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cagri.gov.cn/detail.asp?pubID=31888
專家呼吁我國應預防現代生物技術的負面影響 轉基因災難初露苗頭
作者:田利平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時間:2000-09-03
當關于基因技術的研究取得一項又一項突破的時候,環保專家們預言的一些災難正逐漸露出苗頭。轉基因玉米已經導致蝴蝶大量死亡;兒童飲用轉基因大豆豆漿產生過敏反應。來自國家環保局的消息說,目前我國仍缺乏有效的法規對現代生物技術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防范。
近十年來,我國的生物技術有了較快發展。轉基因農作物和林木已有22種。轉基因棉花、大豆、馬鈴薯、煙草、玉米、花生、菠菜、甜椒、小麥等進行了田間實驗,其中抗蟲棉、抗病毒番茄等4個農作物品種已開始商品化生產。我國轉基因動物、微生物的研究也取得重大進展。據統計,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田間實驗和商品化生產面積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1998年我國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等轉基因產品生產大國進口糧食約2000多萬噸。一些國外的生物技術和研究開發公司都以獨資或合資形式在我國開展轉基因研究和實驗。所有這些都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和威脅。
傳統生物技術只是在種間進行雜交,而現代生物技術可以使人、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進行人為的雜交。許多生態學家認為,轉基因生物大規模釋放到環境中,將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生態災難。例如轉基因動物具有普通動物不具備的優勢特征,如果逃逸到環境中,會通過改變物種間的競爭關系破壞原有的自然生態平衡;轉基因微生物有可能引起疾病流行;轉基因農作物對許多有益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當轉基因生物作為食品進入人體時,可能使人產生某些毒副作用和過敏反應。而有些影響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表現和監測出來。
鑒于現代生物技術產品能夠產生的巨大商業利潤,世界上許多化學和生物技術公司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轉基因生物產品的開發。這些公司在全世界只宣揚轉基因作物的優越性,不愿提及轉基因生物可能帶來的巨大環境和生態危險。國外有些生產除草劑的公司近年來投入巨資進行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研究開發,誘使種植者既要購買他們的除草劑,又要購買他們的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種子。有些種子公司則利用轉基因技術開發一次性“終育”種子,迫使農民每年購買其生產的種子,從中牟取暴利。
當人類不能確保正確合理地操作和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時,其后果將是災難性的。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8月8日,我國簽署了“生物安全議定書”,成為世界上第70個簽署國。
根據議定書內容,國家環保局將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對準備田間釋放和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活體生物的跨國轉移進行監管。目前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許多人仍然沒有認識到轉基因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法律體系不健全;對生物安全問題的研究極其薄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