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f93510100ha6g.html
樓市,是近十年來中國政治的一個顯著標桿,它已不再簡單的是一個經濟的技術的產業問題,而是一個比開國三十年都還要復雜還要激烈的階級斗爭問題,可以清楚地看出政權的性質和顏色。博鰲論壇年會在即,我們可以看看參會人員關于樓市的觀點:
龍永圖(論壇秘書長,人稱“龍漢奸”的):中國房地產不會崩盤
任志強(華遠總裁,人稱“任大炮”的):政府不能讓買不起房的住得太舒服
潘石屹:樓市泡沫大 原因在土地
羅康瑞(香港瑞安集團主席):不相信中國房地產有泡沫
陳淮(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物業稅僅能起到短期影響
陳國強(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房地產支柱地位仍將持續
曾偉(棕櫚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房價下降會釀成一系列的金融問題
馮侖(萬通集團有限公司):房地產進入到理性、健康、持續增長的階段
哈繼銘(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房地產漲的不如西方那么快
劉曉光(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大家現在應該理解地產商的難處
上述妖魔們的基本觀點就是:沒有房地產,就沒有新中國。只不過這種無恥謊言已經失去了輿論的正面環境氛圍。
博鰲論壇年會召開前夕,中央主流媒體14天接力炮轟高房價,依次如下:
4月10日:《住房保有稅能否抑制高房價?》(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4月9日:《北京樓市持續火爆投資性買房占多數》、《評論:征收房產稅是遏制房價上漲的有力手段》(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4月8日:推出專題“關注瘋狂房地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4月7日:《住房制度改革要不要大幅調整?》、《遏制土地拆征的“利益依賴”》(《人民日報》)
4月6日:《是否取消房地產預售制》(《人民日報》))、《新華六評能否觸動畸高地價房價》(《中國青年報》)、《美國政府采取多種措施促房價穩定》(央視《新聞聯播》)
4月5日:《實行土地招拍“價低者得”難在哪里》(《檢察日報》)
4月4日:《面積小價格低紐約小戶型受青睞》(央視《新聞聯播》)
4月3日:《日本年輕人:租房住也幸福》(央視《新聞聯播》)、《奧地利房價穩定靠政府干預》(《光明日報》)
4月2日:《稅收杠桿應發揮更大作用》(新華社)
4月1日:《“土地財政”還能維持多久》(新華社)、《中國樓市三問:老百姓如何才能住上房?》(《人民日報》)
3月31日:《瘋狂的房價叫板土地招拍掛》(新華社)
3月30日:《堅決清除房價中的“腐敗成本”》(新華社)
3月29日:《不能讓樓市成為投機者的樂園》(新華社)
3月28日:《紅火景象下的樓市之憂》(新華社)
這些主流媒體的炮轟,是否代表了政府意圖,事后得知,說是媒體記者編輯們激于社會責任感而私自為之,也不是政府在演戲,呵呵!
媒體記者編輯們,也是體制內人,卻有社會責任感,讓廣大老百姓終于看到了希望。不過,馬上又暴出兩條新聞:1)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初審合格家庭(單身居民)公示名單中,至少299戶有成員在政府機構工作,有些家庭甚至不止一個是政府機構人員。還有不少人家住豪宅。(4月9日《南方都市報》)2)北京公務員買房內部價曝光:每平米4500元。
一下子就胃穿孔,大跌眼睛。以前是某個人聲嘶力竭的含淚表演,現在換套路了。單獨表演也好,集體表演也罷,反正觀眾是不變的。我如果占有一點公共資源,也會為社會責任感而義憤一回的。
古語說:假作真時真亦假。那倒是還有真有假,只不過是“真的”被“假的”逼成了“假的”,它的實質還是真的,但現在呢?士為知己者死,婦為悅己者容,階級決定了為誰說話。今恩足以加禽獸而不及百姓者,何故呢?階級也。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