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豈能對谷歌的“最后通牒”屈從(3月15日答應其要求)?
據北京消息靈通人士稱,谷歌與中方的私下談判已到了最后關頭,雙方在最后、也是最核心問題上仍然僵持不下,即谷歌是否能按中方要求必須過濾搜索結果。谷歌談判人士稱。它在3月11日已向中方發出類似最后通牒的限期時間表,中方如在3月15日(下周一)仍不同意它的要求,谷歌將考慮關閉中國營運及網站Google.cn。這是又一次將美中博弈在網絡管理問題爭議何去何從的嚴重考驗,端上臺面,把中方逼到墻角。中方最后方案不得到谷歌認同,它就以“撤出”要挾。
根據谷歌與中方私下默契,談判盡可能低調,但谷歌不介意透露它與北京方面的談判,而中方則堅持否認與谷歌直接接觸。工信部就多次否認與谷歌進行談判,緣故在此。中國媒體在相信官方思維下,大多也跟官方論調起舞。中方似未有最后決斷。
中國互聯網中心高級分析師徐斌認為,谷歌高管看似不用的表態,說明其對于是否退出中國的決心仍然不堅定,谷歌宣布退出,也許只是一種商業策略,“這一件事件曾經消沉過一陣,現在又提出來,也許是為吸引眼球。不到萬不得已,谷歌不會退出。”
中國IT資源門戶網站Zdnet主編高飛也認為,谷歌首席執行官的表態,表明谷歌中國是去還是留,仍有回旋余地。“谷歌能挺直腰板說要退出,可能與其在業界的強競爭力有關。它要求停止審查的目的,也正是考慮到搜索結果的過濾會影響到其搜索引擎的競爭力。”但退出意味著損失中國市場,“要競爭力還是要利益,谷歌一定會自己估量。”
這兩人說理委婉,其看法代表了官方的僥幸心理:即谷歌顧及商業利益,不至于退出中國,否則對中國會有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后果。前些時候有北京民眾給谷歌總部獻花,顯示一種右翼的民粹主義。當左派要政府對谷歌強硬時,右翼卻認為政府不應在商業領域“擴權”。
詭異的是,右翼媒體人好像得到了美國的什么訊息,基本上都罕見地保持了沉默。龍永圖對右翼媒體人說,既然中國已加入WTO,要在妥協問題上妥協,以爭取其他問題上得利,理性與寬容是所有WTO成員的自我約束。
谷歌副總裁黃安娜(Nicole Wong)3月10日表示,如果北京要求谷歌必須審查網絡搜尋結果,或是選擇退出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網絡市場,谷歌準備撤離中國,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之一。谷歌之所以如此強硬,與美國政府背后力挺有關。
一,網絡自由開放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美國之音”、“自由亞洲之聲”等廣播聽眾日益減少,twitter、facebook、google等追隨者日益增多就是證明。向中國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美國沒有理由舍棄新興媒體而取傳統媒體。推廣民主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之一。美國之所以恢復對伊朗網絡設備的出口,看重twitter對伊朗社會造成支離破碎的效應。
二,民間網絡公司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公共外交政策的主干。日前美國以國務院名義組織代表團訪問俄羅斯,除了帶隊官員是國務院歐洲局官員外,其余成員都是twitter、facebook、google等網絡公司CEO或高管,他們全部手持美國國務院“公務護照”,在莫斯科大獲成功。因此在中國也可以作為借鑒,讓網站成為顏色革命的溫床。
三,在美國的嚴**和臺灣的王**等人已在網上發表《網絡革命宣言》,與08宣言互相呼應。如果谷歌同意中國的要求,代表所有網絡商都必須依此為據,《網絡革命宣言》將無法傳播信息爭取人心,其宗旨將無疾而終。中國右翼精英們只能在那些“名家”的虛妄謊言中,繼續他們的無奈。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在回復《環球時報》專訪(見今天該報3月12日第17版)時,回避對臺軍售和奧巴馬見達賴的敏感問題,卻主動提及“在大多數國家,民意是制定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歡迎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中國重大的公共政策問題。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媒體自由和開放,以及世界各地人們言論自由的權利。任何政府的成功和可持續性,與其管轄下的民眾反應直接相關。我們非常尊重中國人民和中國過去的30年取得的非凡成就。”(注意,美國高官只提及過去30年,而非60年。)
此案顯示的問題,其實不在于該不該過濾搜索,而在于中美兩國政府在核心利益問題的角力誰占上風。北京無須懼怕因谷歌撤走而影響外資,尤其是美資在華經營或再投入;也不用擔心網絡最先進核心技術仍掌握在美國人手里(百度充其量也是抄襲為多,步其后塵)。在網絡管理問題由于眼光滯后,不能不受google這類公司某種程度擺布。確實自身未臻完善,應積極檢討改進,彌補缺失,完全是政府可以著力之處。但凡事有個限度,即使妥協,也要有底限。中國如不反制,必定未蒙受其利而受其害。國家尊嚴自然不能忽略,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更不能掉以輕心,否則讓“08憲章”、“網絡革命宣言”這類言論自由蠱惑人心,風險已超出法治自主國家可以容許的范圍,國將不國。所以一句話,豈有向google屈從之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谷歌要走,就隨它去吧!
更多精彩,歡迎登陸www.meihehua.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