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化生育必帶來一系列經濟危機及嚴重經濟問題
----摘自《人口結構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作者:人口如棋
http://www.gjmy.com/Item/4685.aspx
我國的經濟學觀念誤導了人們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人們以為政府可以主導經濟、以為生產可以主導經濟。殊不知消費才是經濟發展的主導決定因素。
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消費的重要性,卻仍然沒有發現消費是由消費人口結構所決定的關鍵。
一胎化生育破壞了消費人口結構,從而無可避免地導致一系列的經濟危機和嚴重經濟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市場嚴重萎縮危機、內需嚴重萎縮危機、就業危機、長線資產過剩危機、人才危機、養老危機、社會保保障危機、投資危機、技術和知識產權危機、貨幣貶值危機、養育費用大幅升高、貧富懸殊危機、工資水平大幅降低等等。特別指出,還包括引發自然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
低生育率生育,尤其是一胎化生育,是經濟長久的惡夢,在此呼吁人們盡早重視,盡快取消破壞經濟的一胎化生育。鼓勵城鎮生育。
以下是對各危機的論證。目錄如下:
第一節市場嚴重萎縮危機;
第二節內需嚴重萎縮危機;
第三節就業危機;
第四節長線資產過剩危機;
第五節人才危機;
第六節養老危機;
第七節社會保障危機;
第八節投資危機;
第九節貨幣貶值危機;
第十節工資水平大幅下降;
第十一節養育費用大幅升高;
第十二節貧富懸殊危機;
第十三節技術和知識產權危機;
第十四節自然資源危機;
第十五節環境污染和破壞危
第一節、市場嚴重萎縮危機。
消費市場是年齡段化的,一胎化成倍減少年出生人口,因而必然導致年齡段消費市場的嚴重萎縮!
一、消費市場和生產產業是分年齡段的。
消費市場和生產產業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有年齡段劃分。因為不同年齡段人口的消費明顯不同。比如,0~1歲的嬰兒、2~3歲的幼兒、4~6歲的幼兒、7~13歲的小學生、14~16歲的初中生、17~19歲的高中生、20~23歲的大專大學生、24~30歲的年輕人、30~45歲的中年人、45~60的中老年,60~70的老年人、70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體育、社交、保健、護理、醫療、戀愛、生育等等消費明顯不同。這種現象稱為消費的年齡段化。消費的年齡段化導致生產產業的年齡段化。市場競爭和專業化分工,加強了生產的年齡段化。比如,大部分產品和大部分企業的主要消費對象只是某一或某幾個年齡段的人口。這種現象稱為產業的年齡段化。
二、一胎化快速造成各年齡段市場的嚴重萎縮。
一胎化生育對年齡段人口的沖擊非常大,因為年齡段往往比較短,只有一兩年到數年。數年消費人口就萎縮一倍,那企業和就業的惡夢!一胎化生育,從胎兒、嬰兒年齡段開始逐漸向上成倍減少各年齡段人口。年齡段市場在數年里成倍萎縮,競爭將會極度殘酷。這是經濟危機級別的問題!例如,全國各地已經普遍出現幼兒園、中小學的大量并校和關閉。幼兒、中小學教師從大量短缺迅速變為大量過剩。低年齡段教育系統的今天,就是各年齡段產業的明天!企業大量倒閉,中人口大量失業!
第二節內需嚴重萎縮危機。
生育前人口是消費的主力,一胎化成倍減少出生人口,造成生育前人口成倍減少,內需由此嚴重萎縮。
一、生育前人口是主要消費人口。
人一生,大的消費比例分布在兩個階段:一個在老人口階段的最后十年。人一生約90% 的疾病是在這十年發生。這一階段主要是醫療開支高,但其它方面消費則很保守。因為老人口的收入主要靠養老金,而患病又不可預計,醫療費用不可預計。另一個在生育前歲月。分布在整個小人口階段和中人口的生育前階段。 小人口的撫養和教育費用很高,是家庭開支的大頭。錢來自父母等長輩的收入。結婚和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在生育前的戀愛、社交、結婚、購房、購置家庭用品和生育等花費是人生的主要花費。這部分花費來自自己的收入及父母等長輩的收入。 兩者相加占到人一生花費負擔的大部分。所以,生育前人口是最大的消費人口群體,稱為主要消費人口。
二、一胎化成倍乃至數倍地減少主要消費人口,導致內需的嚴重萎縮。
相對于世代更替生育,一胎化減少一倍以上的主要消費人口,嚴重降低主要消費人口比例,因而嚴重減少內需。這稱為一胎化內需危機。具體地說:一胎化成倍減少出生人口,首先減少的是小人口。小人口年齡段消費市場由此萎縮,導致對應產業的消費量萎縮,這導致就業崗位資源的減少,失業人數增加。人們的收入減少,內需減少。比如,由于出生人口的減少導致生源缺乏,已經導致各地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大量關閉和并校,教師的大量轉崗、下崗或失業。一胎化經過約20后,獨生子女一代進入中人口,此時導致年輕人消費人口成倍減少、新建家庭數量成倍減少以及生育消費數量的成倍減少。內需的萎縮幅度將更大。比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育率只有0. 7,僅為世代更替生育率2. 1的三分之一。生育消費量減少3倍。26年的一胎化,減少了26年的主要消費人口,這是我國持續內需不振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擴大投資不能擴大內需。
因為消費人口規模決定了投資和內需規模,消費和投資平衡才是健康的經濟。我國政府試圖通過擴大投資來增加內需,失敗了。這是注定的。政府投資的性質不是消費性的,而只能是建設性投資。要能為了給社會創造價值,要實現產出大于投入。產出的大小已經由消費人口規模決定了。不是政府想擴大就能擴大的!消費和投資平衡的經濟才是健康的經濟。投資過大了,表面上暫時能擴大了內需,實際上不過是浪費或者透支以后的消費份額。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后果:大量的形象工程浪費、世界最長的收費公路、運輸業不堪過路費重負、物價因運費大漲而上漲等等。老百姓替政府投資的浪費買單。
第三節就業危機。
普通老百姓在媒體的誤導下,大多以為就業是由政府和生產決定的。實際上,生產規模是由消費規模所決定的。就業崗位數量完全由消費規模所決定,由消費人口所決定。年齡段市場大多只有一兩年到數年,而中人口的就業期限在40多年以上。所以,內需危機和市場萎縮危機必造成就業資源的嚴重減少,就業嚴重困難,失業大增,這就是就業危機。
一胎化生育是從胎兒、嬰兒年齡段開始逐漸向上成倍減少各年齡段人口。所以,造成的就業危機是從小年齡段產業開始,逐漸向上,沖擊所有產業!由于年齡段市場大多只有一兩年到數年,所以年齡段市場萎縮會非常劇烈,失業來得突然而劇烈。例如,我國低年齡段的幼兒、中小學教育產業,已經出現大量并校和關閉。2、3間學校合并為1間。教師崗位從大量短缺迅速轉變為大量過剩,大量轉崗或下崗失業。其它年齡段產業已經或者必將發生幼兒園、中小學這種就業的嚴重過剩!沒有產業能夠承受消費人口規模的迅速萎縮!可悲的是,那些下崗失業者和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還在相信“中國人口多是就業困難的原因”這個謊言。
第四節長線資產過剩危機。
一、長線資產是指投資回報期較長的資產。比如、遠期技術研發、優秀品牌的長期經營、大型農場的長期經營、基礎設施、寫字樓、商廈、工業園等固定資產等等。長線資產有兩個的特點,一個是前期投資大;另一個是回報期長。投資大,成本就高,降低單位產品成本的條件主要依靠市場規模足夠大。例如,建筑物,前期投資比較大,但使用壽命長達50~70年,市場規模因可利用時間較長而擴大,使用成本降低。又如,遠期技術開發,研發投入巨大,研發期長,產品壽命不一定長,但是短期內產品銷量大,單位產品的成本就低了。
二、一胎化因成本萎縮年齡段消費市場,導致長線資產的嚴重過剩。
長線資產的前期投資大,回報期比較長。一胎化卻會在短期內成倍減少市場規模。所以,它會導致長線資產出現嚴重過剩。所有生產都離不開長線資產,比如,經營場所、品牌和技術開發是最普遍的長線資產。因此,長線資產發生嚴重過剩將廣泛危害所有企業。
三、長線資產過剩,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失業。
消費市場的劇烈萎縮,企業的競爭必然非常惡劣,淘汰面會非常大。淘汰掉的企業,大量的設備設施場地等固定資產作廢,成為廢物、成為垃圾。其工人隨之大量失業。比如,幼兒園和中小學的生源減少,結果只能是幼兒園和中小學的關閉和合并,學校場地和設施的廢棄,以及教師轉崗、下崗失業的大量增加。
四、認為減少人口可以增加人均社會資源的想法是錯誤的。
因為一切社會資源其實是長線資產。支持一胎化的人以為,減少人口后,由于社會資源不變,個人可擁有的社會資源就增加了。這是錯誤的。從中小學、幼兒園的關閉和并校可以看到了。生源減少,學校和老師同時要減少。因為國民經濟的發展遵守經濟規律,社會資源其實是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前期投入,也就是經濟發展的成本。人均資源提高,發展成本就增加,經濟收益就降低,發展速度就降低。所以,人均資源是由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不是人口總量。要想增加人均資源只能靠發展經濟。想靠一胎化,那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二世祖心態。
五、一胎化造成長線資產的嚴重過剩是不可以避免的。一胎化生育與市場經濟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有人或者想,控制長線資產投資規模不就能避免長線資產的過剩了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市場經濟下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生產規模總是保持在等于或高于消費市場規模,不會是小于消費市場規模。因為市場規模決定產品成本。市場份額小的企業因為成本高而不斷失去市場份額,最終會被淘汰。所以各企業總是力圖擴大自己的產能規模和市場規模。所以在固定資產、技術、品牌和研發隊伍等長線投資上無法兼顧未來十幾年、二十幾年后市場規模的劇烈萎縮。一個企業如果能在競爭中勝出,就算整個行業發生長線資產過剩,對它的影響也不大。還可以利用長線資產優勢向國際市場發展。而如果企業在競爭中失敗,那一切都失去了。由此可見,市場經濟需要消費市場保持穩定,最好是不斷增長,這利于企業的發展。成倍減少市場的一胎化與市場經濟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第五節人才危機。
一胎化會導致人才數量、人才成本、人才素質和人才流失等方面的危機。
一、人才數量危機
一胎化下,小人口成倍減少;獨生子女難教育,成才率低。這些導致后繼人才數量成倍以上減少。導致中人口中的年輕人才比例大幅低,中人口技術創新能力大幅降低。
就業困難,又將大批學成的學子擋在就業之外,擋在技術運用和研究開發之外,這又是大量浪費人才資源。
當今世界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資源減少是最大的財富喪失!
二、人才成本危機。
一胎化下,就業難度高,就業崗位競爭激烈,導致學歷競爭激烈。迫使家長們對子女學歷教育投入不計成本。比如,一般收入家庭為了孩子能上個好一點的幼兒園或中小學,也肯花幾千、上萬甚至幾萬元的擇校費贊助費,為了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也肯花幾萬、十幾萬。另一方面,教育系統借機大幅度抬高收費,造成教育費用大大虛高。比如,連中小學義務教育都成了第二大暴利行業!僅次于房地產!現在兩夫妻負擔一個子女的教育費用都吃力。這是拿兩個勞動力成本去培養一個勞動力!人才成本嚴重浪費。
三、人才素質危機。
獨生子女的是家庭未來的唯一希望,家長難免過分溺愛和顧慮太多,導致缺乏必要的自立、自律、刻苦和挫折鍛煉。所以獨生子女難教育,成才率低,素質下降。
成才期望過高、就業危機、學歷競爭過于激烈,學習目的被迫變成追求學歷和文憑。難以踏踏實實做學問,難以注重真才實學。人才素質由此降低。
社會老齡化嚴重,養老金消耗掉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國家不得不縮減教育
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對人才培養的支持大幅降低。
四、人才流失危機
國內市場大幅萎縮和大幅失業,人才的沒有發展空間;養老負擔沉重、工資水平低,人才收入低。這必迫使人才出國謀求發展。由此導致人才的大量外流。經濟環境越差,經濟發展越困難,優秀人才就越多的外流。例如,國家在1999- 2001,三年累計單獨給北大、清華各撥款18個億。但是培養出來的一流人才,尤其是一流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大量地出走,而且是急不可耐地出走。[ 1.]目前的經濟狀況尚且如此,隨著一胎化經濟危機的加重,人才流失會更加嚴重。
參考文獻:
1. 南方網,《北大清華到底為誰而辦? 》。
第六節養老危機。
一、嚴重的養老負擔。
養老社保制度是個“中人口養老人口”的模式。一胎化成倍減少出生人口,獨生子女進入中人口后,中人口數量就不斷大量減少。而老人口數量卻不變或不斷增加,由此導致中人口養老負擔的大幅增加。比如,基準人口結構下,中人口在一胎化進行20年后開始逐年減少,養老負擔開始迅速增加,30多年就增加一倍。并且不斷增加。200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為1. 34億,約占總人口的1/ 10。2015年將突破2億人,2027年超過3億,2044年將達到4億。[ 1]如果保持目前1. 3的生育率,2044年我國總人口將只有12億[ 2.],老人口比例上升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養老負擔增加3倍以上。現在養老金繳納比例為工資的28%。如果增加3倍,工資還剩多少?
二、退休金大幅降低或領不到。
退休金的大幅降低是由于養老金繳納數量的大幅減少和國家在養老社保投入的大幅減少。養老負擔沉重,導致稅收沉重,投資、人才和企業大量外流,企業數量少,競爭力差,經濟蕭條,養老金繳納量就大幅減少;市場劇烈萎縮,國民經濟總量大幅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用于社保養老的投入大幅減少;失業大量增加,國家財政在失業保障的支出大幅增加,只能大幅縮減養老社保的投入。結果就是退休金大幅降低或領不到。
三、老人積蓄大幅貶值。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一胎化帶來的養老危機,打算靠積蓄來保障將來的養老。可悲的是這也行不通,因為積蓄將發生大幅貶值。
1. 因貨幣貶值危機而大幅貶值。
這主要因社會生產總價值的大幅減少;社會養老負擔增加,養老金出現巨額缺口,政府不得不大量增發貨幣填補缺口,導致大幅的通貨膨脹等等。詳細內容請參見第九節貨幣貶值危機一節。
2. 因產品的養老成本大幅升高而相對貶值。
企業的養老負擔增加,導致產品中的養老成本增加,導致產品價格提高。這集中在難以進口替代的產品種類。比如,服務價格。老人對醫療服務需要很大。因此受到的影響比較大。對于可以進口替代的產品種類,本國企業因養老成本高而處于競爭劣勢,遭到淘汰。打擊本國經濟。
四、我國老人口不斷增加卻不能增加消費。
有人以為老人口也是消費人口,老人口多一樣能增加消費。這是錯誤的。老人口增加,但退休金大幅大幅減少,積蓄大幅貶值、不斷貶值。老人口的消費將變得更加保守。
五、一胎化讓人們“老來窮”。
俗語云,人怕老來窮。一胎化偏偏讓人們老來窮。養育兒女花費了大部分收入;積蓄大幅貶值;養老金大幅降低或者領不到。這些導致老人口陷入貧窮。社會保障危機,導致醫療負擔沉重。導致老人有病不敢看,看不起。晚年生活貧困凄慘。
參考文獻:
1. 2005年1月7日《新京報》,《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未來20年是關鍵》;
2. 防風:《走出中國人口迷霧》;
第七節社會保障危機。
教育、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資金來源于國家的經濟收入。一胎化導致一系列經濟危機,國家的經濟收入大幅減少;一胎化導致就業危機和養老危機,失業負擔和養老負擔嚴重,導致社會保障資金年年入不敷出,陷入社會保障危機。們缺乏社會保障,一定要注重存錢,克減消費,由此導致內需更加缺乏,經濟越發陷入危機。社保資金來源越發缺乏。
第八節投資危機
一胎化引起的市場嚴重萎縮、長線資產嚴重過剩、人才危機,養老負擔巨高和貨幣大幅貶值等等經濟危機,都是嚴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生存。所以必導致投資的流失,國內資金大量外逃,國外資金不進來。這就是一胎化投資危機。為什么現在有那么多的外資來大陸辦企業?不僅因為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還因為我國犧牲了本國企業的發展,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代價等利益。比如,稅收的雙軌制以及各種外資優惠政策,人為地令本國資本比外資低一等。大力促進外資發展,卻依然嚴格限制國內私營資本的發展。難道外資就不是私營資本?所謂的引進外資,不過是由內地提供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減免稅收、減免排污費等等,外資企業將生產過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組裝環節設在當地。老百姓所能受益的,是有機會極廉價地出賣勞動力,還不及破壞環境代價的零頭。外資規模越大,給以后累積的資源和環境惡果就越嚴重!這些惡果會有突然爆發的一天的。
外資的大量涌入,還暫時掩蓋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外資公務和稅收的增加,促使了公務員隊伍的臃腫擴大,公務開支成為巨額財政負擔。據統計資料,去年公務消費就高達7000億。一胎化經濟危機以及體制等其他因素制造的經濟危機遲早要爆發的,當危機爆發,外資就會大量抽逃,巨額公務員負擔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沉重包袱,將嚴重增加混亂和腐敗,阻撓政體改革。將經濟拖入長期的大蕭條。這方面南美國家是前車之鑒。
第九節貨幣貶值危機。
貨幣的大幅貶值來自三個方面。
一、因嚴重的養老負擔而大幅貶值。
社會的養老負擔大幅增加,產品中的養老成本就大幅增加,導致價格的升高,貨幣由此相對貶值。具體說來,難以進口的產品種類,價格會升高。比如,服務類價格。可以進口替代的產品種類價格難以提高,這導致本國企業的競爭劣勢,遭到淘汰,本國經濟受損。
二、大幅的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
一胎化導致就業危機和養老危機。高失業率、高養老負擔,社保基金年年入
不敷出,社保基金巨額缺口。政府不得不增發貨幣來填補。這造成大幅通貨膨脹,由此導致貨幣的大幅貶值。比如,我國的養老金缺口去年已達2. 5萬億[ 1.],并且不斷繼續增加,人民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以美元為本位。布什政府讓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應該提高對美元匯率,這樣才能保持人民幣原有幣值不變。但去年政府增發4萬億,人民幣跟隨美元大幅貶值。老百姓的口袋就這樣被通脹去了4萬億。表面上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保持不變,沒有“貶值”,但人民幣對美元以外外幣已經大貶說30%。所以,“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不過是輿論泡沫。看看進口原材料和進口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就知道了人民幣的升值貶值幅度了。
三、產品產值大幅減少導致貨幣貶值。
貨幣的本質是商品的交換媒介。一國總有消費產品的總價值決定該國總有貨幣的總價值。消費產品總價值減少會導致貨幣貶值。反之,消費產品總價值增加會導致貨幣升值。(注:這里所說的產品不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而是有市場的產品、適合消費的產品。沒有市場、不適合消費的產品只能是浪費。)無論貨幣采取何種貨幣本位制度。它都改變不了這個商品交換媒介的本質。就算以外幣為錨,也改變不了。一胎化引發市場嚴重萎縮、投資危機、人才危機等一系列經濟危機。產品的生產大幅減少,內需大幅萎縮,本國總有產品價值大幅減少。貨幣必跟隨大幅貶值。一胎化導致長線資產嚴重過剩,大幅浪費原有長線資產,這也導致本國總有產品價值的大幅減少。
參考文獻:
1. 第一財經日報:《2. 5萬億養老金缺口政府補》
第十節工資水平大幅下降。
原因:
1. 就業難度高,就業市場上,企業能夠大幅降低購買勞動力的工資價格,所以工資水平必大幅降低。
2. 養老負擔大幅增加,工資里面要扣除的養老負擔增加,所以實際工資水平降低。
3. 人才培養成本大幅提高,但工資額卻沒有相應提高。所以實際工資水平相對降低。比如,教育成本大幅虛高,兩個勞動力(兩夫妻)才供得起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孩子工作后,工資水平相同。實際工資水平就是大幅降低了。又比如,80年代人,讀完大學學費累計達到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而工作后月工資只有千元左右。按銀行貸款利率算,十幾萬的十年期貸款,每月需還款額為千元左右。這么看來,80年代人算是白打工了。6、70年代人,讀完大學學費累計在2、3千以內。兩個年代人同在企業打工,同樣的工資水平。80年代人較之6、70年代人的實際工資水平低了很多很多。
4. 失業率高,工作不穩定。人們的短期和長期失業增加,總收入減少,相當于工資水平下降。
第十一節養育費用大幅升高。
這主要是一胎化導致教育費用的大幅虛高。
1. 一胎化導致教育費用的大幅虛高。因為:獨生子女的唯一性和珍貴性,家庭采取精品關愛和精英教育模式,導致撫養和教育投入大幅提高;就業危機導致學歷競爭的激烈,迫使人們要增加學歷投資;教育系統趁機抬高教育收費,導致教育收費大幅提高……這些導致撫養和教育費用成為家庭負擔的大頭,教育費用的大幅升高。很多人以為現在教育費用大幅虛高僅僅是因為教育產業化。這是沒有把問題看透。就算沒有教育產業化,一胎化也必然導致教育費用大幅提高,因為一胎化帶來就業危機。就業困難不斷增加,就業崗位的競爭就越來越激烈,這必導致學歷優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短短十年,招工的學歷要求已經從高中提高到大專又提高到了本科,還增加各種培訓認證要求。現在連本科學歷都失去學歷優勢了,越來越多的本科生選擇畢業后繼續讀研究生或出國留學的人。學歷競爭迫使家長們不得不越來越多地增加子女的學歷投資。比如,一般收入的城鎮家庭也會花2、3萬塊擇校費上個好中學,也會花幾萬、十幾萬買張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是虧本生意!又比如,從幼兒園高收費調查可以看到,幼兒的學前教育費用比大學還高。家長們把教育優勢競爭提前到了學前。[ 1.]又比如,本該分文不賺的中小學義務教育變成了第二大暴利行業,緊排房地產業之后,10年亂收搜刮二千億[ 2.]!養育負擔的沉重,導致整個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消費萎縮。這又惡化了內需的缺乏。現在兩個勞動力(兩夫妻)負擔一個子女的教育費用都困難。這相當于是需要兩個勞動力收入才能培養出一個將來的勞動力!教育費用已經高到非常危險的地步了!已經是嚴重的經濟問題了!
2. 失業率增加,工資水平大幅降低,收入減少。養育開支卻大幅升高,這是養育費用的相對大幅升高。
3. 養育費用的大幅提高,導致人們生育愿望陷入低水平。低生育率危害經濟的發展,如何鼓勵生育,必將是政府最頭疼的事。在所有低生育率國家和地區,高額獎勵生育也難以提高生育率。
參考文獻:
1. 2004- 6- 1晚《經濟信息聯播》:《北京幼兒園高收費調查》
2. 2004- 1- 6《解放日報》。
第十二節貧富懸殊危機
一、一胎化導致就業危機。就業危機的高失業率導致貧富懸殊,無法縮小貧富懸殊。
二、一胎化導致養育費用大幅升高,導致一般收入及以下人口因教育負擔高而貧窮;或因上不起學失去發展機會,失去擺脫貧困的機會。導致貧困及一般收入群體與富有群體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三、一胎化生育破壞了縮小貧富差距的自動調節,擴大貧富差距。根據養育能力選擇養育幾個本來是貧富差距的有效調節機制。
1. 富人的下一代越多,其每個子女繼承的財產就越少。對下一代人來說,縮小了貧富差距。
2. 培養人才需要付出巨額的資金。窮人缺乏這個條件,而富人有這個條件。富人多養育兒女,富有的財產可用在多為國家經濟培養人才。這實際上是公益的、是均貧富的。
3. 富人多養育兒女是多增加消費最大人口,擴大消費市場。一胎化強迫富人窮人都只生1個,破壞了以上縮小貧富差距的自動調節。我國現狀是城鎮富于農村,培養兒女的經濟能力強。讓城鎮多養育兒女,一方面可以多培養將來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可以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所以應該鼓勵城鎮生育。本來城鎮的生育愿望就低,應該鼓勵多生。一胎化決定農村養育1. 5個,城鎮養育1個。此舉導致城鄉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四、大幅虛高的教育費用,讓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教育費用高昂,窮人的孩子上不起學,尤其是高等教育。失去了獲得高等知識和技能的條件,失去了獲得高收入工作的機會。勉強讀上高等教育的,就負債累累。在工資水平大幅降低的環境下,畢業后是白打工,只怕是要比原來更窮。
第十三節技術和知識產權危機。
1. 人才危機導致技術人才缺乏;
2. 長線資產嚴重過剩、投資危機、市場嚴重萎縮導致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投資缺乏。
3. 就業困難,將大批學子擋在就業之外,擋在技術研究工作之外。連糊口都成問題。技術研究不得不放在低風險,周期短的類型。這些導致跟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第十四節自然資源危機
一胎化認為減少人口出生,就能增加人均資源率,這個觀點似是而非。事實是: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導致自然資源危機。
一、自然資源的多寡并不是經濟發展和發達的決定因素。
非洲是自然資源遠比我國豐富,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依然貧窮落后負債累累;拉美洲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深陷經濟危機;日本嚴重缺乏自然資源,從二戰后的戰爭廢墟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可見,自然資源的多寡并不是經濟發展和發達的決定因素。
二、各國可擁有的資源量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不是由國內蘊藏量決定。
中東國家石油豐富,但他們要賣出。賣出的石油就變成別國的了。日本缺乏石油,付出國際貨幣就能從國際市場獲得石油。所以,自然資源的多寡并不是由國內蘊藏量決定。世界資源其實是各國共享的,按經濟實力來分配的。因為經濟全球化,各國資源都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國際市場。所以美日等發達國家可以大量消耗非發達國家的資源。而非發達國家卻不能消耗本國的大部分資源,不得不出賣給發達國家享受。比如,美國、日本和歐盟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十幾,卻消耗世界市場的大部分資源。
三、一胎化引發系列經濟危機,破壞經濟實力,必然喪失更多的資源份額。
一胎化引發市場嚴重萎縮危機、養老危機、人才危機等等一系列嚴重的經濟危機,搞垮經濟。結果必然是造成我國喪失更多的可分配資源份額。其中包括要出賣掉更多的國內資源。
四、經濟落后會給我們今后以及子孫后代帶來嚴重的資源危機。
1. 經濟規律決定落后國家的自然資源價格遠低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有更好的更高效率的勘探和開采技術,有更好的管理。為什么發達國家的資源價格遠遠高于落后國家呢?弄得發達國家的企業要跑到幾千、幾萬公里外,搭上幾千、幾萬公里的運輸費去購買外國資源?別以為那只是出于什么戰略儲備目的。這其實是由經濟規律所決定的。落后國家的資源價格之所以會比發達國家低一大截,是經濟發展競爭的結果。落后國家由于技術等方面的落后,產品成本比發達國家高很多,高的部分在資源的消耗。要保證產品能在市場存在,它必須把產品的資源成本降下來很多。其結果就是降低資源價格。比如,每千克標準煤產出的國內生產總值, 我國僅為0.36美元,而日本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為1.86美元;我國火電廠供電煤耗為每千瓦時404克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為317克標準煤,高出27.4%。我國的工業鍋爐,平均能耗效率為60%,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我國每萬元gdp耗水量比國際水平高5倍,總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 1.]能源消耗比高別人1倍的話,能源價格就要比別人低一倍,這樣能源成本才能相同。這就是為什么落后國家的資源價格比發達國家低很多的原因了。
2. 低價格是靠犧牲資源價值和環境成本來實現的。為什么自然資源價格能夠降得比發達國家低很多?自然資源成本包括資源價值和開采成本。其中資源戰略價值和開采的環境成本很高,但相對間接和隱蔽。因為相對間接和隱蔽,容易犧牲掉,所以能把資源價格降下來。自然資源隨著消耗越來越少,價格會越來越高。非發達國家今天把資源便宜賣掉。將來就要花高得多的價格進口。所以說,他們是犧牲資源價值在跟發達國家爭奪眼前的資源市場,犧牲資源價值來維系經濟的發展。前幾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是30多美元一桶,現在是50多美元。以后還將繼續升高。石油輸出國能夠減少石油輸出,靠其它產品維持經濟發展嗎?要是能夠現在就不會不斷提高生產能力了。礦產資源的開采同時會造成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污染,所以環境成本很高。非發達國家犧牲了環境成本,所以價格降下來了很多。比如國內的貴州、山西等能源大省并沒有因資源豐富而富裕,反而是比較落后貧窮的省份,反而因為資源的開發而環境污染和破壞嚴重。犧牲的環境代價的實際意義是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轉嫁給以后和子孫后代。不過其禍首是經濟發展落后,經濟落后你就不得不犧牲資源和環境代價來維持生存和發展。資源是隨科技的發展而發展增加的,現有資源的減少問題的影響還不是很大。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影響就非常大了。
3. 犧牲資源價值和環境成本的做法,導致日后嚴重的資源枯竭危機和環境危機。國內資源畢竟有限,所以,這種把資源損失和環境破壞代價轉嫁給以后和子孫后代的做法,必然會在以后引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我國現在已經到處叫喊能源枯竭危機了。連山西這樣的資源大省都面臨能源枯竭危機。所以說經濟落后必帶來資源危機。一胎化必促進資源危機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嚴先溥:《上海證券報》。
第十五節環境污染和破壞危機
主張一胎化者以為人多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為一胎化生育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壓力。殊不知一胎化只會嚴重增加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源于消費和生產,所以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是由經濟發展的水平所決定的。在自然資源危機一節已經論證過,經濟落后導致資源開采的犧牲環境成本,由此帶來嚴重的環境危機。不僅在資源產業如此,在所有產業都會如此。一胎化引發系列經濟危機,導致技術上的落后,產品成本相對高很多,導致人們只能犧牲環境成本來維持產品的生存和經濟發展水平。把環境破壞代價不斷地轉嫁給以后,給日后累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危機。建國以來,我國不得不走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路子。就是因為經濟發展大大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今年初披露:我國的化學耗氧量(主要是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消耗臭氧層物質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我國單位產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幾倍,我國每萬美元產值消耗礦產資源是日本的7. 1倍、美國的5. 7倍、印度的2. 8倍。我國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7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即喪失水功能,不可農業用、不可工業用,更不可作飲用水源。專業術語稱為“劣五類”)占41% ,沿海赤潮的年發生次數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 4的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1/ 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不足20% ,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率僅為32% ,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5個。這些不是因為人口多。污染主要來于交通、生活和生產三個方面。美國的汽車公里量遠大于我國,但美國的環境污染比我國小得多;一家小化工的污染,比一座中等城市的生活污染還大。并且毒性巨大,禍延幾十年,難以治理。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者主要是生產企業。所以說,污染和破壞主要在生產方面。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是長久的、難以治理的。經濟落后的大差距決定了我國不得不走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子。污染企業當然無法治理了。舉國是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無可避免陷入環境危機。
環境危機是政府環保工作的失職,不過原因在經濟落后,但經濟落后責任還是在政府。這里面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內需缺乏。一方面,內需缺乏就必須爭取國際市場來解決就業。落后國家要跟發達國家競爭國際市場就不得不犧牲環境成本。我國產品之所以廉價,勞動力廉價是一個方面,但那只是很小的方面。因為我國勞動生產率只是人家的幾十分之一。大的方面在不計資源和環境成本、犧牲資源和環境成本。比如,04年西班牙焚燒中國皮鞋事件。西班牙生產一雙旅游鞋成本在二十歐元左右。而中國只要三到四歐元,甚至2歐元。十多歐元的成本差價怎么來的呢?主要就在環境成本上。例如,生產的皮革要使用硝酸鹽,造成的環境污染相當高!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導致就業困難,勞動力廉價,國內消費難以承擔起環境成本。征收環境成本稅收又會導致產品價格大幅升高消費量大幅減少。就業更加困難,失業率更高,經濟更糟糕。
所以,一胎化制造一系列經濟危機,必同時制造環境污染和破壞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