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自然更急于被環保的是人性
司馬平邦
剛剛看到一條消息,五味雜陳,不知所滋。
兩張Getty Images,展示在澳大利亞悉尼,出現一具模擬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期(Bear Grylls)在撒哈拉大沙漠中“住所”的駱駝尸體仿制品。
貝爾·格里爾斯,年幼時曾跟父親學習了攀登和航海,在還是十幾歲的少年時就是空手道二段了,前的貝爾·格里爾斯集登山家、主持人、暢銷書家、國際演說家于一身。曾服役于澳大利亞的第21空降特勤團(21 SAS),1996年,他還在21 SAS服役的時候,在南非沙漠中進行的一次常規降落傘訓練中他的降落傘傘衣嚴重撕裂,在5000英尺高空以兩倍于正常降速螺旋墜向地面,斷了3根椎骨,雙腿失去知覺。接下來他花了1年時間用于恢復,結束了軍隊生涯之后,他努力康復,去實現童年的夢想——攀登珠峰!1997年他成為英國登頂Ama Dablam(夏爾巴語里是“母親和珍珠項鏈”的意思,阿瑪達布朗峰)的最年輕者。1998年貝爾·格里爾斯作為最年輕的登山手到達珠峰頂。
悉尼展出的這個駱駝尸體仿制品當是某次格里爾斯穿越撒哈拉沙漠時臨時采取的一種避難方式——不過實在無法查證當時,這只可憐的駱駝是被格里爾斯親自宰殺開膛破肚之后鉆進去御寒的,還是恰巧奪他就在撒哈拉遇了這樣一座“房子”,或者這是當地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不過,可以想像那些城市中人現在鉆到一只死駱駝的肚子里睡覺時的真正感受是什么,一定是有點兒好奇,有點兒開心,有點兒恐懼,還有點兒別的。
絕大多數人不會想到那只肚子里裝了人的死駱駝是什么感受吧。
起碼,讓人們在正常生活狀態下去享受必須由一只駱駝的死才能獲得的意外生存體驗,這對駱駝來說是不公平的,是“人性”不“駝性”的,這多少有點兒木馬屠城故事的味道,但那只是匹木馬,這里的駱駝仿制口卻做得栩栩如生,血乎淋啦,它想給人的感覺就是刺激。
貝爾·格里爾斯在大沙漠里殺駱駝,然后住進它們的肚子里,這有當時特定的生存狀況做前提,但在城市里炫耀這樣的展品,試圖給人們分享的是你們作為高等到動物的聰明特權——如果你不幸生得不如駱駝聰明,可能遇到同樣危險時,是駱駝們把你宰了,住進你的肚子里的;所以,我在微博客里說,早晚有一天我們也會住進人類尸體的肚子里的,而且還可能拿來出來展示,展示那些活著的人的聰明才智與冒險精神。
自然的存在,確實需要環保,但其實破壞自然最厲害的還是人,人們往往把自己破壞自然的行為和動機都稱為人性,聰明是人性、求生是人性、虛假和廉價的愛也是人性,好奇、開心、恐懼都是人性。
人性如果無度放大,過濫,就成了壞。
我看,人性,更需要環保一下,或者才對那些可能被濫殺,然后被展示尸體以標榜人性的駱駝們公平一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