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中國永遠都不缺乏這樣高瞻遠矚的戰略家。想想大清朝那會,幾千英國遠征軍就打得大清騎兵丟盔棄甲,以至國門洞開。日本人闖入中國更是如入無人之境,肆意妄為。那時列強滅亡中國可謂易如反掌,可他們沒有這么做,為什么?是他們發慈悲嗎?當然不是。試想又有哪國政府可以剝削他的臣民到如此之地步,留著清政府那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可以把中國的存貨擄掠一空,而不必擔負任何的風險。而后辛亥革命為什么能成功,而不遭到外來勢力干涉呢?在我看來,這是外國人一手導演的。因為這時期的清帝國已無力為這些吸血鬼提供新鮮血液了,被其無情殺死也不足為奇。而李鴻章們是沒有看到這個結局的,作為封建勢力的代言人他確實很難做,但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他沒能保全中華故土,確實是有罪的。因為當時有很大的可能讓他力挽狂瀾的。對于甲午海戰的失敗,很多人都在罵慈禧太后,但我看著也不完全,當時的國際形勢是不利于我們的。亞洲崛起一個大國是歐美列強的要求,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遠東地區實現一種力量上的平衡,壓制俄國人。而中國人不幸成了他們這一政策的犧牲品而已。所以我們靠想有所出路,對日本人必須不顧一切。但很多人不明白這些,也就產生了中國人的悲劇了。我們渴求什么國際調解更不啻為癡人說夢。甚至在美國人的戰略中,把世界分級,保持美國的超然地位本就是他們最初的夢想。可是美國人算錯了,日本人是不會甘心做他們的小卒子的。他們想趁著歐洲如火如荼的戰爭,一舉殲滅美國人的艦隊,讓美國人沒有翻身的機會。但美國人早有防備,結果才將日本人置于死地。正是他們的相互猜忌導致了他們計劃的破產。這樣看來靠強權瓜分世界幾無可能,因為他們會窩里斗。
另一個成歷史之謎的問題就是,在朝鮮半島如此強勢的美國,為何會輕易放棄中國?你可能會說美國人怕蘇聯人。可是細細想來,需要美國人強硬的時候,他們哪次是退縮的呢?我看就沒有吧。在我看來,美國人看出了蔣介石不是他們能隨意擺布的木偶,蔣某人是不會為了美國人的利益放棄它本身的利益的。而大地主與所謂自由資本主義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蔣某已成強弩之末,美國人為了他,還不值得。1950年的時候,中國不打行嗎?在我看來,非打不可,早晚比晚打好。蘇聯人當時真的無力與美國為戰嗎?未必。蘇聯那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他們很期待中國的退縮,這樣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在中國駐兵保護中國。這就解釋了蘇聯曾屢次使用否決票,這次經同意聯合國軍武力干涉朝鮮問題。試想一下如果日后中蘇矛盾時,蘇聯還有駐軍在中國,那會是什么后果呢?試想一下,朝鮮也至于美國的勢力范圍下,中國處于美蘇兩強的戰略前沿,又會是什么后果呢?想一想歷史上那些還未展現力量,而列強恣意展示無力的國家,還有一個是不面目全非的嗎?所以中國早打更有利,失敗了大不了還會井岡山打游擊嗎?
還有的人對建國時,中國的閉關鎖國很是抨擊。咱們先不說中國當時的閉關鎖國是由于美國對中國封鎖造成的。咱們就客觀說說的那個是世界的局勢,那個時代中國積極輸出革命,與蘇聯論戰,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這怎么也不會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所應有的表現。再說,我看這個國還是要適當的鎖的。當時的中國連個火柴都造不出來,而和世界上商貿最強大的國家進行貿易,這不是自尋死路嗎?技術、設備除了蘇聯能給我們,誰又能向我們慷慨解囊呢?從洋務運動以來中國向西方學習討教了100多年,學來了什么?恐怕一無所有吧,他們只會允許我們置于他們體系之下的發展,否則一切免談。你會說韓國,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地不是發展起來了嗎?那你不看一下他們都是些什么地區,是美國人的戰略前沿。而且他們都是美國整個工商業體系之下的,沒有一個是獨立的完整的,他們都得像美國俯首帖耳,離開了美國他們什么都不是。甚至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他們隨時都是美國人犧牲的對象。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你問過為什么嗎?你來找一找答案吧,你能發現我們的政府有什么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沒有?反正我是感覺不出來。難道僅僅就是一個打開國門就使中國有了先進的面貌嗎?那也太可笑了。想一想吧,沒有毛澤東時代30多年中國人民的犧牲忘我的閉門造車,我們會有今天吧。我們非但不去感懷先輩的奉獻精神,反而哂笑他們的愚昧無知,不是太沒良心了嗎?
這個世界的事情不都是表面上的那么光鮮的。只有最有膽識,最有魄力的人才會說以不變應萬變。《康熙微服私訪記》中曾對象棋與圍棋有過一番評述。象棋中沒各自有著自己的尊嚴和使命,為了所謂的秩序去進行不斷地開拓與斗爭,直至斗爭的終點。而圍棋中的字,則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在無數的空城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而直到結局也無人能評判它在整個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人生也是這樣,你是投身到理想中,還是投身到那無限的社會生活中呢?這就需要我們兩種精神,自律與犧牲,憑此過好圍城中生活,以待將來的破圍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