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國社會主義不能擺脫戰爭的命運
從理論上來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全人類社會是從此擺脫了戰爭的,也就是說,戰爭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永遠消失了的。但是,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所倡導的世界統一的共產主義社會。然而,十月革命勝利后,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并不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所倡導的這個方向前進,而是朝著斯大林的“一國社會主義”理論的方向發展。因此,這就決定了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仍然存在著有爆發戰爭的可能。
我們通過二次大戰后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歷史考察,就會發現,社會主義國家不僅經常要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戰爭,而且即使是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會經常爆發戰爭與沖突,甚至于還會與一些很落后的國家發生戰爭。在這里,我們暫而不論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戰爭,就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而言,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就爆發過多次戰爭,如1969年的中蘇邊界沖突和1979年中越邊界沖突,這兩場戰爭是我們回憶起來最痛苦也是最熟悉不過的兩場戰爭了。
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為什么還會爆發戰爭呢?對于這個問題,其實也有人進行過探討,其中有些人把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作出了這樣的幾種解釋;
1,在國際舞臺上,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民族國家角色,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特殊的利益,而特殊利益將使它們之間產生摩擦甚至沖突.
2,在舊社會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不斷受到舊世界殘余的困擾,是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排除對外武力干涉的歷史原因;在國際關系方面.主要表現為受到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的影響.
3,建立新制度后產生的新矛盾以及國家領導人在處理新矛盾時執行的對外政策,其中由于個人性格與國家性格的分離傾向上,使國家領導人的素質水平將有力影響國家對外政策的走向.而由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出現差別(不平衡)和由于對這種差別的武斷態度,也會引起對立和對抗.
這些分析,有助于我們對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和社會主義國家對非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這一現象進行理解.但是這些解釋存在著一個共性點的問題是,始終立意于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完美無缺,立足于社會主義絕對戰爭觀的無誤,認為只是由于各種緣由和外在因素,諸如歷史,政治,誤會,甚至個人性格出現了對馬列主義戰爭學說的偏誤,才導致這些戰爭的爆發.如果這些解釋能夠完全成立,設想將來一切排除,社會主義多家之間就能夠完全消除戰爭嗎?恐怕結論不是那么簡單.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實際上沒有預料也更無法闡述到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是如何發生戰爭的,更無法用正義性和非正義性來解釋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列主義經典理論中就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社會。
<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無法擺脫被剝削的命運
什么是剝削?剝削就是通過生產資料來無償占有別人勞動,這無償占有別人勞動的部分就叫做剩余價值,其實,計劃經濟時的國有制企業也是靠剩余價值而發展的,也是通過“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來無償占有很大一部分“全民”的勞動的——那是“國家剝削”。問題在于國家是通過憲法承諾取之于民的要用之于民,人民也接受了“大河有水小河滿” 輿論灌輸,人民才心甘情愿作奉獻——今天的奉獻為了明天能更多的得到(不為自己也為后代)。然而私人企業主沒有做過這種承諾,他們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只是為了自家得到更多的利潤,這不是剝削又是什么?
現在,我國的私有制經濟可是方興未艾!到2006年6月,我國的私營企業已經有465萬戶,雇工人數近5000萬;個體工商戶2500萬戶,從業人員5100萬人(見《2006年中國第七次私營企業抽樣調查數據分析綜合報告》,《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綜合報告》)。2005年2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36條)更是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壟斷行業,并可參股自然壟斷行業;允許非公有制企業可與國有企業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和商業性勘查開發權;允許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面臨這種現狀,中國是否還存在事實上的剝削行為?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勞動力凡是被資本在雇傭,剝削的前提就始終存在,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同于資本主義,不是不同在資本雇傭勞動的生產關系上,而是不同在分配方式上,不同在到底是少部分人得到社會大多數產品還是大多數人能最大程度地享有自身勞動成果。這十幾年來,中國的大多數人都感到是少部分人在攫取揮霍大多數人的勞動成果,也就是大多數人普遍感覺到剝削的存在,這已經不是一廂情愿想否定能否定得了的。
<三>,一國社會主義無法擺脫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籠統地說,社會主義是沒有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前蘇聯和東歐各國在斯大林思想指導下建立的社會主義,由于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克服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盲目性和無政府主義,國家掌握了全部經濟命脈,生產是有計劃按比例發展。既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危機,也不存在三大產業結構性危機,更不存在利潤率的危機。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也不存在勞資矛盾。然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是一種短缺經濟,國家統得太死,企業沒有生產積極性。企業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全部由國家計劃調節,市場不起配置資源的作用。因此,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根本不存在周期性經濟危機,如果說有,那也只不過是周期性經濟波動。
當今的古巴和朝鮮,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是完全按照斯大林模式建立的經濟體制,因而不存在周期性經濟危機。但是,中國與越南就另當別論了。1978年開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在農村搞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城市搞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對內對外開放市場。1992年黨的十四大又確定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十多年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世界各國大都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市場經濟與周期性經濟危機有著天然的聯系,因為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都存在。越南是1982年開始革新運動,對內對外開放,建立起市場經濟模式。因此,這兩個國家無一幸免,都嘗到了周期性經濟危機的苦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這兩個國家都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首先波及到越南,其次才是中國。2007年越南就發生了外資大逃亡,外匯儲備降到幾百美元。2008年下半年中國才感到金融危機影響,廣東省等沿海地區一大批中小企業倒閉,大批農民工返鄉。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之所以會出現周期性經濟危機,粗線條地說,有這樣幾個理由: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商品生產,存在著供求規律和價值規律,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一個不少;二是市場配置資源,而不是計劃配置資源,原來的計劃委員會改為發展改革委員會;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與全球經濟接軌,世界市場遇到風浪,必然會波及這些國家;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著私人占有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私有制并存,公有制為主導,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并存,勞資矛盾仍然存在。只要這五條存在,周期性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總而言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經常面臨著與外界有爆發戰爭的危險;另一方面又經常面臨著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困擾,這樣的一種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遲早是要被國內外的階級敵人所顛覆的。
在這里我還需要說明的是,以后可能還會有同志為一國能夠建成社會主義作辯護,會認為我以上所羅列的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三個根源的理由,是在蘇聯出現修正主義后特別是在所有社會主義國家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后出現的問題,所以,有同志會提出;只要重新回到過去的閉關鎖國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中去,這些問題就會消失。筆者認為,重新回到過去的閉關鎖國的公有制和計劃性經濟中去那也是死路一條,這已經被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就是列證。在當今世界已經發展到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一國如果閉關鎖國,緊關大門,就意味著貧窮和落后,如果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人民又會重新回到被奴役,經濟就會出現動蕩和危機。我們的出路在何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