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來為“上訪”討說法
按:轉發孟學農、最高檢、最高法幾篇有關評說上訪的報道,企圖為“上訪”找說法,希冀引起更廣泛更深刻的熱議。
對待任何一件事情,你要肯定或否定,要褒揚或扼殺,都要知道是什么、為什么,不要糊涂自己的孩子是誰生的,卻霧里看花式的孤芳自賞……
上訪,即群眾越過底層相關國家機關到上級機關反映問題并尋求解決的一種途徑。意向上級政府反映群眾意見,反映出群眾對上級政府的信任,是我國特有的政治表達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上訪是群眾反映意見、上層政府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途徑。根據上訪的事件起因(理由)上訪分為有理上訪和無理上訪,但總的來說上訪多是因問題在當地政府得不到解決或解決不合理而引起,針對的往往是權力和資本結合所產生的不公平現象,例如貪污腐敗、黑惡勢力與政府勾結,因此針對上訪者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
說到“上訪”,本人有過多次描述,其中,對上訪的管理機制、上下渠道和監督手段都頗有微辭并行無情暴曬。今天,我看見一個網友的話語很有見地,故引以代言:
“知道為什么上訪成本那么高,還是有人趨之若鶩嗎???因為這些事情嚴重關系到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家庭,這也可能是唯一能解決他們生活困境的辦法!!!而靈道們或許只要您一杯茶的工夫就能解決他們的困難,他們會感激你一輩子!!!人生在世,誰沒有困的時候,這絕不是為了一絲的尊嚴或者蠅頭小利的事情,是真正的生活絕望、走投無路的時候,如果你也遇到這個時候,你會不會希望有人能拉你一把呢,如果你現在伸出手,或許下次向你伸出手的就是他們或他們的后代!!!”
我要特別強調并追加的是,全國復員軍官百折不撓持續10個寒暑的上訪,更重要的還在于江山社稷呀!
轉載報道原文如下:
(一)孟學農
孟學農:地方干部采取措施減少上訪違背法律
2010-03-13 03:55:00 來源: 新京報(北京) 跟貼 783 條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孟學農接受采訪表示,地方干部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上訪,是違背法律和規則的辦法,只能求得暫時的平安和穩定。不如把事情公開,讓法院進行公開,讓老百姓有說話的地方,這樣對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都有好處。
新京報3月13日報道
把“大接訪”變為“大揭訪”,法院系統公開接訪情況。要把監督置于陽光之下,發動社會的監督,發揮輿論進行監督,發動當事人進行監督。———孟學農
在昨日審議兩高報告發言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孟學農建議,法院公開接訪情況,以保證審理的公開透明。
在發言中,孟學農舉了一個信訪接訪的例子。
他說,兩年前他曾經到一個縣市搞調研。當時中央正在要求縣委書記大接訪。那天是星期天,正好應該是縣委書記接訪。信訪局各種制度一應俱全掛在墻上,信訪辦主任向他匯報縣委書記參加了接訪并且完成了三個接訪。但當他提出下午開座談會時,縣委書記卻遲遲來不了,一直等到晚上8點才到。原來縣委書記的家在省城,才從省城趕來開會。孟學農說,這件事讓他思考很多。
所以,孟學農建議把“大接訪”變為“大揭訪”,建議法院系統公開接訪情況。要把監督置于陽光之下,發動社會的監督,發揮輿論進行監督,發動當事人進行監督。讓方方面面進行監督,媒體還可以追蹤調查。
他認為,應當從制度建設上保證司法的公開透明,而不是通過領導批示和信訪,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加強監督。權力必須關在籠子里,曬在陽光下。
他表示,地方干部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上訪,是違背法律和規則的辦法,只能求得暫時的平安和穩定。不如把事情公開,讓法院進行公開,讓老百姓有說話的地方,這樣對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都有好處。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立強)
(二)最高檢
最高檢:久拖不決致當事人反復上訪將被追責
2010-03-23 21:42: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北京) 跟貼 187 條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最高檢近日印發通知稱,要對涉檢信訪工作加強法律監督和自身監督,對違法辦案或有錯不糾、推諉扯皮、久拖不決,導致當事人反復進京上訪的,要根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辦案人員和包案領導的責任。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報道 針對中國目前大量社會矛盾以涉檢信訪的形式表現,涉檢信訪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了《檢察機關貫徹<中央政法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強源頭治理,通過涉檢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法律監督和自身監督,既嚴格依法辦事又注重協調解決信訪群眾的實際困難。
高檢院控告檢察廳有關負責人說,近幾年,全國檢察機關通過開展集中處理涉檢信訪專項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涉檢信訪形勢有所好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中國仍處在矛盾凸顯期,大量社會矛盾以涉檢信訪形式表現出來,一些長期積存的涉檢信訪問題處理難度加大。
這一《實施意見》要求,堅持檢察長接待日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堅持定期組織檢察干部下訪。各級檢察機關要切實把涉檢信訪排查化解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對上訪量比較大的地區,上級檢察機關要定期派出巡回接訪組,按照案件管轄范圍就地接待上訪群眾,方便群眾反映問題。
基層是涉檢信訪矛盾化解的重心,要建立健全涉檢信訪問題排查化解機制,高度重視初信初訪的辦理化解工作。加強源頭治理是最大限度減少涉檢信訪問題產生的重要舉措,這位負責人說,要完善規范執法行為機制,強化對執法辦案的監督制約,建立涉檢信訪風險評估預警制度,并堅持定期對涉檢信訪形勢和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判。
同時,要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強化責任追究;嚴格落實包案責任和領導干部的接訪責任,強化上級檢察院督查督辦責任;要狠抓責任查究制度的落實,對違法辦案或有錯不糾、推諉扯皮、久拖不決,導致當事人反復進京上訪的,要根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辦案人員和包案領導的責任。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大強)
(三)最高法
最高法:2009年民眾上訪105.5萬人次
2010-03-11 15:29:30 來源: 人民網(北京) 跟貼 203 條 手機看新聞
核心提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他說,各級法院從提高辦案質量、抓好初信初訪入手,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去年,群眾來訪105.5萬人次,同比下降9.4%。
人民網3月11日報道 今天下午3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王勝俊]:高度重視信訪工作。
[王勝俊]:最高人民法院盡力改善人民來訪接待條件,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方便;推行法官帶案下訪和巡回接訪制度,組成5個接訪組赴信訪高發省份駐地接訪4887件次;加強上訪老戶息訪工作,分9批審查、甄別上訪老戶案件2871件;全力做好集體訪、越級訪特別是進京上訪案件的排查處理工作,加強信訪法規宣傳教育,引導信訪下移,督促地方法院依法將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
王勝俊]:各級法院從提高辦案質量、抓好初信初訪入手,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去年,群眾來訪105.5萬人次,同比下降9.4%。
(本文來源:人民網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