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這個文章名,不是為了要表示自己有多么高明,也沒有自以為是的意思。我深知自己和主席水平差著實在太遠。但正如你看一名射擊高手射箭一樣,他把箭射出去了,你總能從靶子里看出他往哪里偏了點,雖然你自己去射也許是連靶子也夠不著的。在對文革、毛主席肆意污蔑和潑臟水大盛的今天,真誠反省文革失誤的人不多。本文我試著從一個角度對文革做出一些個人不成熟的反思。為了讓群眾都能理解,我盡量說得最通俗易懂,而不會像某些學者一樣,一篇文章半數以上都是冒號,讓沒有理論基礎群眾讀得一頭霧水。當然以下說的都是我個人的看法,說得對不對,還請同志們指正。
早在1918年毛主席就仔細研讀過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泡爾生是唯意志論哲學家,最為推崇的哲學家就是作為唯意志論哲學開創者的叔本華。在其《哲學導論》中泡爾生也反復強調過意志的第一性。他說,“意志在某種意義上是靈魂——生命原初的持續的因素”。“是意志而不是理解力給予生命以目的。”因此,不是思想控制意志,而是“意志控制著我們觀念的全過程”。毛主席早年即認真研究了泡爾生,對唯意志論哲學是不可能不了解的。但不知為什么我很難在毛的文革決策中看出這種哲學影響的痕跡。我反而處處覺得毛主席接受的“德性是可以改變的”,“人的認識是第一性的”(注:我這里所謂的第一性之分是針對叔本華的分類而特指的,和馬克思的物質還是精神第一學說無關)這樣的思想。為了方便大家能理解,我打個比方來說明把意欲作為本體的倫理學觀。假設有一個人幾天沒吃東西了他肚子會很餓,這個時候他會有強烈的痛苦,也會有強烈的欲求去消除這些痛苦,這些大家理所當然都知道,而且是知道這些反應似乎先天即有的。當有這些欲求了人會怎么辦?他會在這種欲求的驅動下行動起來通過各種嘗試去試圖滿足自己的欲求,他可能會用石頭砸自己的腳,用木棍打自己等等,然而這些行為后他會發現這樣的舉動根本不能真正滿足欲求,繼而他就會在頭腦里形成下次肚子餓的時候這樣做是沒用的結論這樣的理性認識了。當然他也許本能就知道餓了是要往嘴里塞東西的,這個我們這里不討論。終于有一天他發現了原來肚子餓的時候是要往嘴里送東西后,他開始可能是往嘴里亂塞什么雜草之類的東西。雖然這也能充饑,但他很快會發現吃這些東西味道不好,于是他就面臨了下面這個問題,最好往嘴里送什么東西?在一次次的嘗試之后他最終也許會得出最好往嘴里送白米飯之類這樣的結論的,并以理性認識的形式把它在腦中固定下來。在行為的過程中,我們容易看出欲求才是行為的基礎,而在欲求的基礎上,人然后才在滿足欲求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實踐形成了怎么樣滿足欲求的理性認識,即認識到要怎么樣滿足欲求。我們也能看到理性認識實際上是為意欲服務的,是起著指導意欲作用的。通過一番實踐形成這些認識之后,每當自己有了這方面的欲求,結合后天的理性認識方面的指導,他就能做出吃白米飯的行為了。常人一般都把理性認識作為行為的基礎,試舉個例子,母親為自己犯罪的兒子求情的時候常常會說的一些話就是:“都是我沒教育好”,“都怪我沒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之類的話。當然后天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但卻不是根本性的東西。不然就不能解釋很多人在壞的環境里也會是一個好人了。這些錯誤叔本華稱之為“普遍的”“古老的”“根本性的”錯誤。
叔本華在倫理學中總結出了三種意欲,即利己、惡毒和同情。惡毒和本文關系不大,我們不論。利己和同情的起源這些形而上學方面的玄想我們這里也不談。人普遍具有利己動機和同情別人的心理這個大家都承認的。這里需要介紹叔本華的一個觀點,意欲在叔本華看來是不可改變,生而有之的。如同物質之間有引力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不能改變的一樣。人這個層次的意欲即利己、惡毒和同情同樣是不能改變的。兩者是意欲的不同客體化級別而已。康德把道德放在了物自體的領域,他說好人和壞人的差別是物自體里面的差別。叔本華是繼承了康德這個觀點的。而且他還說每個人道德性格(即意欲)里面利己、惡毒和同情所占得比例是很不同的。這些東西都是后天不能改變的,是形而上學領域的東西,是先天就有的,好比說一個人的肝不用后天學習自己就先天就具備給人體消毒的作用一樣。我們能做的只是理性認識方面,也就是教育。當然叔本華這些觀點受到了后來的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人猛烈的攻擊,尤其是維特根斯坦的攻擊更是致命。這些深刻的哲學探討本文不涉及。總之叔本華在倫理學說上的本質先于存在,意欲是世界本體的結論還是很深刻,很有道理的。
有了這些鋪墊,我們試著去分析文革為什么相對比較壞的人最終能上臺。作為當時的最高權威,毛主席對此肯定負有責任。文革時期毛主席曾提出了“狠斗私字一閃念”的口號,仔細去分析,這里面是不是蘊含了毛主席認為人的私心是可以通過后天去改造的潛在思想?我想大概是有的,因為如果認為一件事完全不可行,那也沒必要去斗了。比如就沒有人提出去狠斗地球引力嘛。果如此,那就可以看到毛主席潛意識里還是把認識當成了第一性(再次提醒我這里的“第一性”不是針對馬克思哲學的分類而言的,而是特指叔本華的分類),認為一個人的道德是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通過世界觀的改造而改變的。毛對政敵如此的寬仁,一再想去感化,和這點認識肯定是分不開的。因為既然是有機會改好,那為什么要在政治上置之于死地?治病救人就才最好嘛。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通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再教育,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等等說服方式慢慢改造嘛。豈不是更好?然而我們以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毛的寬仁確實一定程度上幫助走資派們的翻身。這方面說實話,魯迅比毛主席冷靜多了。當然話說回來,大家內在的道德素質都差不多,政治觀點是表層的東西,嚴格來說不能以這個來評判一個人的道德本性。以這種看法就容易看出毛為什么對x采取了這樣的處理方式,為什么他對x一直抱有希望,一直期望他能改。因為他始終認為有可能改,可以改。我們試著以唯意志論的觀點來分析分析,看是不是有道理。xx同志作為個人有他自己的道德性格,而且他的道德本性是遠未達到毛那樣的神人境界的。理性認識方面呢?我們都能理解的共產黨基本宗旨,我想大家還不至于幼稚到以為xx同志達不到這種認識的程度吧?而且他70年代初也寫過檢討書,寫得還是很深刻的,證明了他在世界觀方面和在對文革意義的認識上肯定是沒問題的。我有一句玩笑話,帝國主義頭子也是有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只是他不這樣做而已。從這種角度上來說,檢討有意義嗎?大家都是明白人,我xx也不是傻子。檢討什么?檢討沒有任何意義,所謂的世界觀教育,說服之類的東西也沒有任何意義。毛主席一直還期望能教育好,那只能說他還是把世界觀把后天的理性認識作為了起根本性的東西,盡管他認為世界觀是通過階級斗爭來改造的。在同種認識條件下,毛能犧牲自己成全人民,x卻能為了一億人的先富犧牲10億人的利益。這就是道德本性的差別,也就是康德所謂的好人與壞人的在物自體領域的差別,也是叔本華所謂的在每個人身上不同的且不能改變的道德性格構成。意欲才是行為的基礎,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理性認識。這也是一般人最容易顛倒的錯誤,因為我自己就看到很多人都是以政治觀點來判別好人和壞人的,當然這里面有一定道理,但還是犯了把理性認識置于意欲之前的錯誤。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還是打個比方來說明吧。假設村子里有一百個人,村長和副村長是領導,都是最有能力的人。兩人完全有能力通過欺壓村民過上比所有村民更好的生活。但村長是好人,他不想這樣干,并且還阻止副村長這樣干。于是村長就一再對副村長進行思想教育,說你這樣做,自己是富了,可那村民可就苦多啦。但副村長不是傻子,他豈能不知道通過欺壓村民使自己生活過得更好,其他村民生活肯定會苦些?但出于利己,出于自私的享受他也就管不得那么多了。可那村長還是一再對他重復說你這樣做村民就會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之類的這些老掉牙的話。而且臨死之前還以為通過自己的思想教育副村長是能改的。其實副村長早聽煩了,這些道理他也懂,而且不見得懂得不比村長深刻。但由于自己不可改變的道德本性沒那么高尚,而且懾于村長在村民中的權威他暫時還不敢這樣做,也因為這樣做成本太大。直到村長死后,他終于露出了自己的本性。。。。。。
還可以再舉個例子,讓大家明白政治觀點這些理性認識方面的東西為什么不足以作為判斷一個人道德本性的根本標準。我們假設有兩個xx,xx一和xx二。兩個人道德本性是一樣的。xx一是混到一把手的xx,xx二是無產階級,是被壓迫的工人。你看雖然兩個人的道德本性是一樣的,但我們很容易推導出他們的政治觀點。xx一認為,老子過得這么好的生活,憑什么要跟你們這些弱者、沒能力的東西平等。要我把自己身上的100萬分99萬給你們,老子才不干。而xx二深感自己被壓迫得厲害,對于毛主席的觀點堅決擁護,一則是能改變自己被壓迫的地位,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二是出于道德上的同情,出于高尚的道德情感,也促使他作出了這個選擇。不過話說回來富人xx一又何嘗內心里面不深深感佩于毛主席的道德呢?可惜你毛主席讓我xx一損失了太多本來應該是我可以享受的東西而已啊。一權衡,就選擇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了。而且你只要把xx一和xx二位置一置換,他們兩個的政治觀點和立場就完全掉了個個了。也就是說即使兩人道德本性上是一樣的,但隨著面臨的外在情況不同,其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會不同的。不能簡單以表面的東西去簡單看待。
回過來看毛主席對x的最終處理態度,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了。既然實踐已經證明了x是、會搞歷史倒退的人。一旦看出了他的道德本性后,就不能抱任何期望,就要下決心不讓他在政治上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生活上可以給他好好的待遇。我想以主席的能力做到這點還是可以的。再者決意扶持本性好點的人上臺,即使你對他們有這些那些的不滿和擔憂,但總比條件適合肯定會搞倒退的人會強些吧?有些夢是要自己去打碎的。當然毛主席可能有自己的特殊考慮,那些考慮是我輩暫時還不能理解的吧。拉拉扯扯了這么多,無非想和同志們分享自己的一點的想法而已。我知道這些東西不入高人法眼,有冒昧和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見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