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臥故園
抗戰爆發前,國民黨營壘內就一直有人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開始
后,又出現“再戰必亡”的論調。身任國民黨副總裁的親日派汪精衛是他們中突出的代表
。這種悲觀情緒也影響到中間階層和一部分勞動人民。毛澤東家鄉的一個青年學生從湖南
鄉下寫信給他,訴說心中的苦悶:“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單獨一個人作宣傳工作,只
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他們對我的談
話很有興趣。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他們總說: ‘中國打不勝,會亡。’討厭極了。”
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后,國民黨的政治中心,這時已遷到重慶。一向
宣傳民族失敗主義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突然從重慶跑到越南河內,在12月29日發出所謂
“艷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的《中日兩國調整關系之基本政策》的聲明,
主張停止抗戰,對日求和,徹底暴露了賣國乞降的面目。
看了幾個帖子,讓我明白了汪精衛是如何走上漢奸道路的,中國之所以多漢奸是有土
壤的。
有說“沒有外因,就沒有今天。”我就不信這個邪,我贊成“那被中國泥潭拖到破產
是必然的事情”。
有說“日本人不是以戰養戰嗎,當時根據掃蕩之下的日共實力對比,相反是共黨的耐
力不斷下降,險些抗不住封鎖了。一個例子就是在東北,那里的抗日力量在不斷的清剿中
,逐漸單薄,而日本人在此建立的生產基地則供應了前線的很大需求,所以如果真的長久
耗下去,想打贏是不可能的。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臺灣,很多本土人甚至后來征召進了日
軍中服役。設想這塊地方的子孫,可是鄭成功一伙的后裔,也是沒過幾年就被徹底奴役了
,所以所謂民族情操的正面作用,是被嚴重高估的。中國人那時候剛剛擺脫一個異族的統
治,尚且沒有今天如此強烈的自主精神,所以再淪落到另外一個異族的統治之下,不用很
久就會順服,所以“論持久戰”這點不過是自欺欺人,用來鼓舞士氣之用,真正如何,看
臺灣,看當時的東北,就很清楚了。”這觀點和汪精衛當日所思是完全一致的,汪精衛也
是這么認為的,真可謂低調俱樂部中人也。
有說“堅持打下去,華北很可能也像東北一樣。看看土共領導的抗聯的命運,最后只
有幾百人逃到蘇聯,幾乎沒有什么抗日的組織了。”看吧,這就是“再戰必亡”的就論調
嘛。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對外乞降的奴才,更不乏乞降的絕妙借口。但真正的民族的脊梁
則是為民請命的人,是拼死抵御外侮的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