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提起這個名字,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可以這么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還沒有誰能像毛澤東這樣,以一個中國南方山鄉農家少年的身份最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甚至于中國以外的世界格局都因了他的存在和影響而深深地刻上了他的痕跡。哪么,毛澤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今天許多的年輕人,他們知道毛澤東的名字,但毛澤東于他們的心中是怎樣的形象?我覺得有必要從毛澤東經歷的點滴事件循起,告訴人們一個真實的毛澤東。
我們還是先通過一個外國人之口來見證毛澤東。美國人羅斯.特里爾在他所著《毛澤東全傳》里這樣敘述:“毛澤東誕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這一時期,中國幾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毛澤東活著就是以鏟除所有的不平等,讓社會進入一個新時代為使命……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這一戰爭摧毀了占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國,同時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許國……
“在他個人的身軀里含藏著中國革命的故事。
“怎樣說才切合毛澤東的形象?農民造反者?他勸導并率領從湖南稻田和江西綠林中來的游民組成的弱小軍隊,奪去了地主手中的統治權。
“軍事統帥?他說他的胃口從未像在戰爭時期那樣好過。
“詩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顧去吟上幾句詩以表達令人振奮的斗爭激情,描繪中國山河的壯麗,就難以結束一場戰斗。
“近代以來,中國的愛國者出國尋求到了使苦難中國獲得新生的手段嗎?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已經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在中國人民的耳中、眼中滿是執政官方輿論宣傳為“竄匪”的毛澤東,以他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才華橫溢的詩詞文章又讓人們覺得毛澤東多多少少是——
(陳晉語)“一個站在傳統的根基上胸懷大志、談論理想的人;
“一個站在民族的立場上臥薪嘗膽、奮發有為的人;
“一個在沉落起伏中傲世獨立、縱橫捭闔的人;
“一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文武兼備的人;
“一個不大容易說清楚卻充滿誘惑和魅力地人!”
毛澤東就是一部恢弘巨著,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研讀,去思考,然后用來解決和處理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今天,解讀毛澤東、走近毛澤東便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解讀中國政治生活的大門。
提起趕考,我們都知道,按尋常字義理解就是去接受一場考試。而毛澤東把進京接受政權比作了一場考試。改變中國舊貌,改善人民生活是他心中的大考題,而無數的人民大眾就是最公正的閱卷師。在六十年前,北京(舊稱北平)解放后,時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的毛澤東和戰友們著手做著進京的準備。當時,毛澤東曾經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共產主義。要教育戰士,不要中了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
有一天,毛澤東這樣問身邊的警衛戰士:“進北平以后干什么,你們想過沒有?你們有沒有進城享福的思想?”
這個戰士說:“……都以為進城以后要提高警惕,做好保密、保衛工作,要防止壞人的破壞和搗亂。對大城市里的花花世界,要做到貧賤不能移,決不中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
毛澤東聽后高興地說:“你們的準備工作都不錯,有物質準備,也有精神準備。”
接下來,毛澤東對每個人都問了一遍,問大家有什么想法。
有的同志說:“進城以后,不能看太陽上下班了,要看表按時間辦事了,要買一塊手表。”
有的同志說:“進城以后,少出門,防止出車禍。”
毛澤東搖搖頭說:“不對,應當多見世面,這樣才能長知識。”
還有同志說:“進城以后,大概不吃小米飯了吧。我吃小米飯實在吃傷了,看到小米飯就飽了。”
毛澤東說,這不是思想問題出來了嗎!有了錢買塊手表是可以的。吃小米飯吃了那么多年,不要忘掉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美蔣反動派的。就是革命勝利了,進了大城市,可能在糧食上有些調劑,但中國現在還很落后,在短期內也很難完全做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毛澤東還說道,我們進城后還要建立新中國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當官。不管當多大的官,做什么樣的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奮斗。可不要以為進城了,當官了,就不求上進了,不愿再過艱苦的生活了。那樣,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我們一定要艱苦奮斗,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
臨啟程的時候,周恩來問毛澤東:“沒有休息好吧?”
毛澤東說:“休息好了,只睡四、五個小時,精神就很好了。”
周恩來又說:“多休息一會兒好,長途行軍坐車也是很累的。”
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
周恩來笑著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也笑著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勝利之際,毛澤東始終保持著高度清醒的頭腦。在他的心中,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共產黨辜負了人民群眾的期望,而和前朝歷代統治者一樣,取得政權后就背叛、拋棄了人民群眾,靠掌握的龐大的國家機器去統治人民。如果人民群眾遭受的苦難到了難以承受的底線,那么,任你多么貌似強大的政權也逃脫不了被人民群眾推翻的命運。
毛澤東“趕考”之喻值得我們深思。“民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千年古訓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這個問題。只要是當政者真心為人民群眾著想,一切為政措施都是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這個社會才會真正和諧。而不需要動用別的力量來達到“維和”。只要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民富國強就能夠實現。
當年,共產黨人進京接收政權是“趕考”,今天的執政有何嘗不是“考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