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自國家確定為法定假后,清明節更為國人重視,氣氛也更為濃烈。清明節濃烈的氣氛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祭奠祖先與緬懷先烈。祭奠是為了不忘恩,不忘祖先的生養之恩;緬懷是為了不負義,不負先烈的舍生之義。
在祭奠祖先方面,祭祖的氣氛已經非常濃烈。祭奠活動表達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沉痛悼念,同時也成為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在緬懷先烈方面,緬懷的氣氛還不夠濃烈。一些地方拜祖的雖然規格很高,排場很大,但主要重視了遠祖,而淡漠了近烈。哪些是近烈?就是在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由毛主席起草、周總理題寫的碑文上寫的:“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而且特別需要緬懷的是其中“三年以來”與“三十年以來”的人民英雄。現在,還應該加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獻身的英雄。
毛主席說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呢?”毛主席還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過:“你可以忘記我,但是不可以忘記那些先烈。”
毛主席之所以叮囑大家“不可以忘記那些先烈”,歸根結底就是要大家不可以忘記先烈們的革命目的;就是為了提醒大家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不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讓廣大勞苦大眾不再受剝削受壓迫,為了鏟除人吃人的社會;就是要讓子孫后代不斷地用先烈們的革命理想去檢視現實,看他們繼承人的所作所為是不是背離了他們最初的目的,就是要讓革命的接班人看到再出現人吃人現象的時候要奮起斗爭繼續革命。
毛主席說可以忘記他,一些不愿意再提革命目的的人也千方百計想讓人們忘記他。但是人民怎么可能忘記他呢,因為他本身就是所有先烈的靈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