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
劉日新老先生發表的《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寫得何等好啊!
十多年以前,我在讀《xxx文選》時,在扉頁上寫下了“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像我這樣只是似懂非懂地讀了幾頁《資本論》的工人老大粗都能看清的問題,幾千萬共產黨員怎么啦?還有那么多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知識分子,怎就沒有一個吭聲啊?從劉老的文中才明白,圍繞市場經濟進行了過激烈的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所以在推行市場經濟進程中,推行者們總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
“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與其說這是一個理論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實際問題。”一句話,既可擊中了資改派及其秀才們的要害。又可擦亮人民群眾的眼睛。市場經濟對中國工人身心的推殘,對中國下一代人身心的推殘,對我國資源,環境、社會的損害,有目共矚。直到今天,他們仍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列入“科學發展觀”,印在黨的綱領上。那些秀才“精英”們,甚至從馬克思那里中找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根據”,自以為足以將人民繼續置于云山霧罩之中。
應該給自以為是洋洋得意的秀才“精英”們一記耳光,因為他們違背了小平同志的教導,xxx開始使用市場經濟時就說過:“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因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事,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來,列寧的本本上也找不出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況,各自的經歷也不同,所以要獨立思考。不但經濟問題如此,政治問題也如此。”(《解放思想,獨立思考》“鄧選”第三卷269頁)在吹響了市場經濟大進軍號角的“十三大”剛剛結束,xxx同志又對老右們諄諄教導 :“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十三大的兩個特點》“鄧選”第三卷258-259頁)
這些不知深淺的家伙他們大概是想“青出于藍勝于藍”,大概是想發展“xxx理論”,使“xxx理論”成為中國黨的第二、三、四代領導集體的共同財富(劉老先生好像是給他們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說他們的壽命只有三十歲)。不知深淺會被淹死的,xxx少年留學誕生馬克思主義的地方,他飽讀馬列,深知在馬列那里能找到的只能是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于死地的東西。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現在進一步研究,究竟在什么情況下產品才普遍作為商品來生產,或者說,究竟在什么條件下產品作為商品的存在才表現為一切產品的一般的、必然的形式,那么,我們就會發現,這只有在歷史上特定的生產方式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加重的文字是我加的,以下相同),才會發生。”(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37頁)這就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它的前期所用的遮羞布“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一概戳穿了。“究竟在什么情況下產品才普遍作為商品來生產,或者說,究竟在什么條件下產品作為商品的存在才表現為一切產品的一般的、必然的形式”只有市場經濟。封建主義的生產方式不能產生市場經濟,它沒有所需要的生產力。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更容不得市場經濟,因為它生產的產品,旨為人民目前的需要和將來的需要,絕不能為了市場進行盲目生產和過剩生產。只有“歷史上特定的生產方式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會發生”市場經濟。
如果“精英”們說,馬克思并沒有提到市場經濟,那只能說,馬克思還不夠“高明”,沒能預見到148年后,中國會出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怪物。
要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家提個醒,“xxx理論”是自產自銷的東西,xxx自己也從來沒有用馬克思的原話引證過“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劉老在《為什么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一文中,闡明了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并不存在理論問題,秀才“精英”們硬要將市場經濟引入復雜的理論研究,并不是要挖掘馬克思主義遺產,而是為了欺騙人民。
要想直接地從馬恩著作的字面上找到“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的確有點困難。因為這根本就是,不是問題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在我所讀過的《資本論》的單節都在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義”。
暫且不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還是遵照小平同志的教導,拿事實說話。看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西方的市場經濟有什么實質區別。
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時,描寫了資本家無限追求商品價值,無限追求市場份額而缺乏人性,馬克思在《資本的生產過程》中寫道:“在英國煤礦中平均每星期死亡15人。到1861年為止的10年中約死亡10 000人。這主要是煤礦主卑鄙的念得無厭造成的。……資本主義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是最節省物化勞動,,即物化在商品中的勞動。但同時,資本主義生產比其他任何一和生產方式都更加浪費人和活勞動,它不僅浪費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費人的智慧和神經。”(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190頁)馬克思筆下的資本主義英國148年前發生的事,到148年后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活龍活現地發生了。中國的礦難如同中國的經濟騰飛同步,舉世矚目。誰能將中國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礦難作一統計比較,就能發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劉老在《政治經濟學講座答讀者問》文中有個簡明生動的概術,“中國“2008年300670萬億元GDP,如扣除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同上年相比,不是增產4萬多億元,而是一個負數,即損失4萬多億元,由此可見代價之大。我用了幾句俗話說:‘吃祖宗飯,造子孫孽,肥外國人。’(外商說‘把利潤都帶走,把GDP留給中國!)”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市場經濟必須在“歷史上特定的生產方式”才能發生,中國的市場經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進行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首先必須確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不管國企私企都必須資本化,包括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合同制,產權分離制,這樣做的最大效果是,將工人這個最龐大的主人公從生產資料所有權中剝離開來,為將人等同牲口的勞動市場的建立舖平了道路。將工人趕進勞力市場的重要性,馬克思是這樣說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前提是:在流通中、在市場上找到只有出賣自己勞動能力的自由的工人或賣者。”(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36-37頁)“這里所謂的自由,一方面,是指工人支配他作為商品的勞動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他不支配任何別的商品,一貧如洗,沒有任何實現他勞動能力所必須的物的條件”(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36頁)。這不正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中國的資改派像全世界的資本主義者那樣之垂涎市場經濟,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交換價值首先支配著社會的全部生產和整個機構,所以,資本對勞動施加的使它超過它的需要的界限的那種強制是最大的。……奴隸主的鞭子不可能提供象資本關系的強制所提供的勞動強度。……資本關系有較高的生產效率,——第一,因為在資本關系下,關心的問題是勞動時間本身,是交換價值,而不是產品本身或使用價值;第二,因為自由的工人只有出賣他的勞動,他才能滿足他的生活需要,也就是說,迫使他出賣他的勞動的,是他的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外界的強制。”(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258-259頁),“精英”們從中領悟出,只有市場經濟,才能保證工人們成為訓服的生產機器。這是全體“精英”的共識。
資改派瞄準了市場經濟帶來的資本主義巨大的生產力,卻不顧資本主義生產和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的破壞力。市場經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貨幣是商品中的上帝。”“貨幣從它表現為單純流通手段這樣一種奴仆身分,一舉成為商品世界的統治者和上帝。貨幣代表商品的天上的存在,而商品代表貨幣的人間的存在。”(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十六卷上冊171頁)由此帶來的“金錢致上、拜金主義”,吞噬了中國古老的樸實民風。試問,哪一真正的社會主義人士,容許這樣的市場經濟進入社會主義大家庭里?中國的資改派卻把它請進來了,引起了人民的憤慨,因此將一些老的“反毛分子”和新的準“反毛分子”統統趕到了毛主席的隊伍中來了。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我們有自己的經驗和水平問題,有傳統觀念的負作用問題,有資本主義的阻礙、破壞的問題,使我們的經濟科技發展,或許會慢一些。但是我們有朝氣蓬勃隊伍,有完全屬于自己的經濟與科技。改革開放以前的情況是,我們有正在趕他們的地方,有已經超他們的地方,有可以利用他們的地方(資本主義社會內的固有矛盾決定他們必定會被我們所利用),我們不會有階級矛盾引發的社會問題,我們不會有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我們不會有資源濫用和人為的環境破壞。只有我們能使全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只要資本主義世界一兩個危機過后,我們的發展定會讓世人刮目相看。我們不相信社會主義就是貧窮,我們認為,如果不是“改革開放”而是堅持社會主義三十年,我們會比現在過得更踏實,更好!
由于市場經濟沒有理論問題,當xxx接受美國時代公司總編格隆瓦爾德采訪時,訪者問得自然,受訪者答也輕松,
“ 格:……少數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這種現象是否反映了一個潛在的、很難解決的矛盾,即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矛盾?
鄧: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
……我們發揮社會主義固有的特點,也采用資本主義的一些方法(是當作方法來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發展生產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搞這些改革,走這樣的路,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可喜的結果。中國不走這條路,就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這條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榮之路。(《xxx選集》第三卷148-150頁)xxx在這里承認,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方法”,而且還著重了市場經濟是作為資本主義的“方法”結合使用的,那時還不敢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三大”也只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他們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已經完全不同于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所以說它只是市場經濟的遮羞布而已。
經過一個時期的隱蔽接近,“擊退”了反對派以后,xxx認為已經瓜熟蒂落了,可以放開膽子了,于是公開說,“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xxx選集》第三卷372頁)上面這句話中“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強加上去的,試問,不怕資本主義東西多了的社會,任資本主義泛濫的社會,還是社會主義主義嗎?xxx接著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同上373頁)有了小平同志這句話,資改派們就像當年的光緒得到老佛爺的懿旨,“市場”一個勁地“多”,多到全是,“計劃”一個勁地“少”,少到全無。“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這種才幾年的老經濟體制,終于轉變成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是否可以將xxx上面的話換一種說法,行善多一點還是作惡多一點,不是好人與壞人的本質區別。行善不等于好人,壞人也有行善的時候,作惡不等于壞人,好人也有作惡的時候。行善與作惡,只是做人的手段。既然整個社會都不要原則了,那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更無關緊要了。顯然我說的原則只是社會主義的原則。
我注意到,xxx在提市場經濟時一般總要留半截,只說“市場”剔出“經濟”。在劉老先生的文章中,也只見xxx說“社會主義有市場經濟”或“社會主義搞點市場經濟”,沒有直接了當的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以為這并不是xxx心虛,而表明其政治家的精明、老道。
資本主義的“方法”,已經變成了黨的綱領政策,市場經濟已經做大,已經成為社會的經濟基礎,勢將決定上層建筑。在共產黨沒有被攆出執政黨之前,沒有一套政治理論是不行的了,這才是秀才“精英”們的“良苦用心”,是他們任重而道遠的地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