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小范從渭南市臺鉆廠下崗后來到這家工廠,這家工廠是渭南市印機廠一個人開的私人企業,這個廠子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到年產值1400多萬。設備有車床8臺銑床4臺,磨車兩臺,組裝車間等,有50多名工人,其中有退休工人,下崗工人,以及農民工,這個當時在渭南市私人企業已經算規模比較大的了。
小范38歲,兩口子都是下崗,家里有近80歲的父親(他是家中老小,父親跟他過)有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家中拖累大,就象他說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不出來掙錢不行啊 。
小范是鉗工,具體是鉆孔鉗工,就是用鉆床鉆孔,第一年他是月工資一個月上夠30天(每天不算加班是8小時)能掙500元,當時車工銑工的工資比較高,技術好的能掙到1000—2000因為鉆孔的技術性低,所以定的工資也低而車工銑工是計件工資。
到了第二年,老板為了調動積極性,給鉆孔工(有3個)也按計件工資計算,工時這樣定的,零件不管薄厚平均開來,每鉆一個孔 按一角錢計算,從這開始小范變了,手上的活剛干完就趕緊到上道工序等活,為了多干點活,還和同工種的幾個人發生了矛盾,爭著干好點的活,大家把這叫給自己占活。
就這樣,白天8小時,晚上加班3小時,(一個月一般加班有20天,這個廠不休假有事請假,但是一般人都不請假,怕少掙工資,除了春節休假一周,其余假都不休,渭南市的私企一般都這樣)小范第一個月就掙到800元,比原來工資多了近一半,小范很高興。
小范真能干,他本來就瘦,過度的勞動顯得更瘦了,曾經有些意外比如工件把手打傷了,但是他稍微包一下,繼續干,每天10幾個小時在鉆床上鉆孔,不但精力要集中,也耗費很大體力的,這里的工件大小不等,有薄鐵皮,還有厚鋼板,重的工件幾個人都抬不動要用天車去吊。
曾有人問小范,你真能干,小范還是那句話,不干不行啊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大孩子上高中都花錢啊。
就這樣,小范的收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第三年,也就是2007年,他掙的錢甚至達到了那些車工,鐵工師傅,最多掙到1400多元。掙到錢了,小范也不覺得累,越干越有勁,還經常笑呵呵的。
在這個廠,一般所謂的“工傷”老板是不管的,曾經有一個老工人被天車上的一個小零件掉下來把耳朵都砸扯了,花了200多元,老板不給認。曾經出現過三例在鋸床上鋸斷了手指,兩個老板給報了將近2000元的醫藥費。住院期間工資沒有,另外一例是市上某個部門的干部和老板有關系,讓兒子到這里實習,結果才幾天,三個指頭被機器割斷,老板沒辦法給賠了6萬,進廠者簽合同,死亡賠2萬,盡管如此,大家還是比較感激老板,覺得在這里能掙份工資。
同樣一般人干活是比較小心的。
但是不幸還是降臨到了小范身上。
07年冬,天氣冷,小范干活帶著手套,雖然旋轉設備不讓帶手套,但是因為天冷,再加上藝高人膽大,就帶了手套,下午5點吧,在干一個工件時,手套纏在鉆頭,雖然當時轉速低,但力量很大,(大搖臂鉆)他也盡力撕扯,兩根指頭被生生拉斷,掉在地上,可怕的是斷指和手上的筋還連著,拉的多長,真是太慘了。
很快,小范被送到附近的骨科醫院,經過幾天的手術,斷指居然給接上了。
經過半年的修養,小范的傷好了,人們又看見小范穿著那個廠的工作服騎著自行車奔波在那個工廠的路上。有人問小范,小范說,他又到那里去上班了,還是那句話,不干不行啊。他是家里的主要勞力,家里等錢花。
在這個工廠,我深切體驗到了什么是資本家,什么是剝削人,雖然這個老板還是市政協委員。同樣,不太拖欠工資,1000元左右的收人是許多下崗工人,農民工在這里長期干的原因。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