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病,根在其外
千里緣
·
2010-03-02
·
來源:烏有之鄉
日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征求意見稿已在網上發布,綜觀其改革措施和目標調整,諸如大學去行政化、中學課業減負、自主招生、多考定終身、義務教育的布局調整等等,覺得還是隔靴瘙癢的皮毛之舉。雖然沒有再提教育產業化,但2020年的高等學歷翻番到2億的目標還是產業化;追求“一流大學、名校、名師、名人、拔尖人才”的最后結果怎么能落實“育人為本”的宗旨?關鍵是十年就要增加的一億多高學歷人力資源的出路和去向在哪里。由此看來,這個沒有觸及根本的《綱要》回避了現實問題,想要造福于民,無異于緣木求魚,水中撈月。
當今教育,大學的問題在就業,中學的問題在高考,義務教育的問題在經費,而所有問題的根源在私有化,在改革為誰的根本問題,《綱要》言不及此,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那么,去行政化后的專家辦學就能解決?哪里是什么專業不對口,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都非常對口公務員啊,能夠全部容納嗎?要學生去自主創業,錢在哪?你國營、民營都要辦的倒閉,他個人如何扛得住?中學減輕課業負擔,能消除高考的壓力嗎?在校時間短了,在家就能休息?他到哪里去做社會實踐?一考也好,多考也好,反正是要命的考。義務教育的免費抵不住一個月的興趣班。如此種種,一望而知,一切都會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惡果,既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更有人為的災難推手。
77年恢復高考,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填補某個被硬性清空的政治生態領域。十幾年后,這個領域正處于旺盛期,而這時新的力量卻在人為地擴大進入。僅僅依靠這個領域自身的新陳代謝,每年幾萬十幾萬的名額如何能滿足,而且還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強勢霸占。本來百萬千萬的失業是可以避免的,建國后建立的幾十萬國有大中型工廠企業正好運用這些人才來升級改造,但喪心病狂的資改派卻把十之六七的忽悠掉了,一部分被搶劫式的私化,一部分被強盜式的霸占,這不是人為的造成大學生大面積失業嗎?自作孽,卻反過來指責什么80后90后的素質問題,真是用心險惡,無恥之尤。人為下馬的大飛機項目等等,可以接納多少高技術人才?那不是既為國又為民嗎?現在還在說人才不拔尖,創新能力不夠,那只有忽悠鬼了。
路就在腳下,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萬里坦途,就看怎么選擇了。撥亂反正,回歸公有,那才是最大限度地利國利民。不及根本,諱疾忌醫,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等于自掘墳墓。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