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綁計生政策,是中國人口軟著陸還是大爆炸?
2010年02月03日 02:56 來源:僑報 作者: 資中 (紐約空中飛人筆名)【大 中 小】www.usqiaobao.com
由于筆者對大陸當前情況的相對隔閡,經朋友介紹后才得以拜讀大陸學者胡鞍鋼先生的《穩健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穩定未來人口規模》(下簡稱胡文),從而證明了筆者于2009年12月14日在《僑報》發表的《中國的新人口警鐘敲響得太早了》(以下簡稱拙文)一文中,提到大陸有人為了達到生育平衡,把“總和生育率(F)達到F =2,甚至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達到2.1才算滿意”的主張絕非子虛烏有。胡先生就是屬于人口保險派或滿意派的一員大將。因為,胡文里一個核心和重要的段落就提到:
從“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向“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轉變,使得中國的實際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即婦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2.1左右,讓以后幾代人既可以“顧小家”,又可以“顧國家”。從長遠來看,可以逐步實現中國少兒人口、青年人口、勞動年齡人口以及總人口規模的穩定。
筆者在拙文中已提到,世界上凡F≥1.6的國家,人口均在增加之中;更可怕的是,在F≥2的國家,其人口到2050年時平均將增加在30%以上。如果按照胡先生“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的F=2.1”估算,屆時中國的人口按增加30%計,將由現在的13.3億增加至17.3億,到本世紀末,不達到20億才是怪事。中國的人口將不是“軟著陸”,人口規模也穩定不了,而是人口“大爆炸”。
胡文又說:從1998年開始,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就已降到10‰以下,在發展中國家中率先進入世界上的低人口增長國家行列。進入21世紀后,中國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極低的國家之一,200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到5‰,更重要的是,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已降至到1.8以下,屬于“少子化”(即婦女總和生育率過快下降,明顯低于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類型國家。中國現在面臨新的人口問題,需要及時調整人口政策。
自然增長率(以I代表)降到5‰,有什么可怕的?理論上只要I為正值,人口就不會減少。考慮到I值易受人口年齡分布的影響,以中國的情況言,I只要不降低到小于1‰,人口就不可能減少。只有當F<1.6或I為負值的國家,人口在逐漸減少之中的才能定義為“少子化”類型國家。中國并不屬于“少子化”國家,根本不需調整人口政策。
胡文又說:進入21世紀,中國在人口問題方面同時出現兩個新的發展挑戰:一個是加速的“少子化”,第二個是加速的老齡化。聯合國人口署預測,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6.7%,2050年將上升到31.1%,大大高于屆時的世界平均水平(21.9%)。
老齡化有什么可怕的?老齡化是人類預期壽命(L)延長的必然結果,是全球性共同面對的問題,筆者在拙文中已說明。現再補充一點。世界上L最長的國家是日本,平均L=82.12歲,中國L=73.47歲,在世界約2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105位。即,世界上有半數國家L值大于中國,提早老年化的是那些國家。下為一些國家L≥60歲的老年人口分布占總人口的比例:日本25.7%,德國24.5%,英國20.8%,法國20.6%,俄國18.8%,美國16.5%,中國10.4%。可見,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6.7%,還趕不上日、德、英、俄現在的水平,中國應算老年化國家里的小老弟。老大哥應付老年化的經驗,屆時對中國很有參考作用。
到205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數目不可能改變,要降低中國老年人口的比例,只能增加人口。不妨計算一下看看:為簡化起見,取2050年中國人口上升到30 %為準,如果想分別降低到25%=30/120和20%=30/150,則2050年時,中國的人口將分別增加(120-100)%=20%和(150-100)%=50%。屆時人口將由預估的14.24億增加到17.09億和21.36億,到本世紀末,人口將分別超過20億和30億——這將導致人口的爆炸。由此可見,任何降低中國老年人口比例的打算,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其實凡是L>60歲的國家,遲早都會出現人口老化問題。中國現在的L=73.47歲,如果害怕人口老化,難道要把L降低到60歲以下不成?
胡文還以較大篇幅拿印度與中國作比較,這是選錯了參照系。印度當前F=2.72,I=15.5‰,人口到2050年將預估增加57%,達到18.08億人。與這樣一個不能控制人口爆增爆漲的國家進行對比,有何意義可言?中國和印度現在的人口分別占世界的19.67%和17.61%,居世界的冠、亞軍。難道到2050年,中國人口數量還要坐上冠軍寶座不成?
綜上所述,胡鞍鋼和田雪原先生文章的要害在于:錯把F=2.1作為保持生育更替水平的指標,且絕口不提由此引起的人口增長問題。如果按照胡、田二位先生的主張調整中國現行人口政策,將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中國的人口將會爆炸。
中國的人口政策已經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需要認真展開思考。
(作者系旅美華人評論家)
(編輯:聶知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