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城市、破爛不堪的廁所、正在濟南老街巷清挖糞水的大學生……這是從昨晚齊魯臺“一天零一夜”中看到的場景。邢鴻雁、王延峰、張婷、孟佳等五位“大學生掏糞工”每天早上6:30上班,一天挑糞幾十擔,開始了他們踏上社會的的第一步。
他們5人中有兩位是“掏糞工世家”出身,在講到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職業時,邢鴻雁很直接的說“我父親做了30年掏糞工,我從小吃的穿的上學用的都是父親掏出來的。”而王延峰的解釋是自己一家三代都是掏糞工,他對這個工作有感情。
在大眾網論壇上,一個“濟南淘糞工月入三千,您愿意干嗎”的帖子后面有許多人跟帖,不少網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比較實際。網名為“妹丫”的網友說:“我愿意干,要是日照這邊也有這樣的事,我就去報名。”網友“大隊書記”說:“能賺錢還分工作?”網友“云哥哥”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覺得自己還是不能接受。但任何工作都得有人來干啊。沒準多少年以后我沒工作了,就去干這個呢。”網友“月光林地”更直截了當:“非常愿意干。事業編制,月入三千,高中學歷即可。現在研究生畢業能不能找到這個工作?自己掂量一下。” 網友“秋季潤雨”說,“人是要吃飯的,在很多時候,滿足胃遠比滿足心重要。”
只是,雖然說職業不分貴賤,勞動最光榮。但掏大糞真的需要大學生嗎?有人驚呼這是大學生自貶身價,簡直像是寶石壘豬圈一樣暴殄天物,真乃糟得很;有的說這是大學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就像是寶石要歷經打磨一樣非常必要,確實好得很。
平心而論,這些曾被詡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居然干起掏糞工,多少讓人心里難受,但無情的現實就是這樣,嘆息也好,叫好也罷,大學生爭著去當掏糞工卻是真真切切。他們5人就是從參與競爭的391人中脫穎而出的,他們的錄取比例達到了78.2:1,直接近“百里挑一”。
時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成常態。要么去當“農民工”,要么成為“啃老族”,能夠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真是太難了。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村或者城市底層的學生,他們的老子沒錢沒權沒“關系”,只能聽任命運擺布。
年前剛從青島大學畢業的老家鄰居的兒子就是這樣。4年上大學的費用,全是親戚朋友、莊鄉鄰居湊起來的,為了圓兒子的大學夢,他爹娘真是跑斷了腿,磨爛了嘴,求爺爺告奶奶受盡冷嘲熱諷。孩子上學期間,也是冷一頓熱一頓饑寒交迫,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竟然連從青島回陽信的路費都沒有……滿期望畢業了能有一份工作維持生計,也好還上親戚朋友的帳,可是,無情的現實,讓他無門、無望……
“記得四年前我到學校報道的前一天晚上,爹對我說:‘以后就靠你自己了,家里不能幫你了。’當時也沒覺得什么,可現在我突然覺出當時爹說這句話的絕望和孤注一擲。我為爹的絕望而心痛。”鄰居的兒子如是說。“我爹在外面打工一個月的錢才夠我考一個證的,可是我爹也要吃飯啊,還得帶回家點吧,我娘在家里有三個月沒吃到油了!年過五十的人,每天還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活,三個月不吃油的日子啊!那些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人們,誰來試試?我爹我娘為啥?不就是希望我大學畢了業找個工作把投資賺回來嗎?我能跟他們說:國家說了,大學生畢了業都是普通勞動者,跟農民工沒什么區別?看著自己的爹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們姐弟上學讀書卻看不到回報,我覺得他們好可憐啊!”
而更讓他們難以理解的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已經好幾年了,但大學招生的數量仍有增無減。這哪里是培養人才啊?簡直就是搜括民財,通過大學這個“邪門”再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而在抽盡了許許多多窮人家庭的血后,卻棄之不顧,倒讓大學生們改變就業觀念,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勞動者。可是,假若大學畢業后仍去掏大糞,為什么非要把父母先搞垮呢?!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