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或是一滴淚
中新網今年3月22日發表消息稱,目前,中國西南正遭遇一場百年難遇的大旱,干旱受災人口達到5000多萬人,1600萬人飲水困難,旱情再次敲響環保、節水的警鐘。中國水資源人均擁有量僅是世界的四分之一,670余座城市,有400多座供水不足,32個百萬人口城市中,30多個長期受缺水的困擾。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進程加快,本就缺水的中國,一份份水資源告急報告,接二連三地擺在決策者面前:北方資源性缺水、南方水質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由于缺少河流,許多城市采用吸食地下水的方法來供應生活,這便有了一個明顯的問題,這些地下水往往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存儲起來,一旦抽干,我們的地標環境,氣候天氣等都要受到影響。中國日報報道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凝聚了全球1400名頂尖科學家心血的《全球環境展望-4》(GEO-4)綜合報告。為地球“會診”的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自1987年以來,人類消耗地球資源的速度已經將我們自身的生存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預計到2025年前,發展中國家的淡水使用量還將增長50%,發達國家將增長18%。同時,水質的下降趨勢仍在繼續。受污染的水源還是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據悉,發展中國家每年有300萬人死于與水有關的疾病,大部分是5歲以下兒童。
我們急切的想找到更科學的方法,利用起周圍的水資源,很明顯大海是我們的首選目標。但是,開發海水卻又是一項相當昂貴而漫長的工程。同時,權威資料告訴我們,看似浩瀚無邊的海洋,實際上僅有3%的水,可供人類食用,在這3%里面又有約70%來自于那南北兩極千年不化的冰山,這就足以說明我們的水資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豐腴。
水作為一種特殊的涉及公共安全的商品,在未來的生活中,愈顯“命脈”地位,“水貴如油”亦非天方夜譚。人類到底依賴水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一天不喝一滴水的滋味,你所感受到的口渴難耐,不僅是自己身體的危險信號,那也是來自大自然的無奈呼喚。人類現在開發的豐裕水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以戕害生命為代價的,因為人類向地球透支的賬單已到期,此話并非危言聳聽。
蘇格拉底曾說,“這個世界太亂了,再這樣下去,30年后就會滅亡!”當然,3000多年已經過去,地球依然運行正常。不過,環境惡化隱憂日甚畢竟也是不爭的事實。提倡節水,保護水資源……所有這些,都是對的。然而,我發現各地似乎很重視向平民百姓宣傳節水的好處,也有很多措施來實現節水和保護水資源。不過,這里似乎少了一個角色,那就是那些高水消耗的行業或者公司。為之,不少有識之士深切吁求:實行缺水城市高額累進加價制度,逐步開征農業生產取水水資源費,依法治污,對制污企業的迎頭痛擊!
記得散文家葦岸說過,“人類與地球的關系,很像人與他的生命的關系。在無知無覺的年紀,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井,可以任意汲取和享用。當他有一天覺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暫和有限時,他發現,他生命中許多寶貴的東西已被揮霍一空。”到2030年,中國的水資源將到警戒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眼下,在到達警戒線之前,我們當與生態危機賽跑。否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或許就是一滴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