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人民日報》,中國耕地18億畝紅線仍在,茅于軾怕要失望了。真希望他永遠失望下去。
2. 網絡時代,容易有廣度缺深度,這也恐怕是自由的代價,大家都淺閱讀了,而且越來越淺。你看,微博的出現,其實加重了這一趨勢。以后在網上沖浪之余,還是要買一些書看看。
3. 網上沖浪,沖浪,沖浪,越沖越浪。
4.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即讀書人的表現是可歌可泣的,然而,中國這一時期真正優秀的讀書人絕不在文人墨客堆里,而是在軍隊里,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當中,在政府里,在企業家當中;只是因為文人墨客掌握著話語權,他們自己的同儕才被塑造成了偉大、光輝的形象。
5. 中國的知識界為什么對洋人那么崇敬?那些教授們怎么都跟洋人的孫子似的?他們跪著,為什么要普通民眾也跪著?這幫人老罵別人奴性,他們怎么也奴性十足?
6. 化妝品讓女明星嫩一點,照相技術讓她們更嫩一點,在ps一下,簡直嫩的像小花一樣。
7. 中國崛起了,但崛起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老百姓享受崛起的紅利,而不是為了崛起而崛起。
8. 網友們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好像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指點別人應該如何如何,不按他的做就罵娘。先別說別人,你自己在生活中就真的很正直嗎?別老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看《父親及親人放棄治療重病嬰兒網友展開大激辯》有感。
9. 現在的作家要寫白毛女,情節可能是這樣的:喜兒和黃世仁從恨變成了真正的愛情,結果解放軍來了,硬生生的拆散了這對忘年戀。喜兒苦苦等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要與老黃破鏡重圓,結果卻等到了老黃早已被逼自殺的消息,喜兒只能在墳頭落淚。啊!那萬惡的新社會呀!
10. 董存瑞是一個英雄,只是今天我們這樣對得起他嗎?如果他知道今天的社會的樣子,當時他還會舉起炸藥包嗎?先烈的血是為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一個普通大眾翻身做主人的社會,他們泉下有知,不只是怎樣的悲痛啊!
11. 《綠葉》雜志真的是一本難得的好雜志。如果你關心這個國家,關心這個社會,那么這本雜志值得一看。它不像那些南字頭的報刊雜志,有很明顯的傾向性,它的作者囊括了中國的左中右學者,看了可以兼聽不同的觀點。
12. 不愛看春晚的先生女士們可以不看,央視也沒有拿槍逼著你看,你又何苦非要把它整死,你考慮過還是否有人想看?憑什么你不愛就滅掉他,還老是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架勢,這是太會裝了。
13. 兩會的代表敢說活了,這是一個進步,但是說了有用沒有?
14. 執政為民,還是執政為錢?不把房價搞下來,政府的執政合法性都成問題。自由派們的執政合法性論述都是放屁,好像只有選舉才具有合法性,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就從來沒有合法的政府。罔顧民生才是真正的合法性危機,民生凋敝,發展和增長的數字再漂亮也不行。
15. 期待看電影《東風雨》,我喜歡柳云龍儒雅中透出的一股英雄情結。我成長于一個“躲避崇高”的年代,幾乎所有的英雄都被肆意的結構。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我自己都奇怪我從一個嘲弄英雄的人變成一個對英雄充滿敬意的人。柳云龍是藝術圈的一個異類,我喜歡這個異類。
16. 有關中國模式有什么可爭得,如果真有,不說也有;如果沒有,再說也白搭。
17. 災難來臨,這時候中國是不分左右的,這就是在“中國”這個大概念的基礎上,左右們可以達成的共識:為了中國好,為了中國人好!
18. 矛盾文學經獲得者麥家就向記者報了個“猛料”,他曾經幫兒子代勞的一篇作文卻得了一個“兒子作文史上的最低分”。為此,直到現在,發表過多部小說和劇作的作家麥家,還常常被兒子嘲笑“還不如我呢”!
19. 看問題不能客觀,如果你客觀了,就誰都討厭你,尤其是事關左右,你站在中間,左的右的都惡心你。其它的事也大致如此,你有了傾向性,就有人喜歡,有人憎惡,客觀了就大家都憎惡你。
20. 就汪暉抄襲事件,“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丁帆稱,不方便對此事發表看法,盡管個人從學術的角度,對王彬彬的觀點持支持態度。”這各文人真會裝啊,明明意見發表的很清楚,還裝模作樣的“不方便對此事發表看法”。
21. 看了臺灣立法院的武斗,我想以后中國也搞民主代議制的話,議員候選人可要學一門功夫才行,個人簡歷上都要注名自己是哪一派的,比如少林,武當,峨眉等等,要是唐門的就更牛了,渾身都帶著暗器。這樣的話才能勝任議員的超強工作。如果有在武斗中死掉的可以永載史冊,算是為民主獻身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