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用數學那廝的理工科思維分析一下,一般大人物為什么要寫文章
之所以說“試著用”,是因為灑家作為一個學文的,對“理工科思維”學習得未必深入、到位。不僅如此,還極有可能懷著用“理工科思維”的目的,到頭來說不定仍然是用“文科思維”的結果。如果是這樣,歡迎“理工科思維”高手批評指正,灑家挨了批也一定會非常高興。——這是對灑家的幫助嘛。
書歸正傳。先定義一下什么叫“大人物”。在本文里,灑家權且這樣定義:行政職務副省長、副部長級以上的在職干部,古代人物比照同職級。
說到這里,灑家倒是想起了古代的一些小官。小官們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悲憫老百姓。比如杜甫,雖然有“至君堯舜上”的雄心,大意就是把皇上輔佐得比堯舜都圣明;但晚年,卻感嘆“獨恥事干謁”,意思就是一生沒做什么虧心事,卻唯獨對為了當官去走“后門兒”而感到羞恥。可見,晚年,他醒悟了。但在他醒悟之前,是做過工部一類的小官的。也許是因為官不大,所以,才有了著名的詩篇“三吏三別”。特別是《石壕吏》,把戰爭中底層百姓的生活圖景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特別是每當讀到“天明登前程,獨與老翁別”時,灑家總忍不住想落淚。包括現在,寫到這兒,灑家眼睛還是潮潮的。
鄭板橋好像是官做到“縣長”或者說“縣委書記”就到頭兒了,所以,也算是小官。但這個小官,對老百姓也是非常關心的,比方他的一首“詠竹”詩寫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灑家相信,是他心態的真實寫照。
官大了,寫文章的動機有可能就復雜一些。比如范仲淹,最著名的篇章大概是《岳陽樓記》吧,文章內容大家都清楚,灑家略去了,只對最后一段——“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作些分析。這句的大意是倡導這樣一種思想:一個人,當了大官應當多替老百姓著想,當不了大官就替皇上著想,無論當大官、小官,都不應當以個人得失或喜或樂。
按照灑家對范仲淹的了解,他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好官。讀沈括的《夢溪筆談》,發現范仲淹在任上做了很多好事。所以,灑家相信,《岳陽樓記》的確代表了范仲淹的處世態度。但是,有沒有證據證明,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絕對純粹的呢?至少灑家找不到這樣的證據。既然找不到證據,那灑家只好這樣猜測:也許,范仲淹寫這篇文章,不僅是想讓同事們看、文人們看,也許是想讓皇上看。然后,以得到皇上更大的重用。這當然是灑家的小人之心,但按照“理工科思維”,當你找不到反證時,作這樣的猜想難道不是必須的嗎?
上面灑家說了范仲淹這樣的好官,當然還有一些壞官。那些壞官,是不是寫的都是壞文字呢?當然不是。壞官們的文字,通常不僅不壞,反而還極有可能極好。比如北宋大奸臣蔡京,曾經官至左仆射、太尉、太師,不僅寫得一手好散文、好詩詞,而且書法躋身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百度蔡京,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與他有關的話:“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現代史上最著名的大壞官之一,當然是汪精衛了。在謀刺攝政王載灃失敗被捕后,他在監獄的墻壁上寫下了很多文字,最著名的,好像是這幾句:“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寫得多么豪邁、多么悲壯,把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表達得酣暢淋漓。
灑家說這些是什么意思呢?當然不是為了證明壞官一定是從頭壞到腳后跟的。灑家是說,壞官也未必沒有一點點好心、沒有一點點才情,不僅如此,而且還極有可能有很多好心、很高才情。——沒有這些,他恐怕也很難當官,尤其是很難當大官。但是,哪怕他有很多好心、很高才情,但是,人們給了他稱呼,歷史給了他稱呼:“壞官”,或者“奸臣”。
人們之所以給了他“壞官”、或者“奸臣”的稱呼,是與他寫過什么樣的詩、作過什么樣的文、畫過什么樣的畫、留下過什么樣的書法都沒有太大關系的。原因何在?因為,一首好詩、一篇好文、一幅好畫、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固然可以為藝術的星空增添幾顆亮星,但同時它們還都有一個功用就是,也可以作為晉升提干、飛黃騰達的敲門磚。其實,這沒什么奇怪。隋唐實行科舉取士以來,中國文人最夢寐以求的事就是,把好的文章作為沖入官場的門票,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歷史對干部、或者官員的評價,主要不是看他說過什么、寫過什么,而是看他做過什么。用老百姓的話說,誰誰誰話說得漂亮,但卻壞事做絕。這樣的人,哪怕果然能作好詩、寫好文、畫好畫、寫好書法,但仍然不能去掉他頭頂“壞官”、“奸臣”的稱號。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歷史人物,是以事定評、而不是以文定評的。
更何況,還有另外一種情況:當一個人登上了高位甚至位極人臣之后,不僅會關心自己正在作的事情,同時,也可能開始關心自己的身后事。于是,為了身后事,就開始著書立說,目的是“立言立功立德”。這“三立”,個個與文章相關:“言”當然就是發表文章,“功”當然需要文字記錄,“德”當然離不開文字標榜。所以,大人物們是比較喜歡寫文章、寫書的。——包括我們讀過的什么回忙錄什么的,幾乎不都是大人物們寫的嗎?大人物們寫這些,當然可能有積極的正面的目的;但按照“理工科思維”,你怎么能排除他的私心雜念?甚至是非常不好、非常壞的私心雜念?
歸根結底一句話:對大人物的評價,不要看他說些什么、寫些什么,關鍵是看他做了些什么。
16/04/201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