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掏糞論” 缺的是責任感
沒想到,朱軍的《藝術人生》是用淚水做的,朱軍的“人生藝術”卻是用糞水做的。
據《重慶晨報》3月2日報道,山東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招聘的5名大學生掏糞工,經過半年的試用期正式簽訂聘用合同并上崗。這5名大學生掏糞工是從391名應聘大學生中經過嚴格考核脫穎而出的。(新華網)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觀點認為大學生當掏糞工完全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3月5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全國政協青聯委員朱軍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談到山東大學生當掏糞工時表示,他完全支持大學生的這一做法。 “我為他們鼓掌,他們摘下了頂在頭上的‘花冠’。”
意猶未盡的朱軍顯然是把接受采訪當作了自己的《藝術人生》了,習慣成自然地煽起情來了。他說,大學生從事掏糞工作的意義恰體現在“可能會改變中國的掏糞現狀”,因為,無論是在思維,還是掏糞工具的使用上,大學生都具備優勢,從而將“使中國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掏糞”。
又是“可能會改變中國的掏糞現狀”,又是將“使中國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掏糞”。有水平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的,全國可能沒有第二人了。這話放在《藝術人生》上說,朱軍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應該有淚花在閃爍了,現場是掌聲一片了。但是,這是5名大學生的人生,不是朱軍的《藝術人生》。對朱軍是一句應景的話,對這5名大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來說,則可能是一生的杯具了。
本來大學生當掏糞工是為緩解就業緊張的無奈之舉,方方面面從大局出發,出面聲援支持一下也是應該。但是,作為全國政協青聯委員的朱軍字正腔圓地說出如此輕率的話,除了送他“雷人”二字,我已經無言以對了。
這些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決不是《藝術人生》。任何大而無當的溢美,都無法消彌這個事件背后的沉重感。因為,無論是“五名大學生當掏糞工”,還是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北大學生賣豬肉”,都凸顯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困境及尷尬。到2005年為止,中國在校的大學生數量達到2300萬,絕對人數全球第一。去年大學畢業生達到700萬,今年630萬,而且去年未就業的大學生還有80萬人,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由此可見,朱軍的“掏糞論”既不是出于對掏糞工的鐘情,也不是出于對中國“掏糞”業了如指掌,而是張口就來的調侃,不夠嚴肅,也缺少起碼的責任感,這樣的人生態度不是藝術的,很需要自我檢點一下。
2010年3月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