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撤消地級市了!
香木
中國的政府機構改革,這些年來一直不斷地在進行。但是,機構反而越改越亂,人員越改越多,精兵簡政、提高效率的目的,始終沒有達到最理想的預期效果。
為什么?一是改革測算不到位,對于究竟應當改哪些部門,減掉哪些部門,測算失誤,結果是改了再添,減了再增,有的只是換個名堂,機構照舊繁多,人員照舊人浮于事。二是改革態度不堅決,改革程度不徹底。如,撤消合并機構后,領導、人員指數不減,一個大帽子底下再分枝。再如,這次國家定了,事業單位實行分類改革后,工作人員要競聘上崗并簽訂工作合同,許多單位只是簽個合同完事,競聘走了過場,實際上依然如故。因為改革沒有抓到“點子上”和關鍵處,所以改來改去,始終沒有根治政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弊病。
中國的政府體制,從建國以來,一直是在省和縣之間,設立了一個中間機構——地級政府(改革開放前稱之為地區,即所設立的行政專署。改革開放后,取消了專署,設立了地級市,下面轄管十來個縣、市、區)。應當說,地級這個機構,在改革開放前,或者說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里,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組織、領導、監督、管理作用,因為那時地域廣,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傳遞文件靠信使,開會通知靠電話聯系,信息不暢;物資、財政分配按計劃,二、三次再分配分層級等原因,致使中央的政令很難一竿子插到底。因此,在中央對地方的領導上,地級市起到了上傳下達、密切溝通和加強行政監督、管理的歷史作用。
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社會的形成,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經濟已經全球化了,國內的政權地域分割層次太多,不僅不利于中央的政治領導,對于地方經濟發展也十分不利。政治上,地級市起不到領導、組織作用;經濟上,地級市也缺乏輻射、帶動功能。現在的地級市,對各縣(和縣級市),幾乎沒有什么幫助,甚至是一種負擔,一到年初、年末,各種會議、各項檢查,“你方唱罷我登場”,弄得各縣連迫在眉睫的事情都無暇顧及。地級市對各縣的管理,實際上是松散型的,只是在任命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上,有決定權,其余都是縣里各自為政。而在經濟上,幾乎沒有一點促進、帶動作用。過去因為財政分級管理,地級市還有二次分配權利,而現在在財政上,多數地方都已經實行了省管縣的新財政體制,所以,地級市就失去了這個優勢。實質上,現在的地級市只是對下屬的行政區級政府實行直接的領導權,在城市規劃、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上有決策權。
盡管地級市的作用有限,但是,現在的各個地級市,一般都五臟俱全,機構龐大,人員眾多,每年光人頭費用就高達十來億元人民幣。可是,其直接的財政收入呢,多數在十個億左右,好一點的可以突破二十億元(當然,南方發達區的地級市財政要更高一些,但屬于個別)。這僅僅是一個地級市的消耗費用,那全國呢?一個地級市一般要有公務員上萬人左右(包括全額開支的事業單位人員),那全國呢?假如地級市機構撤消,會精簡多少人員啊?會節約多少物力、財力啊?更重要的是,會節約大量的領導、管理成本,更有效的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現在,相當數量的地級市,本機財政一般十分拮據,連維持正常開支都很困難。
發展縣域經濟呼喚撤消地級市。作為一個地方肩負著重要的領導、管理職責的縣級政府,應當放開手腳的開拓進取的領導、組織本地人民,大力的發展經濟,讓老百姓盡快的富裕起來。因此,一定要賦予各縣級政府根據當地的“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自主、靈活、適時的進行決策的權利。如果在省和縣中間存在一個地級市政府,辦事效率、決策效益,就會大打折扣。就拿上報一個審批項目來說,一般都要到地級市的計劃部門(有的還得到地級市的政府審批)審核、備案或者經過他們的中轉,才能夠上報到省級政府。這樣,一個項目批下來,最快也得一個星期,多者就要十天半月了。而縣級政府決定后,直接上報省里,時間只需要3-4天即可以,甚至一二天就可以完事。再比如,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項目,一般都是只對地級市,不扶持縣域經濟,這樣很不利于縣域經濟發展。假如沒有地級市這一層阻隔,中央就可以直接對各縣說話,那樣不僅扶持力度大得多了,而且也會把錢用在了刀刃上(不然,為什么除了各省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外,連地級市都設立了辦事處呢?)。
既然地級市的歷史使命已經結束,就應當及時的予以撤消。不僅這項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這項改革還要越早越好。這項改革,不僅要比目前普遍進行的機構改革要有效益,而且對今后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松綁、加鞭的促進作用。
省管縣的條件已經具備。從目前的交通狀況看,除西藏、云南、新疆等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較差的省份外,多數省份當天由省城驅車皆可以到達。至于信息傳遞,那就是瞬息之間的事情了,因為互聯網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省,直接管理幾十個縣(市)根本不是什么難事。當然,隨之而來的有一個省、縣權利再分配和監管機制再建立的問題。在這個方面,可以借鑒海南省的經驗,因為他們從建省伊始,就沒有設立地級政府機構。
所以,地級市到了該撤銷的時候了。
至于撤銷地級市的人員,可以有步驟的上調省里或下派縣里嗎。一分散,就不是什么難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