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讓我們永遠感動
作者:翟元斌
一個人和一座城市,很少人能像雷鋒一樣,能在一座城市里,留下自己那么深刻的烙印,而且歷久彌 堅。當雷鋒還沒有成為“雷鋒”,撫順涌起學雷鋒春潮,當雷鋒成為‘‘雷鋒”,雷鋒更成為撫順抹不掉的記憶。
雷鋒感動了撫順?! ?/p>
雷鋒在撫順度過兩年多軍旅生涯,然而,他心系撫順父老鄉親,愛民助民的足跡遍布撫順城鄉。他在這里被推選為“人民代表”,在這里獲得全國“優秀校外輔導員”榮譽,在這期間榮立三次軍功。雷鋒因公殉職在撫順,成千上萬撫順人聞訊趕來自發為雷鋒送葬。撫順人把雷鋒安葬在撫順,專門修建陵園作為英雄的安息地。每到清明前后,每遇重要活動,人們都匯集到雷鋒墓前宣誓銘志,構成一種獨特的紅色文化現象?! ?/p>
雷鋒升華了撫順。
撫順哺育了雷鋒,傳承了雷鋒精神,這座城市也因雷鋒而聞名中外。撫順是全國學雷鋒活動的源頭,撫順保存了雷鋒物化與活化的豐富資料,創造了學雷鋒鮮活的經驗,積淀了雷鋒精神研究的豐厚成果,培育了一批雷鋒精神的實踐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營造了雷鋒文化的濃厚氛圍。撫順已成為學雷鋒新思想、新觀點、新形式的孵化地,對全國學雷鋒活動發揮著示范效應。撫順已形成以‘‘雷鋒紀念館”為標志、以雷鋒傳人為鏈條、以充盈“雷鋒情結”的市民社會心理及道德生活為深厚底蘊的雷鋒文化生態圈。這座城市當之無愧被譽為“雷鋒精神發祥地”、“雷鋒的第二故鄉”
雷鋒照亮了撫順?! ?/p>
經過四十余年學雷鋒的積淀,撫順和雷鋒已經密不可分,好像一張名片的兩個面。人們提起雷鋒,便會說到他的第二故鄉——撫順,人們論起撫順,不能不提到這座城市的驕傲代表——雷鋒。當然,把雷鋒喻為撫順的一張名片是遠遠不夠的,雷鋒已成為撫順城市的心跳與脈動。雷鋒名字深深鐫刻撫順人心靈。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撫順人的日常道德實踐。而以奉獻為特征的雷鋒精神更是镕鑄進“開放、創新、奉獻”的撫順城市精神之中,給予撫順這座古老的城市以澎湃的激情與活力。
撫順是一個老城,也是共和國的一個老工業基地,如今它正抖擻精神,開始新的創業。除了要面對所有城市現代化要解決的同質問題外,它還要破解諸如國企改革、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振興過程遭遇金融“瓶頸”等特質難題?! ?/p>
撫順能飛起來嗎?撫順怎樣起飛?
當我們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時,不禁想起著名城市學者劉易斯.芒福德的一段頗有見解的論述: “終于,城市本身變成了改造人類的主要場所,人格在這里得以充分的發揮。進入城市的,是一連串的神靈。經過一段段長期間隔后,從城市走出來的,是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薄 ?/p>
眾所周知,人類進化的過程和現代社會人所表現的行為取向與價值取向,有些是由“基因密碼”決定的,有些則是由后天社會因素和社會再造的“文化密碼”影響而生成的。城市的發展是人類及人類社會群體型社會關系的一個行為結果,人類在自己的自覺與不自覺的行為中創造了城市,城市在發展中也在“形塑”著人類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在人類行為的結果——創造城市的過程中,城市的進化、發展哪些方面決定于人類的“基因密碼”?哪些方面又決定于人類社會再造的“文化密碼”?
我們在本刊專門開辟欄目,提出“雷鋒對于撫順究竟意味著什么?”議題,就是希望人們再次把目光鎖定撫順。關注和思考這個城市的發展,關注和思考這個城市的文化特質的積累、生成、傳承乃至變化,關注和思考撫順振興的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關注和思考雷鋒和撫順是否一路同行?
雷鋒讓我們永遠感動,我們感謝雷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