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核工廠見證當年工業(yè)基礎
1966年,周恩來批準在重慶涪陵建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yè)基地——816軍工洞體,該項目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隱身44年不為人知。
該洞體為世界第一核軍工巨洞,集神秘、神奇、神圣為一體,反映共和國重大的基礎建設歷史。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和國民經濟戰(zhàn)略調整需要,該工程1984年停工,至今才獲中央軍委批準解密,并對游人開放。
該工程宏大壯觀,總面積1.3萬平方米,進入洞口后,需步行近千米才能看到廠房。洞體施工土石方量151萬立方米,施工石渣可筑成長達1500公里的一米見方的石墻。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余公里。整個洞體呈抽屜形,路線宛如迷宮,山體周圍共有19個洞口,分別規(guī)劃為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洞內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指引的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該洞體的核心——核反應堆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79.6米,相當于20多層樓房的高度,大小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相差無幾。核反應堆大廳,是指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在洞內第8層,是核反應堆的“鍋底”,鍋底直徑七八厘米的2001個小孔,用于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換。9層為主控室,安放當時頂級計算機。
隧道中可觀看到各種紅色字體的革命標語,例如,“三線建設要與帝(指帝國主義)、修(指修正主義)、反(指各國反動派)搶時間,爭速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進步的動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為名,二不為利”。 通過這些標語,或許能感受到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領會毛澤東時代的建設者們?yōu)榻ㄔO社會主義國家而忘我勞動的奮斗精神與偉大情懷。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