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山西礦難獲救者名單宜早不宜遲
每多救出一名礦工,家屬就會少一份煎熬,社會就會少一份沉重,相關責任人也可以因此減少一份罪責。無論從哪一方的利益考慮,公布獲救者名單,都不宜遲。
每多救出一名礦工,家屬就會少一份煎熬,社會就會少一份沉重,相關責任人也可以因此減少一份罪責。無論從哪一方的利益考慮,公布獲救者名單,都不宜遲。
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曾于4月1日表示,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暴露出用工制度、井下施工管理有很多問題,并建議公布詳細名單,落實到人頭,且實行家屬登記造冊與施工單位的統計兩頭核實,達到準確無誤。
截至4月7日,王家嶺礦難的遇難礦工上升到9人,井下還有兩個搜救點正在加緊排水,救援人員準備隨時搜救仍被困井下的29位工人。此前一天,記者從救援現場了解到,被困礦工家屬最迫切想知道,115位獲救者都是誰,希望能盡快公開獲救人員詳細名單。
王家嶺礦難發生于3月28日,至今已12天。現在,除了少數獲救礦工與家屬通過電話,使家屬久懸的心終于落下,其他大多數家屬并不了解親人的具體情況,依然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獲救礦工也不清楚親人已匯聚山西,離自己咫尺之遙。
對這些家屬來說,12天的漫長等待,等于12天的痛苦煎熬。可以說,每遲一天確知親人的訊息,這種煎熬就會多增加一天。最痛苦的,莫過于生死兩茫茫啊!人心都是肉長的,對家屬的這種心情,于情于理,都應充分理解和尊重。
王家嶺礦難初發時,本應是救援制度常態的及時公布被困者名單,遲遲沒有公布,直到副總理發話,才在礦難發生六天后,搶險指揮部口頭快速公布了一份153名被困人員的名單及籍貫,但并未向記者提供紙質或電子版名單。應該說,這份“口頭名單”和副總理建議的“詳細名單”,仍有不小的距離,因為有的礦工只有籍貫,沒有姓名;從家屬急切希望公布獲救者名單來看,這份“口頭名單”,也應該沒有和當事人及其家屬見面核實。
王家嶺礦難被困者名單,既然能在新聞發布會上口頭公布,也就沒有理由不向媒體書面公布。而不愿意書面及時公布礦難被困者名單,有關方面或許另有考慮,但是,不及時公布獲救者名單,又有什么理由呢?因為這本就是一個多贏之舉:每多救出一名礦工,家屬就會少一份煎熬,社會就會少一份沉重,而救援者就會多一份功勞,相關責任人也可以因此減少一份罪責。所以,無論從哪一方考慮,公布獲救者名單,都不宜遲。
既然如此,這份115位獲救者名單,為何遲遲不見公布?當然,不公布也許有理由,比如由于急救任務重,獲救者的具體身份信息,還沒有一一得到確認。但是,一來沒必要等到全部查清,才一次性公布,而完全可以查清一個,公布一個;二來把不公布的理由及時向公眾作出解釋,不然家屬茫然心焦,公眾易生質疑。
及時公布礦難遇難者名單和獲救者,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個數字,可讓人們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名字,看到一個個具體的人,這既是對生者的尊重,也是對逝者的紀念,更是對災難的反思。同時,也可以由此讓公眾看到救援者的“不放棄、不拋棄”的努力。不管怎么說,115位被困礦工被成功救出,都值得欣慰。
因此,當今之計,在公布名單的問題上,就應“四手抓”:一抓礦難發生后,被困礦工名單的及時公布,以便迅速救援;二抓獲救與遇難礦工名單的及時公布,以便安撫家屬情緒;三抓礦難善后時,賠償名單與數額的及時公布,以便公開公正;四抓礦難問責時,被究責者名單與相應責任的及時公布,以便懲戒當下,警示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