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成家是正統,80后要承受的卻太多!
——一名80后青年女性的婚姻觀
剛剛過去的2009年里,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今年結婚的人真多!按照農歷的算法,有2010年無春的說法——“不好”,所以,即使到了春節將至的農歷臘月底,路上的鞭炮聲鑼鼓響還是不絕于耳,迎親的隊伍一趟接一趟。
稍一推算,80頭出生的人已近而立之年,跨尾出生的也已20歲,看來80后確實已到結婚高潮時期。
放眼世界,有不少60、70年代的已婚人士作出了“丁克家庭”的先鋒試驗,也還存有不少30歲以上至今未婚的“齊天大剩”們。但是,這些都掩蓋不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理所應當與順理成章,同樣也止不住80后對婚姻的渴望——畢竟,這不僅關系到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男耕女織”類民族文化奠基的傳統價值觀、家庭期望、社會關系和傳宗接代使命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也是明確地要求人們積極于“婚姻”的。
說到結婚,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自然是浪漫的愛情和由此結合產生的美好的婚姻生活。80后是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春風”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行為上,都受到了市場經濟崇尚的“競爭”和“自由”兩大法則的影響。當然,不僅僅是80后,許多“先富起來的人”在婚姻問題上也加入了“自由”和“競爭”的行列。于是,就出現了搶男友女友、搶老公老婆、第三者插足、離婚、再婚、重婚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于現在的人們已不再“談離婚色變”,甚至對這些扭曲的“婚姻”文化有些習以為常了。
直面目前較為大眾化的生活真實,我們不能不承認:由于在成為青年(30歲)以前的人生主要成長過程中,社會環境對人的意識發展是起支配作用的,上述畸形的婚姻現象和扭曲的婚姻文化對80后的影響,是很大也很壞的。這就好如韓德強老師在《市場 婚姻 愛情》一文中所闡述的:“自由市場與自由戀愛之間有著異曲同工的構想。一方面我們相信市場可以自動解決一切,另一方面我們相信自由戀愛能夠結出美麗的愛情花朵,能夠結出很好的婚姻家庭。人們不單迷信自由市場,而且迷信自由戀愛。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體會過,今天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婚姻,越來越像相互間在挑選商品。你看征婚廣告、電視速配,都是說我家里頭有多少房、多少車,我現在職業是什么,是什么身份,我月薪如何,趕緊嫁給我,對吧?另一邊看你是不是青春年少啊,是不是賢惠美貌啊,夠什么級別,那咱五星級的什么價格,那三星級的就三星級的價格,選美都是這么來的,對吧?就是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在市場化……”
由上可見,由于80后的婚姻觀念本就是身為市場經濟體制精髓的“自由交易”風氣思想,牽引并促成的畸形、扭曲的社會環境的直接產物,其錯誤是遠遠多過也大過正確的。這就決定了,渴望婚姻向往幸福的80后——如要實現美滿的婚姻,就必須做出大量的學習、調整和錘煉,以使自己逐步正確和強壯起來,最終能切實地擔負起結婚所意味的“組織和發展新家庭”的責任。
用一句話來結束本文便是:結婚成家雖然是正統,我們這些80后的男女青年也確實已到當婚之時——但由于“本身資質存在先天不足”,是注定了要承受較其它年齡段人更多也更大的苦痛和磨礪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