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捐款:重在捐,不在款
單位組織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我于是捐了50元。有同事善意地問我為什么不再多捐一些,因為似乎我平時看上去很愛國,也不像吝嗇的樣子。我對他說:因為國家并不缺錢。
國家真的不缺錢嗎?真的不缺錢。我的住處離上海世博會園區只有不到1公里,每天頭頂都有一架直-9直升機來來回回地飛,從早到晚飛N架次。我估計飛一次的費用至少一萬,這樣一天下來相當于一座中小企業的捐款就干掉了。這里附近的所有建筑物在過去一年中全部粉刷并加裝景觀燈的巨額花費就不說了,好歹看著比較舒服。可是一架直升機時時在天上晃除了人為增加機械噪聲和不安全因素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別的作用。唯一解釋只有政府錢太多了沒處燒。其實國家真的不缺錢!開一次世博的預算是4000億,中間不可能沒有浪費,可與之類比的是這幾年大興土木搞的高速鐵路項目。玉樹縣人口只有25萬,一年的地區生產總值不到10億,如果把辦世博的經費砍掉1%就夠抵得上好幾個玉樹的經濟規模了。再比如,去年金融危機,中央一拍板就是四萬億巨資用于“拉動內需”,這令人對我國政府的龐大財力再一次留下了深刻印象。很遺憾據說這筆巨資有大約四分之一經過輾轉流入了樓市,導致樓價憑空被拉高了許多。請注意這里的“樓價”僅僅指價格(交換價值)而非價值,它們的價值沒有發生變化,而使用價值因為折舊的因素實際反而是降低的。據說“四萬億”還有一小部分最后投到了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項目——這意味著將來國家還需要花更多的錢去關閉它們。有同事談及我們的捐款最終有沒有可能被貪污或者挪用?我說這種可能性極小,畢竟“高壓線”不是嚇唬麻雀的稻草人。但是如果救災和重建經費能夠依靠募捐輕易解決,那么國家可能將更多的資金投入世博、高鐵等等“拉動內需”項目,而在那些燒錢項目中,浪費和回扣都是極有可能的。我的全部收入來自勞動所得,我自認為是個崇尚節儉的好孩子,一般不亂花錢,而政府經費的管理有時卻很混亂而缺乏預見性。因此我覺得對于工薪階層而言,這次地震捐款量力而行即可,捐太多并沒有必要。
不過我并不認為參加捐款毫無意義,恰恰相反,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次向玉樹災區的捐款活動中。應該說,這次青海玉樹的地震,從地震強度、破壞程度和傷亡人數而言均是無法和兩年前的四川汶川地震相比的。地震強度相當于汶川地震的1/10左右,傷亡人數相當于1/20,經濟損失的比值可能還要低一些。但是這次黨中央國務院卻對玉樹地震給予了和當年汶川地震幾乎相同的重視,不僅國家領導人親臨高海拔的地震災區慰問,舉行了大規模的募捐,甚至還和汶川地震時一樣設立了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地震遇難同胞。我認為這一切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震本身的破壞性,而在于地震方位的敏感性。是的,這次地震發生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在藏區,這使中央政府的整個救災工作一開始就具有極其特殊的敏感性。其敏感性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藏族原本人口較少,全國僅五百多萬,這次地震二千余人遇難對這個人口較少民族的打擊并不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24萬人口遇難對漢族的打擊。第二,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相對于我國境內的其他民族而言,藏族的國家認同感更低一些,這點在2008年314之后更加突出。因此,這次中央政府的抗震救災工作,其政治意義遠遠大于經濟、社會、醫學意義。這次地震救災,不僅全國在關注,全世界在關注,而且可以想見海內外的敵對勢力尤其是民族分裂勢力也一定在密切關注著,只要國家的救災工作出現一點點瑕疵,就一定會被抓住不放并無限夸大宣傳。所以這注定是一次形式大于內容的救災活動,甚至可以說是一次同敵對勢力特別是民族分裂勢力爭奪群眾、爭奪人心向背的“嚴肅政治斗爭”。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無論是大規模募捐還是設立全國哀悼日都是十分合理的。所以我認為這次向地震災區捐款最主要意義的并不在于捐款的總量,而在于捐款活動的參與面,我相信多一個人捐款——不論捐10元還是100元——就能讓災區群眾以致全國藏族同胞多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所以只要參加捐款就是好事。
祝愿玉樹不倒,青海長青。祝愿我國各族人民永遠團結友愛,親如一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