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丟掉幻想,準備戰斗!
昨天我發表了《美國在挑起經濟大戰》,寫此文的時候,已經看了水均益訪基辛格的視頻,發表時又看了網上“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16日接受新聞采訪時,對美國議員施壓一事評論稱:“國會給中國施加壓力是沒有必要的,并且可能會起到相反作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支持中國在人民幣問題上的立場等報道,但還是發表了此文。
我的文章側重于分析只要美國參議會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中國經濟可能會受到的打擊:中國堅持不屈服,只是對美出口企業的生產受到損害,如果中國屈服了,讓人民幣升值,那就是整個經濟受損,這有日本前車之鑒。說明中國無可選擇,只能對抗。應當認識到這將是一場經濟大戰,不能再只看成是“貿易摩擦”。
基辛格 3月15日 在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辦的“中美關系演講會”上表示,應從長遠眼光看待中美關系,說“美國希望看到一個發展的中國,中國的發展符合美國的利益”,不是重復奧巴馬的話,就是奧巴馬的話是他教的。要知道,無論如何現在中國共產黨聲明要搞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發展怎么會符合資本主義的利益,除非中國向資本主義發展。這個道理是任何有頭腦的人都懂得的?! ?/p>
我在 2月27日 《中美兩國沒有“誤解”》文中說:“我認為,中美關系,不僅是兩個國家的關系,或者說,形式上是兩個國家的關系,根本上是兩個階級、兩種社會制度的關系。”闡明美國政府和議會會在原則與實踐之間發生矛盾,但是資產階級政治家的話是輕信不得的,在他們行為的準則是利害關系重于公平正義,如果以為世界上真有什么普世價值,那不是騙人,就是被騙。如果以為美國商務部會堅持國際準則,那就幼稚,商務部2006年以前也依據法律反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展開反補貼調查,但在最后不是也在國內政治壓力下屈服了。
我認為 2010年03月12日 《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文章——《趙啟正:國人不應動輒驕傲強硬 而需要韜光養晦》是不合時宜的。什么“不應”?什么現在還“需要韜光養晦”?這和總理的“中國很窮的時候,我們也是錚錚鐵骨”的宣示是相背的,和反華輿論說中國“傲慢”相呼應的。
報道說趙啟正“趙啟正也注意到,民間目前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目前應對外強硬,對此,他覺得不妥?!闭f“趙啟正在其中發表文章稱,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文化性的、軟力量的表達,‘往往是比較柔和的’。”趙啟正全國政協外事辦主任,我發現中國不少從事外交方面的人都是這樣的狀態,理不直,氣不壯,而且當人民群眾起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尊嚴的時候,還要出來教訓人民“做成熟的大國國民”,“體現一個崛起大國公民的包容與修養”,“要融入世界舞臺并進一步被世界和西方承認,中國需要逐漸學會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角色和新的職責,適應與西方人、西方媒體打交道的方式,習慣以平和的心態聽取批評和不同聲音,學會在與世界交往時準確定位自己”,等等。我說句不“柔和”的話:這些年美國等一些國家敢于對中國經常地指手畫腳,就是因為中國有這些人。所以,面對美國的挑戰,我要再三重復總理的宣示:“中國很窮的時候,我們也是錚錚鐵骨?!?/p>
昨晚,中國央視報道了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給出強硬回應,以大量的時間進行評論,表示貿易順差問題不是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理由,譴責美國參議員懲治中國的提案的無理。這是中國無可選擇的必要反應。到下個月美國參議院開會還有近一個月時間,我們應當放開群眾輿論,應當讓網民在央視視頻上集會,讓美國決策者知道中國人民的意志,而不能只靠幾個評論員講道理,其實那些道理美國政府并不是不懂;既然奧巴馬可以動員議員造成法律武器,我們的人大常委會委員也應當在法律上給政府以武器。我國政府、專家學者們不要僅僅去分析美國為什么會這樣作,它合不合理,符合不符合國際規則,應當要提出中國的反制措施,迫使美國議會不敢發動這場經濟戰爭!
我在《胡主席去不去美國》文中說:“歷史經驗證明,美國霸權主義不碰得頭破血流是不舒服的。所以壞的反應會先來一通,然后才會否極泰來?!敝忻缹故强隙ǖ?。這種對抗會不會表現為經濟戰爭——我對一位光明網網友說過:美國現在還不敢也沒有力量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我認為,美國現在還不敢也沒有力量對中國進行軍事打——呢?那就要看中國政府敢不敢斗爭,敢不敢勝利。如果中國作好了同美國打一場經濟大戰的準備,美國的政治家們就要掂量掂量發動這場經濟大戰的后果,我說過:“中國制造業的危機或崩潰,也必然嚴重影響全球,而現在金融風暴未過,中國制造業的危機,對這些國家的危險,可能比中國更大?!捎诘懒x和利益,必然會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包括現在支持美國對華政策的國家,會在過程站到中國這一邊?!本陀锌赡芡鴧s步。如果美國一意孤行,我們有了準備,就不會驚惶失措,處于被動地位,招致很大損失。
不要去設想美國不敢發動經濟大戰,應當準備戰斗,首先在輿論上、道義上、利害關系上,和美國政府斗爭,讓它知難而退,阻止這場經濟大戰于萌芽之中?!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