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和提出要讓中國“做300年殖民地”的劉曉波一起被列入美國媒體評選的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見附表)之后,韓寒又和劉曉波一起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的候選人名單。頓時,一度冷卻的韓寒熱在中國再度掀起,很多人把韓寒評為“青年領袖人物”、“當代魯迅”——盡管《時代周刊》從沒贊美過魯迅。不過,《時代周刊》歷史上關注的中國人的確有不少,一類以贊美為主的,當然或多或少也有一點批評,另一類是強烈譴責的。韓寒屬于前一類。下面把《時代周刊》歷史上關注的中國人擇要列舉一下:
—— 1924年9月8日 ,封面人物是吳佩孚,贊美為主,強調吳佩孚是“中國的風云人物”。當時孫中山正進行國共合作反對吳佩孚的斗爭。
—— 1927年4月4日 ,封面人物是蔣介石,贊美為主。8天后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1931年10月26日 ,封面人物是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贊美為主,當時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蔣的地位搖搖欲墜。
—— 1934年5月5日 ,封面人物是皇帝溥儀,贊美為主,表現對溥儀正式就任“大滿洲國皇帝”的關注。
—— 1935年3月18日 ,封面人物是汪精衛,贊美為主,強調汪精衛的親日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
—— 1936年2月24日 的封面上,列舉了當時遠東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滿洲溥儀,斯大林和蔣介石。強調中國承認“滿洲國”是實現東亞和平的關鍵。
—— 1941年6月16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陳誠,文字說明:重慶城的保衛者。強調國民黨領導抗戰的“豐功偉績”,這也是全面抗戰四年來《時代周刊》第一次支持抗戰。
—— 1942年6月1日 的期刊,人物是蔣介石。贊美為主,強調“美國的支持使蔣介石意氣風發”。
—— 1943年3月1日 的期刊,人物是宋美齡。贊美為主,強調“沒有美國更大的支持,中國只能暫時忍耐”。當時國民黨再次節節敗退,國內各界強烈譴責。
—— 1950年12月11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強烈譴責毛主席是“中國蝗災(指中國革命)的首領”。
—— 1951年6月18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周總理。強烈譴責周總理是“美國的敵人也是中國的敵人”。
—— 1954年3月10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也是周總理。強烈譴責周總理是“一邊參與戰爭,一邊談論和平”的兩面派,提出要“把中國龍關進柵欄”。
——1955年的一期期刊,封面人物是蔣介石,贊美為主,強調蔣介石是“一個渴望回家卻有家難回的游子” 。
—— 1958年12月1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強烈譴責毛主席發動大躍進是窮兵黷武,“妄圖讓中國成為拿破侖口中威脅世界和平的醒獅”。
—— 1963年9月13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劉少奇,周總理和鄧小平。強烈譴責中國和赫魯曉夫決裂,宣稱“紅色中國是個狂妄的被孤立者”。
—— 1965年2月26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陳毅。強烈譴責陳毅是“亞洲的敵人”。
—— 1967年1月13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毛主席,強烈譴責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使中國陷于混亂”。
—— 1975年2月3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周恩來總理,強烈譴責,質問“毛時代就要結束了,老態龍鐘的周能擔起讓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重任嗎” ?
—— 1976年1月19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鄧小平,贊美為主,強調“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即將到來”。
—— 1977年3月21日 的期刊,封面是毛主席和江青。強烈譴責“毛的妻子是一個從演員到皇后的政治小丑” 。
—— 1979年1月1日 的期刊,鄧小平被評為本年度的風云人物。贊美為主,宣稱“鄧小平代表了中國新時代的形象”。
—— 1979年2月5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鄧小平。贊美為主,宣稱“鄧小平訪美讓中美關系進入了新時期”。
—— 1983年9月26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鄧小平。贊美為主,宣稱“鄧小平成功走出了毛的陰影”。
—— 1985年9月23日 的期刊,封面人物是鄧小平。贊美為主,宣稱“鄧小平成功使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
—— 1986年1月6日 的期刊,鄧小平再一次成為年度風云人物。贊美為主,宣稱“鄧小平成功擺脫了毛時代窮兵黷武的政策,使中國對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
看了上面列舉的《時代周刊》歷史上關注的中國人及其態度。我們不難判斷出《時代周刊》是否如它標榜的一樣“客觀公正”、“沒有任何政治偏見”。如今,美國《時代周刊》把韓寒列入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的候選人名單,贊美韓寒是中國青年一代領軍人物,并認為韓寒做的遠遠不夠,“很大程度上仍然占在(中國)政府立場上”。大家不難明白這是怎么回事。
當然,我真誠的希望《時代周刊》贊美韓寒只是一個反間計,就像《時代周刊》多次“贊美”鄧小平同志背叛了毛主席,背叛了馬克思主義一樣。
附:美國媒體評選的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名單(按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艾未未、艾曉明、北風、畢研韜、蔡楚、陳志武、陳行之、陳維健、長平、陳丹青、陳子明、陳彥、陳奎德、崔衛平、杜光、丁學良、戴晴、范亞峰、馮崇義、傅國涌、鞏勝利、高戰、高耀潔、胡泳、胡平、賀衛方、胡舒立、郝勁松、韓寒、何清漣、江平、劉洪波、廖亦武、盧躍剛、李銀河、凌滄洲、令狐補充、李悔之、李大同、劉曉波、劉軍寧、龍應臺、茅于軾、莫少平、潘石屹、秦暉、秋風、冉云飛、十年砍柴、沙葉新、孫立平、孫文廣、邵建、時寒冰、騰彪、童大煥、吳祚來、韋石、王軍濤、五岳散人、吳稼祥、吳國光、吳敬璉、王力雄、王康、汪丁丁、溫克堅、許之遠、笑蜀、蕭翰、徐賁、夏明、信力建、夏業良、徐唯辛、徐友漁、熊培云、許志永、謝泳、薛涌、楊錦麟、鄢烈山、于浩成、楊建利、野夫、余杰、于建嶸、楊繼繩、楊恒均、袁偉時、章文、張博樹、張祖樺、章立凡、周其仁、張鳴、周素子、張偉國、張思之、朱學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