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戴旭有關C型包圍圈、肢解中國的的話題在網上討論的很火,討論者間火藥味很重,支持和反對他觀點的人都很多。其實這個C型包圍圈也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冷戰時期就有針對中國的新月形包圍圈的說法,那時的中國也是處于兩大集團(華約集團和北約集團)的雙C形包圍圈之中的。
今天白天沒事,到書店去逛了逛,正好看到戴上校的書擺在很顯眼的位置上,隨手翻看了下書的小標題,很震撼的,但沒細讀。再一翻,看見劉亞洲給這本書作了序;再翻看見戴上校在書的結尾處專門寫了篇猛夸劉亞洲的短文,細看,他稱劉是古今難得的、能夠高屋建瓴的大戰略家。
劉的文章,我以前在這個一些軍事論壇上看過幾篇(宣稱過軍人可以選擇戰爭什么的——不知是不是真是他寫的),感覺行文豪華、辯才可觀,但他的戰略和結論我實在看不出有多牛(可能我水平低),我私下理解,劉的戰略可用一句話總結:中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可為小利益而戰、為了中國的大利益尤其對美應親善而不可爭鋒相對。
劉似乎忘了中國早在毛時代就已是戰略性核大國,中國怎么就不能利用這個足夠有效的力量來捍衛最基本國家利益?!今天的C型包圍圈不就是我們不敢于利用威懾力量來捍衛基本國家利益所導致的嘛!
毛時代,中美空軍的差距比現在大的多,美為什么不敢囂張?這不是因為中國僅有豪言壯語,而是因為中國敢于亮出、帝國主義也毫不懷疑中國敢于使用核武器!
現在中美間的核威懾形式變了嗎?如果變了,我以為是中國的核武能力變的比以前更強了,所以我以為只要當今中國敢于示核、示武,領導階層敢于為捍衛核心國家利益而戰,敵人就只能現出它紙老虎的原形,中國就能贏得其他戰術、戰略武器發展的足夠時間,從而贏得勝利!但如果不敢于為捍衛核心國家利益而戰,那即使我們什么高性能的戰略戰術武器都有也是沒有用的,也形不成對敵對力量的威懾力!因為我們不敢使用它們——這一點不知戴上校的書中是怎么談的?
另,以前讀過的毛選在腦子里還有印象,還明白了一點:激進冒險的機會主義其實和綏靖、投降主義是一對天生的雙胞胎。
所以我以為,我應該仔細看完戴旭的書,再來決定是否支持他的觀點!我現在還沒仔細看他的書,還無法得出是否支持的結論(他那樣夸劉,倒實在是讓我不敢茍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