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毛主義的終極目標與人類生存幸福的客觀規律(續三)
由于人們重感覺輕思維,重利輕理的較低的落后的認知思維模式,使人們至今對主宰著支配著人們生存與幸福,決定著人們命運的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不能明確的認識其對自身的巨大作用,不能正確地去積極主動地運用之,反而還要時時加以違背。同樣,由于人們這一落后的思維認知模式,而使太多的人幾千年來一直總是在奉行著一種嚴重違背大自然客觀規律的損人利己的剝削人壓迫人的交往方式。這雖已給人類帶來莫大的災難,每次在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激烈反抗與起義的沉重打擊下雖有所收斂,但很快就又大肆泛濫起來。雖然經幾千年歷史的發展,在人民革命的推動下,損人利己的剝削壓迫總的趨勢來看有所減輕,但是,直到今天,全世界,全人類基本的還都是損人利己的剝削人壓迫人的社會。損人利己的這一剝削階級的剝削壓迫思想也還是那樣的普遍。這是為什么呢?由于這一剝削階級思想是一切剝削制度的基礎,支柱。如果不在根本上徹底消除之,則無以最終戰勝一切剝削制度,也將無以最終確立無階級,無剝削,無壓迫的新制度。所以,必須弄清這個問題,必須尋求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那么,損人利己的這一思想意識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到底是什么時候就有了的呢?如果說有了私有制才有了屬于私有觀念的損人利己,那么,沒有私有觀念的損人利己又怎么能產生私有制的剝削與壓迫呢?這正如人們常問的,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一樣,循環往復,好象無從回答。其實,這要純主觀的思辨,確實無法回答。但要放在事物的本來的現實的運動發展進化演化之中,就不難解答了。因為雞也是由較低級的動物進化來的,它有一個十分漫長的進化演化過程。人也一樣,也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所以,答案還須從一般動物的趨利避害的生存本能中去尋找它的源頭。
由于除人以外的其他動物的大腦不發達,所以它們只能由本能與感覺來感知是利是害而決定是趨還是避。至于這利由何而來,為誰所獲,則是其簡單大腦(或神經)所無法感知的。他們之間也經常互相爭食爭利,也是力大為勝,強權政治,也是不管什么為誰所獲,為誰所得。它們不管那么多,也管不了那么多。因為它們大腦簡單(有的連大腦也沒有,只有神經。還有更簡單的動物連神經也沒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獸性,或野獸行經。同樣,由于人也是動物,也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因而人也不可避免的繼承發展了這一習慣行為。他們也是只知利己卻也多不想是否在損人。雖然人的大腦已高度發達,但也大都用在了人的各種欲望的滿足上,只是使損人利己的方法比其他動物更巧妙,更高明。而思考大自然之奧妙者卻十分稀少。
此外,說到欲望,人們也正是在其落后的低級的思維認知模式下,錯誤地將人的各種欲望的滿足,人的各種感覺的舒服,好受而認為就是幸福,就是個人的最大利益。其實,這種欲望的滿足,感覺知覺的舒服好受對人而言,雖然在許多情況下與自身的根本利益即人的生存與幸福是一致的。但是,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一致。在不少情況下,不僅不一致,而且還是相反的。比如古人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反映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大自然,社會是復雜的,作為社會中的人,這一高等動物就更復雜。尤其是那些智商情商較高的老謀深算的城府極深的人們,更是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詭計多端的。卻有太多頭腦簡單的人總喜歡聽人說順耳話,恭維話,捧場話,總喜歡討個小便宜。然而在這損人利己盛行的險惡的社會里,也極容易上當受騙。甚至某些大的領袖人物也常常因為只愛聽順耳話,聽不進逆耳話而為那些花言巧語的奸佞小人所蒙騙而吃了大虧的還少嗎?就是在體力勞動方面,從直覺來看,似乎又臟又累,枯燥乏味,很不舒服,很不好受,再加上統治階級蔑視勞動的影響,世人大都厭惡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總想不勞而獲,少勞多獲。也就是損人利己,剝削人壓迫人。殊不知真正對人有利的并不是越不動越好,而是要勞逸適度。生命在于運動。長期游手好閑,弱不禁風也會閑出毛病來的。同時也并不有利于在損人利己的社會里的激烈競爭。為什么中國古代朝代不斷更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興了,亡了,又興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這里。
因此,人的損人利己的思想意識,由動物的低級落后的認知方式演化而來是由來已久的。具體由什么時候出現,因為時代久遠,又無文字記載,實在無從查考。但據學校教科書介紹,人類遠在私有制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各部族之間的戰爭已經就有了。而且從現代人們對一些群體動物的考察也發現,兩個不同的猴群之間一旦相遇,也常常會爆發激烈的爭斗與廝殺的。這種爭斗與廝殺不就是一種損人利己嗎?
這樣看來,損人利己是遠在私有制產生之前就有了,只是當時生產力不發達,除了自身生存外沒有剩余生產品,因而在群體內產生不了普遍的私有制的剝削和壓迫(至于零星的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損人利己現象當時是否有不得而知)。而后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除了自身需要外有了剩余之時,在損人利己的意識的驅動下,在可能之時即化公為私,損人為己。當然,人們也只是為己,并不曾想到什么損人 。就是現代人不也多有這種情況嗎?
這樣說來,是否就可以說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了?就是損人利己的了?不是的。盡管人的損人利己由來以久,根深蒂固,由一般動物的認知方式演化而來,但是卻并非就是人的本性。因為并非任何人都一定會損人利己。與人的生存與幸福是人人都需要不一樣,而是由人的較低的落后的以感覺為主思維服務于感覺的認知思維模式所產生的。由于損人利己的這種行為是嚴重違背大自然的客觀規律的,所以它并不是人們趨利避害的恰當方式。因為,從直觀上看,從眼前利益來看,似乎損人能最有效的利己,但是,從本質上看,從長遠來看,損人就是在害己,是后患無窮的。不僅危及自身,還會累及子孫的。
隨著人類向更高級的發展與進化,在人類大多數人能用更高級更科學的方式思維思考時,在人類大多數人能充分認識到并能自覺主動的掌握運用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來為自身服務,而且在產生了這樣的消除了損人利己的剝削與壓迫的社會制度與社會環境之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就會逐漸認識到損人利己對己的嚴重危害性,到了這時,在新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下,人們就會逐漸拋棄夕日自身錯誤的有害的損人利己。而代之以利人利己的新的更人性化的文明的社會交往方式。從而也就能更好地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更有利于人們的生存與幸福。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思想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環境能造就人,反過來人也能改造環境。(未完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