人有幸結識了他們當中的姣姣者。據本人觀察和了解,那些人大都有“知青”經歷,當過農民,因而,他們做農業發展政策研究是足夠求真務實的(反正本人從沒聽到他們說大話假話,而都是大實話、說起來經常比本人要直言不諱得多)。他們的研究活動有個特點,那就是:他們自己和他們親友們沒一個是既得利益者、即沒有利益沖突嫌疑;直到現在,本人交往親眼看到,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是“窮光蛋”的簡樸、或沒超過所謂中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對他們的公私分明和求真務實的言行作風,本人一直是十分敬佩的。
對比看,如今中國大陸的農業發展管理和政策研究,充滿了轉基因既得利益和利益沖突,一些官員為金錢利益而互相勾結起來、用虛假手段搞政策研究和決策建議、搞虛假信息的輿論鼓吹,還有放縱轉基因水稻非法種植上市等等假公濟私的言行,已到了失控程度。而一些利益關系媒體呢,不但為那些官員提供種種方便和封殺對那些官員不利的信息,而且,還請了以“打假人士”為名搞抄襲剽竊和造謠誹謗、因此而被法庭判決和強制執行的無業人員當作“科普作家”而吹捧、讓其為轉基因官員利益當輿論槍手而大開綠燈,整個是烏煙瘴氣的權錢交易惡劣表演。如此狀態,別說給中國農業和社會民眾帶來效益或福利了,能避免巨大損失就算走運。
早在改革開放政策開始之際,中國政府邀請世界銀行做了國家經濟管理中高層干部培訓班,其中有關政策研究培訓講的十分明白:講效益的同時必須講風險和風險管理。俗話說,“軍中無戲言”。如果一個參謀做參謀的時候,只講我軍可能戰果、不講敵情和如何應對敵情,那么,那參謀或者是不合格而被開除、或是受到軍紀懲罰。同樣道理,做國家政策參謀的時候,只講可能效益而不講風險,那也屬于不合格或應受到國法懲罰。對比看看,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關于轉基因作物種植的政策研究和建議,是只講可能效益而不講風險的。如此,按照國法規定,是不是應該調查處理、應該怎么處理呢?
一、小結:中國搞主糧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將是個重大戰略錯誤。
中國大陸的轉基因利益官員媒體們經常把美國當作例子、鼓吹主糧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和上市。可是,他們的那些言論都是假話和欺騙;事實是:美國搞農產品轉基因技術30來年了,可至今沒有讓轉基因觸及美國的主糧種植和主糧食品供應、且是嚴防轉基因技術泛濫到已有現有的天然食品作物種植和天然食品供應。
在給本人查詢的回復中,美國農業部官員明確說明,肉禽蛋奶類食品沒一個是轉基因產品、全部都是天然產品;而該部門統計說明,該類食品占美國食品供應消費的70%以上,即所謂美國的“主糧”。在美國農業部的細目統計中,不管是不是轉基因,玉米等作物絕大部分用于飼料和工業材料、用于食品供應消費只占總數的2%到5%;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規定食品標簽使用“天然作物”標記以區別于轉基因食品。而在美國聯邦統計局的宏觀統計中,美國的食品消費組成中就沒有玉米大豆、不管它是不是轉基因,即獲得批準的轉基因作物的玉米大豆對美國糧食供應根本就沒有什么有統計意義的影響。這些都反映了一個鐵的事實:就美國食品供應消費而言,美國政府始終牢牢地把著一個關口:審核批準轉基因作物的同時、嚴防轉基因技術侵犯現有的天然食品供應消費。
阿根廷廣種轉基因是中國轉基因利益官員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促銷例子。然而,據英美和拉美媒體報道,阿根廷正面臨嚴重的農業危機和食品供應危機,且該危機已暴露引發社會動亂和政治危機的可能、從而可能對整個西半球的經濟政治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以至于該農業危機已經引起美國政府當局和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等智囊團的嚴密關注。相關分析說,表面上看,2008年的金融危機促發了阿根廷農業危機,可實際上,該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其幾個主要緣故之一,就是轉基因作物種植泛濫、破壞了原有的天然農業生態系統和生產供應系統;一些分析家悲觀地認為,阿根廷原本最佳天然農業和牛肉出口國的地位可能因此一去不復返、十來年后將進入沙漠化的惡性進展。詳細討論要另文,這里提及,是說明轉基因種植商業化的副作用不但是農作物和農田本身的問題,更是涉及到國家食品安全、社會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事情;因此,國家發展政策研究建議只說其短期效益而不講風險和各方面長期潛在安全威脅的風險,那就難免重蹈阿根廷農業危機的悲劇覆轍。
就中國來看,經過六十多年的正面反面的實踐經歷,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中國已經大體形成了自給為主和進口為輔、家庭經營為主和集約經營為輔、精耕細作為主和粗曠作業為輔、符合中國農業地理條件和農村人口眾多的特點的糧食生產供應的系統。這個天然作物的生產系統大體解決了中國糧食供應問題。如果能保持天然農田數量和建立天然農田戰略儲備,那么,中國的糧食供應就能獲得長期安全的更可靠的基本保障。就是說,就目前和可見長期未來而論,中國完全沒必要讓安全風險很大的轉基因技術擾亂甚至破壞現有的糧食生產供應系統。
在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也在新中國建立后的歷史上,種子政策一直是保障全國農民權益和維護農業安全的重要國策內容之一,而且,其政策大體上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市場經營政策,即政府嚴格把握種子市場價格和供應鏈條的安全競爭。就這方面而論,美國已經嘗到了轉基因技術擾亂了原有的種子供應“公益化”而改為“純商業化”的苦頭,更嘗到了由極少數人壟斷種子供應和種子價格的苦頭;通過反思反省,美國政府正開始進入調查處理和準備調整種子政策的階段,爭取恢復種子供應“公益化”之下的市場經營的原做法。對比看,中國沒有必要重復美國的錯誤做法,沒必要讓本是“公益化”市場經營的種子供應成為極少數人既得利益的壟斷供應、然后再去糾正和恢復。
由此而論,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的活動,不是維護中國的糧食供應和種子供應的系統安全,而是為極少數的轉基因產權利益者的商業利益而試圖去破壞那個系統安全。那種政策研究是典型的假公濟私,是執政為錢而不是執政為民的行為,其所謂“轉基因符合國家利益”的說法不過是把極少數人的既得利益說成是“國家利益”而已。
可以做個清楚的結論:現在和可見未來,中國農業安全發展所迫切需要的,不是什么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而是如何維護天然農業、如何維護現有天然農田、如何建立天然農田戰略儲備,也是如何維護和健全天然食品供應不受轉基因技術侵犯的安全保護系統。說到底,這是維護本國人民生存空間安全的頭等大事之一,絲毫不亞于維護國土安全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在這方面,美國又走到了中國的前面。
附圖:轉基因種植沒有帶來轉基因利益官員所承諾的“福利”,城鄉收入差距持續加大;中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所調查的安徽和湖北兩地,其農村家庭人均收入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轉基因作物種植并沒有給當地農民或城鄉民眾帶來什么上億美元的“福利”。
附圖:美國長期實踐說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不但沒減少、反而大幅度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開支,其中農藥和種子(效益承諾最大最多方面)的成本開支成為各項開支最大的第一名。(來源:美國農業部網站,2009-08。點擊看大圖。)。
![]() |
![]()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