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人有“尊嚴”地吃轉基因糧食
云淡水暖
“尊嚴”一詞忽然就熱起來了,但說歸說,“尊嚴”歸“尊嚴”,現實往往與熱詞有些差距,有時候還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當下最明顯的,莫過于“轉基因”糧食問題了。
《中國青年報》發表報道“偷偷摸摸轉基因”,說兩種“轉基因”稻米已經列入“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部門頒發的“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并且,“證書自2009年8月17日起,有效期為5年。據此,這兩個水稻品系將可以在湖北省境內成規模種植。”。因為“一家國外通訊社最早發現這個消息時,它被擺放在一家‘幾乎很少更新’的專業網站上”,所以被記者冠以“偷偷摸摸”的名號。
無論轉基因食品如何“無害”或者“有害”,作為非專業人士的民眾,包括草民,并不知就里,科學界目前也并未完全達成共識。草民以為,目前的這種局面,卻跟“尊嚴”扯上了關系。
第一,既然是批準了商業化種植,就是意味著轉基因水稻要大舉進入億萬中國民眾的食品采購,擺上餐桌。那么,批準這一證書的機構、甚至更高的決策層,是不是有義務必須向民眾普及轉基因大米即將進入大家的飯碗,吃下肚子,并且要從此世世代代吃下去這樣的一個信息,而不是在一個特別專業化的網站一刊登什么“證書”了事。
民眾抱怨的是自己當了轉基因稻米的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舉世無雙的“試驗”的試驗品卻不自知,喪失了一個正常人起碼的尊嚴。因為到目前為止,就連方舟子博士的文章中,也沒有看到關于轉基因技術最發達的歐美國家把轉基因糧食當作民眾的主糧的信息。
第二,挑戰了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的尊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將要進行商業化種植的這些轉基因稻米的知識產權來自何方。而根據新華社報道,2008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實施這一重大專項的目標,是要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生物新品種,提高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和產業化整體水平,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新華社)
就是說,起碼在2008年7月以前,我國還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根據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優質常規水稻育種專家王侯聰的經驗,他培育一個優質稻米新品種“要四五年才能成為穩定的品系,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通過審定,推廣給農戶使用。”,“廈門大學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室經過30年嘔心瀝血的研究,終于選育出優質常規早秈稻新品種‘佳輻占’并在全省及周邊省區推廣應用”(廈門日報)。
反觀,國務院2008年7月批準轉基因研究的重大立項,2009年“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就頒發了兩個稻米品種的“安全證書”,這些品種從培育、試驗(包括食用試驗)、品系穩定等,只有一年左右,這是什么樣的一個品種?那些辛辛苦苦30年、40年才培育出一個新品系稻米的農業科學家在這種“暴發戶”式的“新品系”面前,是不是尊嚴頓失?有人說,這些被批準的新品種的知識產權并不在中國人手里,中國的農業科學家看著國人吃別人掌握核心技術的東西有什么感受。
第三,急吼吼地推廣轉基因稻米,是在挑戰小崗村“一分就靈”的農業生產模式的尊嚴,根據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凌志軍所著的《1978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的興起和失敗》列舉“1966年到1978年,總計一百五十六個月里,這個小小的村莊有八十七個月靠救濟度過。總計吃去救濟糧十一萬四千公斤,比他們自己生產的糧食多出三分之一;花去救濟錢一萬五千元,比他們自己掙的錢多出十分之一。”,再根據小崗村的土地面積計算,12年間,小崗村共生產糧食85500公斤,合171000斤,平均每年生產糧食14250斤,按照400畝耕地種糧食計算,平均每畝單產35.6斤。如果按全部耕地都種糧食計算,單產只有20幾斤,比氣候條件最惡劣的西藏還不如。
然而,分田單干之后,小崗村一舉達到了畝產數百斤,是原先的數十倍以上。根據主流媒體的歡呼,小農經濟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集體經濟27年修的8萬座水庫,27年平整的土地,水稻專家袁隆平20幾年培育的雜交稻米良種,小麥專家李家聲20幾年培育的小麥雜交良種,70年代引進的14套大化肥生產裝備,都是次要因素,都不及分田單干小農經濟的“極大地解放生產力”。
那么,在分田單干的先進耕作制度保障下,什么樣的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嘛,還據說如果再進一步深入私有化,把土地徹底分了,把山林徹底分了,再流轉起來,還可以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根據以往的經驗,什么水利、種子、化肥都不及分田單干的作用大,憑什么這個時候拿一些來歷不清的轉基因種子攪局?等等咱們自己的轉基因稻米品種的培育又何妨,急什么?
第四,如果必須搞,一定要搞,不搞就是“反科學”,那么可以設想一下,按照當年搞“經濟特區”發展經濟的模式,搞它一個“轉基因特區”,在這個特區里,所有的人必須只吃轉基因大米、轉基因小麥、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料,還有用轉基因飼料喂養的家禽、家畜、魚類等等,總之,把這個“特區”里的人里里外外用轉基因包圍起來,然后進行長期的觀察,不光觀察一代,要觀察3代甚至更多代,起碼相當于一個良種譜系培育需要的30年甚至50年。這樣,“特區”里的人幾代下來不但沒有健康問題,而且,比特區外的沒有吃轉基因食品的,或者少吃轉基因食品的更加健康,連細菌、病毒都不敢侵入,那就榜樣無窮了。
當然,這個“特區”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進去的,第一種人是包括國際糧食種業孟山都公司的雇員在內的相關利益人;第二種人是幫助孟山都們進入中國市場的種業掮客、買辦們;第三種人是在體制內為孟山都們提供政策、法規保障的話語者們。
當然,轉基因技術是農業、生物學上的高科技的體現,在吃轉基因上持謹慎態度,不等于完全排斥轉基因技術。中國人需要警惕的,是外國轉基因技術寡頭對這項技術的壟斷和把持。這些年來的一個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國際寡頭們答應賣什么給中國,中國的這個領域的技術研發能力就被摧毀了。最典型的就是大飛機,中國的運十試飛成功后,美國麥道公司就跑來合資,“賣技術”,等中國的運十下馬,研發體系被摧毀,麥道公司就消失了,與波音公司合并。順帶還有歐洲的空客,麥道來的時候,空客也來湊熱鬧,麥道一消失,空客也走人。最后是,中國不得不花了幾千億外匯賣空客、麥道的飛機,尊嚴全無。
如果承諾“讓”(?)國人活得有尊嚴,就從怎么吃、吃誰培育的轉基因糧食做起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